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修行如果能出离,佛法就有证明者——佛陀的法能度得了你,你能出三界。能出三界,就能住持三宝、广度众生。
一个人没有达到自利的时候,他是没有利他的能力的。有时候就是发愿,也只能算打了个比较好的妄想,因为还没有证得无我,还没有照见五蕴皆空,在四大中还不能得自在。
这时候,这个“我”的所有念头都是业障,《地藏经》里说“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因为这是分别心所生的念头,是小我、我执的念头。所谓的“利益他人”、“利益众生”,此时也是像做生意一样的“利益”,谈条件、有利益的“利益”,还不是那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利益、以法性力的利益,因为你还是有攀缘心的。
那像师父那一辈的老人家,他们教理通达,精进勇猛地修行,都是得法受用的人,于佛能够相通,于经典能够理解,于祖师能够同体。所以他们可以代替十方诸佛来教导我们,可以无误地解读佛陀的经典,可以为我们现前证明西天东土祖祖相传的、天下成就者的这种真实的功德。不管行住坐卧,他们都安住在自身的受用境当中。为什么他们跟我们讲一句话,我们要永远去忆念?因为这样忆念的时候,它就是我们的一个指导。
我师父曾经讲到,“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陇上风即是谷中风”。这些话,你什么时候忆念,什么时候得到加持,你的心会向于道。哪怕这个时候也是攀缘心,但是这个攀缘心它攀缘于道,它属于清净的,它还属于修行的一种前方便。虽然还没有达到那种空一切的境界,但我们已经在圣言量的引导、法的引导之下了。
尤其是有修有证的成就者的金刚语的引导,它是超时空的。所以我们忆念师父,这是佛法的真实的内容。只要是佛弟子,我们就要以法来养我们的生命。法从哪里来?就从师父这里来。我们在修行路上的所有身份都是来自师父的,我们所有的身口意,我们每天要修行,每天要念佛念法念僧,这里面所有利乐的源泉就是来自于师父。
所以我们就是法尔如是的。时时刻刻,什么时候你要想修行了,师父的法语、教导它就会现前。
——传喜法师
扫码二维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公众平台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浙(2022)000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