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僧团当中,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同时也能培植自己的福报!

2023-07-04 20:34: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念阿弥陀佛这就是成佛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三根普被,还属于顿超法门。禅宗里有“顿”有“渐”,净土法门在判教里就属于大乘圆顿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万德洪名就能消我们的业障,增我们的福慧,就能接引我们去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叫成始成终的法门。



图片



佛法含藏无量妙义、无量功德,称为“法藏”。佛国从法中生,极乐世界也是从法中生,法最为重要。一切诸法的真相是无为的,叫法尔如是。真理就在那里,没有人能创造真理,但发现真理是有为的,安住真理也是有为的。


六祖大师就是悟到了法的无为的一面,所以说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万法的本相,祂是无为的。悟得这个之后,再去执行神秀大师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先开悟、后起修的关系。




图片
图片




那没开悟之前我们要做什么?种植福报,积累资粮。像我们修建寺院、出坡,这就是在为开悟做铺垫、做准备。虽然这还不属于真实的修道,但我们始终有一个目标,我们知道现在在做的,都是为了训练自己。


师父对徒弟的训练和调化需要借助一个场景。我们到这里就是来接受文殊菩萨的调教,来成熟我们的身心。




图片
图片




大道无为,大道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祂永远都在那里,欠缺的是发现大道的人。我们跟道之间的障碍需要慢慢去打磨和消除,有业障的除业障,没有福的修福报,然后开智慧,发明心地,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我们现在,这么多追求佛法的人聚在一起,脚下踏的是文殊菩萨的刹土,身处的是僧团和合清净的正能量,以此殊胜的对境,我们努力地忏悔业障,用心地品尝正法的味道。而作为僧团,向有缘众生施行教化,把体证到的真理告诉大家,这就是弘法。




图片
图片




佛陀在世间弘法时,并没有现成的众生和现成的社会期待着祂的教化。祂的弘法的基础不是说众生都已有智慧,都等待着佛陀前来点化,佛陀只需画龙点晴,众生就能明心见性。而是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众生都充满了愚昧,佛陀要一点一点教众生洗涤业障、增上福报,让他的生命具有质感,思维越来越全面,从而照见更甚深的法性。


佛陀以佛法培养众生,就是如此细致,让众生从无到有一点点进行自我建设。这种方式在佛教里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每天在这里做的所有的事都符合这一教法。




我们身处僧团当中,会发现自己的缺点,看到自己的业障,同时也能培植自己的福报,感受和见证自己智慧萌芽生长的过程。可以说,当下的每时每刻,我们身心灵的转变都正在发生。


所以寺院,既是三宝住世的平台,同时也是接引众生、度化众生、教导众生成佛的平台。




—— 传喜法师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相关文章
· 修行要变成常态化,变成生活的必需品
· 不要停留,直趋菩提!
· 念“南无阿弥陀佛”,最终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大乘见地的显发——《正见·五》
· 以种种身相根除众生痴暗(六)
· “男儿膝下有黄金”,这个价值是由三宝决定的
· 禅在低级的状态才是定,禅的高级状态是 ......
· 道济禅师(济公)圆寂日——如今收拾归来 依旧水连天碧
· 重建六周年纪念特辑 | 千臂千钵千释迦文殊师利菩萨
· 如何“离苦”,如何“得乐”?
· 以种种身相根除众生痴暗(五)
· 佛法里,“缘”很重要
· 什么是真正的精进?
· 安静不是从外边找的
· 重建六周年纪念特辑 | 古文殊寺的第一尊文殊菩萨
· 复兴古刹六年,总是常常想起他……
· 学佛以弥补生命之遗憾
· 大乘菩提心的力量 ——《正见·四》
· 以种种身相根除众生痴暗(四)
· 【古寺重建六周年】 这份奉献,会成为我们以后生命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