观看视频
清凉问道之茶道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陆羽在《茶经》中有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关于茶最早的记载是《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后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俗语说“八分茶,十分水”,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云:“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之于茶的重要性。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唐代的茶学家陆羽所著的《茶经》三卷,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也是第一部茶道著作,被后人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茶道”也在这一时期诞生。
唐朝茶叶的兴盛,是在佛教特别是禅宗发展的基础上风盛起来的。据《封氏闻见记》称,开元中,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唯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禅门有云:“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中华茶史第一人陆羽,亦是在智积禅师的引导下,苦心研习茶道,终成就茶圣之名。佛门事茶,便是修行。所以在佛教文化里,喝茶更是具有深刻的内涵。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