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Respectful
有道心也不要轻慢别人
FORIQINGLIANG
我们众生有个习气,就是容易看别人的缺点。看到缺点就生不起恭敬心,就会轻慢别人,就会错过圣贤。
我们养九百九十个好习惯,就是为了遇到一位圣贤,但是如果你看到九百九十个人都不如法之后,就很难再生起恭敬心了。生不起恭敬心,就有业障了,当真正的圣贤来的时候,你也生不起恭敬心,那就糟糕了。
FORIQINGLIANG
所以在我出家的大佛寺,只要我有钱就打斋,那时候打普佛是两块的小䞋钱,有时候出家人少,做功课的时候,我就自己拿钱供养。他们也觉得很奇怪,“我们都是出家人,吃的一锅饭,怎么你给我们发钱呢?”我笑着说:我恭敬你们,供养你们,跟你们结欢喜缘。
有时候优点也是缺点。你有向道的心,就会恭敬祖师,恭敬有道心的人,这是优点;同时可能还会有缺点,就是你会轻慢那些没有德的人,会讨厌那些有业障的人,这叫缺点。这个缺点一定不要犯,如果犯了这个,前面的优点是不足以填补这个缺点的漏洞的。
你主观上很有道心,也未必有多大的功德,因为这是我们凡夫的主观诉求。有道心的人跟没道心的人之间差距未必有多大,更何况一个人还有前生后世。你觉得自己现在很有道心,或许别人前世的道心就不知道超过你多少倍,这一世表面看起来没有道心,但是有可能他骨头缝里的功德、汗毛孔里的功德都比你多。功德是一个客观现象,有道心只是你的主观愿望。
Part 1
体悟大道
这个普通并不普通
所以不要自我感觉很好,就算是一个真正学佛的凡夫,也没有多大功德的。别人虽然好像是一个没有道心的凡夫,假如你们都念《弥陀经》,放出的光还真不一定呢!佛法很奇妙的,他以直心的状态念经,有可能力量很大的。
这也是我想了几十年的事,师父还特别点化我,跟我讲了一个事情。国清寺外面有个地方经常出车祸,于是有个人就到国清寺随意请了几个师父洒净,后来这个地方就平安了。我师父是很少专门讲什么的,所以师父讲的任何一个我都放到心里,琢磨了再琢磨。
佛法本身很伟大,如果我们真的有道心,从主观上刻苦修行,最后有结果了,那当然不一样,你是贤圣僧了。这世界很奇妙的,一个有道心的人虽然跟没有道心的人一样普普通通地过日子,但是当他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你跟他说“道”,他不愿意闻的,他就是很普通的一个人,但是这个普通并不普通。
孔夫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世间没有道心的人不就是随心所欲吗?虽然他们心中没有大道,但是另一方面,他的那个从心所欲、放松自在也类似一种道的状态。所以不要去轻慢别人。
人要想体悟大道是非常不容易的,就是很有善根、很有道心的人,还要花很长时间去参悟的。虚云老和尚在闻思等各方面都是人才,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出家二十多年了,三步一拜朝五台山,那还要文殊菩萨亲自来救才行。老和尚这样的一个示现,让我们知道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是多么不容易。
Part 2
回归内心
比昙花还要宝贵
我们来到了圣地,如果没有朝圣的心,这就可惜了。我们现在学佛,首先要回归到一种平淡的、平常的状态,用宝贵的佛法充满我们的心胸,同时还要平衡好自己。
我们学所有的法,要把虚荣心去掉,真正地把法当成佛陀赐予我们的甘露,好好地去饮,去滋养我们的身心。把我们生命里的业障、杂质慢慢地驱除、过滤。
我早期看那些佛国影像,每一个出家人都是静静的,后来知道那叫六根都摄,内在寂静。连佛陀都叫寂默能仁,内心有慈悲的胸怀,这叫能仁,这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外在是看不出什么的。大多数的修行人是没有太多话的,心静静地安于道,享受着法喜禅悦。然后从色身到精神世界、业力的世界,都在默默地蜕变,生命境界才开始突破。
这个地球上能幻现出诸多因缘,不可思议的因缘中显现了我们现在的状态,这比昙花还要宝贵,所以一定要珍爱。初发心的那种热心像黄金一样,只有沉淀下来,才能跟这个金色界相匹配。
有句话说,“世间攘攘皆为利往”,喧喧嚣嚣,像泡沫一样。修行人回归内心了,生命就会越来越充实,含金量越来越高。从这个业报的堡垒里突破出来,进入更深的生命状态,佛性开始苏醒,然后无内无外、无大无小地周遍。
FORIQINGLIANG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你要做的
无非是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