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庵
大师
。
同为走在修行之路上的我们
念之,向往之,努力之
今天是省庵大师圆寂日。
省庵大师简介
省庵大师(1686-1734) 清代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俗姓时,名实贤,字思齐。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八月初八日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圆寂于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四月十四日,住世四十九年,僧腊二十五载,住世间虽不算长久,但对净土宗所作的贡献却深广无比。撰有《劝修净土诗》、《西方发愿文注》、《劝发菩提心文》、《续往生传》等著作流布于世。
很多人知晓省庵大师,始于读他撰写的《劝发菩提心文》,其中字字恳切,悲恸非常。大师是江苏常熟人,出生时正值清朝太平盛世,大师的家族世代以儒学为业,有修道的好因缘。相传大师出生即茹素,童年时期就有了出尘之志。
父亲早逝,母亲认为这个孩子有很深的佛缘、善根,就想让大师成为出家人。大师七岁时,母亲就带着他拜容选和尚为师,追随和尚学习。大师聪慧爽朗,学习经典更是过目不忘。如此种种,看得出大师在修道方面真是很有天赋。
大师十五岁时,正式剃发出家。此时的大师,虽年少却已初露头角,不仅懂佛法,也兼通儒典,能做诗文,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可谓当时的青年才俊。当时的前辈名流钱玉友、许旸谷都与大师执节相交,而大师却牢牢把握住修道人的根本——顷刻未曾忘记生死大事。
直到后来大师成就斐然、广开法筵之时,他的弟子中有些人花功夫学做诗文,大师还是会痛诫曰:“人命在呼吸间。那有闲工夫学世谛文字。稍一错过,便成他世,欲望出离难矣哉。”
有一次在普仁寺,大师看到一个僧人忽然倒地而死,便骤然更加了悟生死无常,更加精进的修行。大师也如此告诫后学:“若念无常之速,则懈怠就不起。”
大师不仅才华出众,性情更是笃实孝顺,母亲去世后,大师在佛前长跪诵《报恩经》49日,以后的日子,每当到了母亲的忌日,大师都要设像供修。
大师在其《劝发菩提心文》中,更特别讲到要把报父母恩作为自己发菩提心的动力之一。二十四岁那一年,大师受具足戒,从此严习毗尼,不离衣钵,日止一食,胁不帖席,率以为常,日夜精进不懈。
第二年,大师开始专研教理,追随渠成法师,听讲法华圆义。又拜谒绍昙法师,听《唯识》、《楞严》、《止观》诸部经义,昼夜研穷,不满三年,大师对于天台三观十乘之旨,唯识中观两派之学,全部融汇贯通。绍昙法师传大师灵峰四世天台正宗。
通达教理之后,大师开始闭门专修。拜灵鹫和尚为师,参“念佛是谁”的话头,禅修精进,操持严密,经过一百二十天的努力,大师获得了每位修行人都憧憬的修道生涯中的重大突破,大师说:“我梦醒矣”,从此以后应机无碍,才辩纵横。
此时,灵鹫和尚想把衣钵传给大师,大师却无意接受。
是年,大师二十九岁。
大师的求道之路并没有因获得如此重大的突破而告一段落,而是愈加努力。大师告辞灵鹫和尚,禁足于真寂寺,白天阅藏,晚上念佛,日夜精进,期满三年。
大师清修闭关中精勤于道,精神生活充实富足而无所挂碍,如其诗作:
“城南静者居,高枕一床书,
世事吾何有,斋心只宴如。
折腰休乞米,弹铗不求鱼,
日夕相过从,秋风满敝庐。”
另:
“高蹈谢时辈,翛然远市阛,
分泉聊灌菊,补画当看山。
有爱皆成癖,无求始自闲,
不须随物转,当处悟无还。”
从中可略见一位真正了悟生死大事的修道人的心境与襟怀。大师在真寂寺闭关期间,做了不少诗文,集中描写了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广破群疑,指示工夫,结劝往生,也可以说是大师修道过程中的心得记录、口诀要领。
闭关结束后的第二年,这些诗文被大师一位同学发现并赞叹不已,请大师补充完善,大师即从之,删繁补缺,信笔任心,盈编成册。新旧共一百零八首,总名《劝修净土诗》,刊版流通。诗文流通非常广泛,到了民国年间,印光大师重订《净土十要》,即把这些诗文收录其中,流传至今。
三年后闭关结束,寺里大众祈请法师讲《法华经》,大师升座开讲,河悬泉涌,沛然莫御,此次讲经开始,大师逐渐从以自修为主转向以利他为主的弘扬佛法之路。这一年,大师三十二岁。
第二年春天,大师到了杭州隆兴寺,此时,大师曾追随学习并受其法脉传承的恩师绍昙法师正在此处开设讲席,绍昙法师命大师代讲经律,大师依教奉行。绍昙法师听了大师的讲解后,十分赞叹,常常为之击节称善。
又过了一年,大师从西泠渡江,前往四明阿育王山瞻礼舍利塔,礼塔期间,感得舍利放光之瑞相,并先后五次燃指供佛。也是于此期间,大师发愿要在来年的佛涅槃日在此举行供佛法会,以报佛恩。
从此后,大师连续十年在阿育王山如期举办同样的法会,并为众讲演《佛遗教经》、《阿弥陀经》等,三根普摄,法化洋溢,江浙一带的缁素弟子倾心归仰,法筵盛况超过诸方。
十几年间,大师亦经常著述、讲经,并应请主持多间寺庙,每主持一座寺院,将此寺模范一新,清规肃穆。得度弟子洎乞戒皈依者有数百人。
在住持梵天寺期间,大师成立了净业堂,入堂念佛三年为期。每日功课都有统一安排,还规定不得应酬世间佛事。
大师也亲自带头,履行规约,在第二年便开始了为期三年的闭关,摒弃外缘,一心念佛,有尊客来相见,也只是简单的说几句与道相应的话,便又精进念佛了。
如大师在其所做的《寸香斋铭》云:“尊客相逢,勿谈世谛,寸香为期,唯道是语。不近人情,不拘俗礼,知我罪我,听之而已。”
48岁时,大师闭关三年期满。
大师49岁往生,和很多大德一样,大师的往生也是预知时至,不同的是,大师预知得很早,在往生前一年就准确的预知了自己的往生时间。
大师在往生前一年的腊月初八,就对他的弟子说,我明年四月十四就要往生了。
于是大师又开始了闭关,日夜念佛,每天念佛十万声。
第二年的四月初二,大师出关。
在十二日,大师对他的弟子说:“我十天前就看到西方三圣降临虚空,今天又一次见到了,我要往生净土了。”随即安排交代好寺院中的事务,并和城中闻讯而来的护法居士一一辞别。
大师的侍者请求书偈,大师写到:
“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
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写完说:“我十四日一定会往生,你们为我一起念佛”。
四月十三日,大师断饮食,敛目危坐。
四月十四日,凌晨五更时,具浴更衣,朝向西方闭目趺坐。
至巳时(9-11时),远近弟子纷纷赶到,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师礼拜说:“愿师住世度人。”
大师睁开眼说:“我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
说完后,合掌称佛名而逝。
过了不久,大师鼻筯下垂,颜色明润。直到封龛时,容色不变。
未悟时精进努力,悟道后广度众生,智慧慈悲,生死自在。
同为走在修行之路上的我们,念之,向往之,努力之。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