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二年癸未(1943年),一百有四岁
一月,在息灾法会,修忏仪,至二十六日圆满。主席林公暨各长官,蒋公、戴公、何公等,分设斋招待。蒋公详细问法,条列唯物、唯心,及神与基督之理,以书答之。在慈云寺、华岩寺上堂开示,侍者惟因笔记之。
【补记】
据乐观法师《虚云和尚印象记》讲,在重庆法会期间,有一个小插曲,反映了虚老对政治的敏感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我回到重庆时候,同罗汉寺退居定九和尚谈起云老。定九和尚拍了一个巴掌说:“你提到此老,我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你,算是他老来重庆的一个插曲。
有一天,戴季陶做生日,在华严寺宴请宾客,办的素席。那天,蒋委员长也到。我同云老都住在华严寺。开席时候,戴院长请云老和我陪蒋委员长一桌同吃。
席上,蒋同戴院长谈起抗战情形。哪晓,云老也随和着说了一个‘三剪刀’的故事(那时报载,香港地方,有一个日本人向一个中国老和尚问未来战局的结果如何。和尚也不言语,只拿起一张四方纸,纸角对纸角折了三折,又把折的那张纸横着剪了三剪刀,摆在桌上,打开来一拼,成了三个字。另外剩下四个点,一个是完整的十字,一个是破成四块的卐字。再一个也是破成四块,加上中间一点,是个日字。余下的三个点,每个字底下摆一个,恰恰这三个字是代表轴心国的国徽:‘十’字是意大利,卐字是德国,”日“字是日本。预示日德两国都要崩溃破败,只有意大利可保完整)。
当时,蒋听得云老说出这个‘三剪刀’的公案,大为动容,面现得意之色。”
我听了定九和尚说出云老这个故事,可以更加证明云老对国事是很留心的。他不单单是佛教法门中的大德,而且他还有精敏的政治才能。
三月回南华,修七众海会塔。掘地为塔基,出古棺四,长一丈六尺,中空,无骨殖。幽宫砖,每尺八寸余,多花纹及鸟兽。间有干支字,然无年代可考也。
六月设戒律学院,以教青年僧众。又于宝林门内,办义务小学,收教乡村贫民子弟。
冬月,海会塔成。汤瑛为文记,镌石。
【附录】南华寺七众海会塔记 汤瑛
荼毗为四大葬法之一,西竺古制也。自大教东来,四众悉依,明代尤盛,逮清而稍替矣。粤中丛林间,亦有普同塔之建,然乏闳构。
民二十三年,虚云老和尚卓锡南华,即欲筹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及式刹摩那尼等七众海会塔,并建佛殿、僧舍,薰修持诵,普利幽冥。
时以祖庭倾圮,百废待兴,建设数年,未遑并举。至癸未春,得潮洲郑子嘉居士相助,始克完竣。而此事因缘之奇,昭灵之感,有不可不记者。
初居士侨商香港,为巨室。民国三十年冬,香港沦陷,闾阎骚然,人且相食,惶惶然不终日。居士夜梦武士,披甲擎杵,示以避逃方所。醒而识之,挈眷急行,沿途危难,皆化险为夷,若有神助。历时兼旬,路经南华寺,下车歇息。信足游览,至天王殿后,仰瞻韦驮菩萨像,则赫然梦中所见之武士也。居士骇愕,五体投地,感极而泣,乃诣方丈,谒虚云老和尚,且白其异,并发心归依,愿损资造寺,用报菩萨加被之恩。
云公以南华殿宇大致竣工,乃语缺海会塔事。居士闻命踊跃,立捐国币五万元,其哲嗣应时亦锐任劝募。周怀远居士闻风随喜,亦助二万元。张子廉居士助一万元,同为之倡。其后善信接踵捐助,斯塔庄严,遂尔从地涌出。计始于癸未春,竣工于本年腊月,共费国币约百余万元。捐款芳名,另勒碑石。
呜呼!谛观郑居士如上因缘,韦驮菩萨固屹然未尝少动也,岂只韦驮菩萨未少动,即我佛如来,乃至虚云老和尚,亦未尝少动也。经云:“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佛法之不可思议,岂在缠缚凡夫所能测度也!郑居士以宿世善因,获兹善果,随缘清信,又因斯善果,而植善因,万善齐彰,同圆种智。是宜操觚记实,以诏来兹。
【附记】汤瑛于癸巳年春在香港出家,法号融熙,旋赴南洋弘法,己亥寂于吉隆坡。
【说明】此次息灾法会期间,虚老之《答蒋公问法书》,因篇幅较长,将在下期独立发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