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未生怨王除忏经》中有一段经文,
文殊菩萨说:“大迦叶及众眷属随我一道去应供吧。”迦叶尊者说:“我为求法,不为求食,即便没有吃到饭,也会跟随你。为什么?因为在别人面前,听不到你那样的传法。”
这里大迦叶尊者跟我们讲了一个佛弟子修行的标准,纵使是吃饭这样的刚需,也要跟佛法联系在一起,要法喜充满、禅悦为食。佛弟子到哪里学习,又有饭又有法,就应当住;如果无法有饭,不应当住;如果有法没有饭,也应当住。
“食色,性也”,虽然我们凡夫要依靠饭食来滋养色身、延续生命,但是更要知道解脱的法身慧命是依靠什么来维持的。如果只是吃饭,不去想禅悦法喜的话,吃得再饱,跟法身慧命还是没有关系。
吃饭喝水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但在修行上,这个都可以商量。为什么只要有法,没有饭都要住?这是我们大家要去思考的。
法喜 充满
禅悦 为食
如果用两层空间来比喻,三维空间的这个色身吃得再饱,在不生不灭的解脱空间里的法身慧命还是饿得瘪瘪的,或者说,极乐世界里你的那朵莲花是不会长的。
因为这不是一回事,生死轮回是生死轮回的业报身,不生不灭的身体不是靠饭食的能量支撑的,而是靠正觉、靠法喜禅悦维持的。所以,当娑婆世界的色身捧起碗、拿起筷子,面对所有色香美味的时候,不要丧失正念,要现前正觉。
听法很重要。法没有听好,心灵没打开,心灵的光明不出来,烦恼就不能融化,这就是很危险的,糊涂一天就危险一天,自己都找不到修行的理由。我们听法就是为了把道理认识清楚,让自己的心越来越明晰,找到学佛的理由,找到学佛的价值。道理越明白,心就越稳定。
所以,大迦叶尊者说,纵使不吃饭也不要紧,我们不是跟您去应供的,我们是为了听您讲法,因为您出现在那里一定会演畅微妙法音,会开发我们的智慧。这就形成了我们佛弟子的一个非常标准的答案。
“决心
修行的
《大宝积经》第十五品“文殊刹土功德庄严”中记载: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为求这样的大智慧,假设菩萨乃至未来际在众生大地狱中被焚烧,也该忍受,不可舍弃如此智慧。”
这就是一种修行的决心。我们要搞清楚,不要觉得修行具有顺缘,那我就受持;如果有一点违缘,有一点脸色给我看,批评我了,我心情不好了,就宁愿不修行、不学佛了。
那些菩萨们说,宁愿百千万亿劫在地狱受苦,只要能换得听闻佛法的机会,我也愿意的。作为佛弟子,我们要记住这一点,这很重要,要好好去思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