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澄观法师在《华严经疏》中这样描述五台山:“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寥寥数笔刻画出五台山清凉之意境。而此时盛夏酷暑世间的炎热,愈加衬托出五台的清凉。
来到五台山之后,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里的严寒和昼夜相差较大的温差,但是我们觉得值得,这一切都值得忍耐。为什么我们要来北方?为了佛法,为了理解和体悟什么是金色界,这个清凉世界是文殊菩萨在人间的净土,我们要深入思维怎样才能踏进这净土的大门。我们因客观环境而产生的种种的生理不适,以及我们个体主观上对舒适的需求,都可以放下。为了追求智慧,为了追随文殊菩萨,种种的苦难我们都应该超越,而不能被其障碍。
我们为什么来北方
《华严经·升须弥山顶品》中真实慧菩萨颂言:“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味、爱好,甚至对自我的保护,但是为了修学佛法,这些全部都要放下,要一心一意地往修行的方向努力。所有的一切都要为修行服务,而不能让其占用修行的时间。
来到五台山之后我们越来越明晰自己的目标,那就是追随菩萨、体解大道。当我们以此为修行庄严的时候,世界似乎改变了。尤其这两年,五台山的气候跟江南很像,也变得湿润了,而且我们也感觉到我们好像离这里的佛国越来越近了,所以我们对五台山的感情越来越深。朝着五台山方向来的时候我们就有幸福感,越靠近这种幸福感越强,仿佛文殊菩萨在等着我们,好像爸爸在等着我们一样。那种温暖,就像金色的光明笼罩着我们,我们越朝着这个方向,这种光明就越强。我们没有因为在这里时间久了就变得麻木,而是时间越久感情越深,也越来越细腻。
打开精神世界的大门
👆古文殊寺奠基三周年纪念短片
《我在此等待那万劫轮回苦海的游子》
我们古文殊寺奠基三周年的纪念短片《我在此等待那万劫轮回苦海的游子》,这部片子里的“我”是第一人称,代表五台山的主人文殊菩萨。每次看这部片子我都充满感动,在这里我们的心灵世界被唤醒了,我们心灵世界的大门打开了。以前我们不知道心灵是什么,似有似无,现在我们的心灵世界开启了。现在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孙悟空没有一个跟斗把唐僧背到西天,因为精神世界的成长,不是物理的空间能够概括的。十万八千里这是物理的距离,但是西天取经他们要面对的是自己内心的世界。
来到五台山,我们的朝圣之路、菩提之路就开启了,这条路就在我们脚下延展开了。如果没有开启这条精神之路,曾经所有真实的衣食住行、工作生活,我们都觉得是刚需,但是沿着这条精神之路勇敢前行,终有一日我们会发现它们是那么虚无缥缈。曾经我们觉得精神世界是虚无缥缈的,但当我们打开了精神世界的大门,我们会发现精神世界才是生命最核心的价值标志,它才是人生一世、百年光景当中最重要的存在,它才是生命的刚需。
《付法藏因缘经》中阿难尊者说:“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人生匆匆百年,如果我们不去学习这种法的学问,没有深入地思维、体解的话,空过一生啊。
平凡中的殊胜
绍云长老最近圆寂了,又一位佛门龙象在人间隐去迹象、归入大道的本体去了。圆寂,就是寂入圆满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是仅靠感官感受的非常极端偏激、虚妄的世界。六道里的每一道都是很偏激、很狭隘的,而且都是影子世界。
“娑婆”跟“婆娑”有一点近似,婆娑是形容影子的。娑婆世界就是影子世界,它不是阳性的、现量的。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是经过反射之后才被扫描感知到的。等我们扫描感知到,它早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感知到的一切永远是过去时,没有现在时。
出家人在这世间灯灯相传,那么自然而然,明月清风。他们用一生的默默付出启迪着我们,平凡就是伟大和殊胜。修行的这份安详平静,也有内在的惊涛骇浪。外在的社会,众生的业力,有时候也会有起落,顺逆都会有,但是作为修行人,我们要以平常心去驾驭和面对。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