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苦是娑婆世界的常态,那就要苦得有价值

2022-12-15 06: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一个人要想承其大任

他的生命经历必然是别人没办法经历的

这样厚重的生命

才堪于承受天地宇宙的真理




图片



 悟公上人简介 



悟公上人(1921—2005年),中国佛教界一代高僧。上人一生,厚德流光,教宗天台,行归净土,建刹安僧,弘范毗尼,戒德丰裕,行仪庄严,禅净密律,无一不通。


生前曾诵《妙法莲华经》三千余部,以八五高龄之身仍精进不懈,朝幕禅坐不断、念佛不断,上人悲心炽盛恳切,一生行持精严,善巧化导众生无数,缘结八方,四海弟子皈依景仰,在教内被尊为“慈悲王”,又被信众奉为人间的菩萨。


不论在家出家,凡与他有缘之人,总能在他身上感受到一位修行者的平和与亲切,从而成为我们信仰之路的无尽源泉。





图片



我师父常说这句话:“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师父还说,《佛说无量寿经》的关键就是八个字——"苦多乐少,喜暂忧长",这是佛对娑婆世界的总结。


既然苦是娑婆世界的常态,那就要苦得有价值。我们这辈子得了人身,即便这个身体再不堪,心智还是可以健康的。但是我们往往放弃了这个健康的心智,被自己的躯体所欺骗,从苦到苦,从轮回步入轮回,而且无穷无尽。


曾经有一个非常富贵的人,他的弟弟出家修行去了,一开始他不理解的。但是几年后,他发现弟弟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自己的人生成功与否又能怎么样呢?


成功和失败有什么区别?人生没有信仰、心灵没有归宿、生命没有提升,这不就是从苦到苦吗?苦就苦在没有信仰上,而对于有信仰的人,即使生活再苦,他也并不觉得苦。


我师父也跟我们讲,在丛林里生活,条件极度艰苦的时候,糠都能拿来榨油。那时候的饭菜是没有油的,一缸咸菜,一年吃到头,初一、十五能吃豆腐就不得了了,那是很高兴的事。我跟着师父他老人家的时候,吃野菜都属于很奢侈的了。我们找了一点野菜,然后一遍一遍地告师父说:“师父,这是野菜。”师父有时候会选择性听不见,我们说了三遍之后,师父忍不住了,说:“我吃了一辈子野菜了。”


图片


老一辈的修行人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他们看到什么都不舍得浪费。一张餐巾纸用了再用,折了再折,一次性杯子也舍不得丢,用了一次又一次,就是这样爱惜物命。


他们老人家过着这种艰难困苦的生活,并不是因为他们在社会上不会奋斗,而是他们选择了这样一条艰苦朴素的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所以他们才会成为我们人类文明的脊梁,才能代表诸佛菩萨给我们传递人类文明。


孟子早就总结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图片



一个人要想承其大任,他的生命经历必然是别人没办法经历的,这样厚重的生命才堪于承受天地宇宙的真理,才能成为大道的"代言者"。这些修道者、佛菩萨的"代言人",虽然看上去是那样地平凡、静默,但他们的骨子里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无论时代怎么变幻,世间如何诟秽,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意志。


当人类得不到传统文化的呵护时,在无明中出生,在无明中死去。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时候,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就变成了天地间最急迫的需求。所以,我们学佛之后,在佛光的普照下,要好好地反省,好好地忏悔。如果此生佛救不了我们,我们还指望哪一生能得救呢?因为如果这一生不得拯救的话,下一世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我常常这样鞭策自己:如果此时此刻我死了,我会去哪儿?这是非常现实又客观的问题。无论你现在拥有什么,下一生的去处完全是由你现在的生命质量决定的。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客观面对自己。


相比其他动物,我们人类能思考,可以修行,可以选择自己的前途。如果放弃了这个优势,那我们跟动物又有什么两样呢?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为什么要受佛戒?就是要向佛承诺、跟佛接轨


心与心的交流,超越时空


这样的人生多美好呀!这需要本钱吗?






相关文章
· 微信公众平台
· 【圆满】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34)
· 修行,怎么达到一个好的状态呢?
· 微信公众平台
· 这样做,就可以消业障,开智慧
· 为什么佛法可以超越生老病死?
· 福光王子出家(下)
· 最珍贵的情感,往往隐而不宣
· 杀鱼西施:我的豪宅里,住满了鬼……
· 紫菜炒芹菜,鲜香美味超好吃!
· 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最究竟的方法是什么?
· 我们得人身最大的好处
· 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 听佛陀给你讲个数学概率问题
· 福光王子出家(中)
· 就这样融化在清净里
· 【莫将出家容易看】你总是心太软||一时心软未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
· 学了佛的人,心会越来越年轻
· 但得除障,古镜重光
· 忏悔可以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