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殊菩萨说,“我是贪欲的殊妙”?

2022-07-03 00: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图片


图片


图片


《诸法无生经》中记载:


世尊与文殊童子宣说“诸法无生故一切平等性”的意义,金刚句、种子句、橛句时,数以万计的天子从空中向如来和文殊菩萨抛撒青莲花等天物,顶礼膜拜并说道:“世尊,这是无贪的殊妙,那是文殊;世尊,这是不住的殊妙,那是文殊;世尊,这是无实的殊妙,那是文殊;世尊,这是无恼的殊妙,那是文殊;世尊,这是真如的殊妙,那是文殊;世尊,这是无误的真如,那是文殊;世尊,这是法界的殊妙,那是文殊;世尊,这是真实际的吉祥,那是文殊;世尊,这是微妙的殊妙,那是文殊;世尊,这是殊胜的殊妙,那是文殊;世尊,这是超绝的殊妙,那是文殊;世尊,这是无上的殊妙,那是文殊。”

 

文殊童子对他们说:“诸位天子,请不要分别,我真实不见任何法‘微妙’、‘殊胜’、‘超绝’。诸位天子,我是贪欲的殊妙,为此我叫文殊;我是嗔恨、愚痴的殊妙,为此我叫文殊;我不超越贪欲等,凡夫俗子才要超离、超越,而诸菩萨对任何法无所迁移或去往或超离,一切法如幻,无所超离……”

 

依此,数以万计的天子获得了无生法忍。

这是文殊菩萨站在极顶上所讲的。就像孔老夫子在老年说的那样,“七十不逾矩”,实际上孔老夫子也是文殊菩萨的一个化身。为什么七十不逾矩?因为他已经自觉了,他的行为、思想、语言已经离一切过患了,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禅宗也有一句话,凡夫看山是山,修行人看山不是山,最后归来的时候看山还是山。


【《五灯会元》卷十七《惟信》: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青原行思大师】



为什么文殊菩萨说声闻众的三解脱是相似?因为他还有解脱相、出离相和怖畏相。这种出离就是佛陀在《法华经》里所讲的化城,这不是究竟的。文殊菩萨为什么说迦叶尊者“没有与我对答的能力”?因为他是声闻,还有畏惧处。


图片


请问声闻怕不怕三界?怕的。因为他认为三界是实有的,纵使他在三界中能证悟空性,却贪执在空性里,不敢面对三界,所以他要从三界里出去。


以文殊菩萨的智慧来说,三界还有出和入吗?三界是不是当体即空的?三界是不是全然是空性、全然是光明、全然是能量波?对啊!就像波粒二象性一样,波是波,粒还是波。所以祂只见这个波里面的无量光无量寿的佛光,而不会受这个粒里面的各种各样见思惑的束缚和迷惑。


对凡夫来说,贪欲就是贪欲,嗔恚就是嗔恚,愚痴就是愚痴。在《三打白骨精》里面,那个白骨精说“我就是地狱”。不仅她是地狱,所有跟她有缘的,她都会拉入地狱,白骨洞里面白骨累累,都是被她吃掉的。凡夫的贪嗔痴是没有弹性的,就是贪嗔痴。


图片



文殊菩萨为什么说


“诸位天子,

我是贪欲的殊妙”?


因为文殊菩萨在贪欲中可以广度一切贪欲的众生离贪欲,

可以在一切贪欲的众生面前

示现空性的解脱。

祂虽然显现众生看到的贪欲相,

但对于祂的坐处来说,

这个贪欲相的本质全是光明、全是智慧,祂显现的贪欲相是祂广度众生的

慈悲和善巧。


“为此我叫文殊;

我是嗔恨、愚痴的殊妙。”


对文殊菩萨来说,

一切嗔恨和愚痴的外相,跟佛光、跟圆满的福慧是无二无别的。

文殊菩萨不仅不受嗔恨和愚痴的染污,

甚至祂在示现嗔恨和愚痴的时候

都放出息息佛光,

还能广度一切嗔恨和愚痴的众生。

祂不但不需要出和入,

祂所显现的一切都是广度众生的

殊胜方便。

 

诸位天子赞叹文殊菩萨殊妙、微妙、超绝,请问有没有赞叹错啊?

没有。但怎么来表现呢?

“我是嗔恨、愚痴的殊妙,

为此我叫文殊。”

就是这样表现的。祂不需要从所谓的贪欲里超越出来,因为所有的贪欲在文殊菩萨这里都是圆满的福慧,没有丝毫的所谓的有漏和染污可得,

这是由于文殊菩萨自身圆满的缘故。



佛教里也有句话叫“正人说邪法,邪法亦成正”,菩萨示现贪欲,是为了广度一切贪欲的众生。这个贪欲对祂来说,不仅没有染污,甚至还是祂的庄严,是祂的功德。同样的,因为显现嗔恨的缘故,文殊菩萨广度一切嗔恨的同业众生。同业、同语、同伴是为了度众生的,这就是菩萨的事业。

 

所以我们不要自己建立一个标尺,然后去衡量一切。你衡量到白骨精,她是地狱,但你要衡量到文殊菩萨,就衡量错了,祂是广度地狱众生的。


图片


凡夫俗子才需要超离和超越。对于大乘菩萨来说,二乘人就好像是外道和凡夫一样,因为他们有超离、有超越、有出离三界想。但这是从佛菩萨的甚深智慧来看的,对于我们凡夫来说,这不是我们的境界,所以不要去指责声闻缘觉,我们能跟着后面解脱出三界,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奇妙的,诸佛菩萨是不可思议的。


如果我们有这样一种对法的敬畏,再看到众生所示现的恶业,就有可能转为道用。为什么辩论的时候要把对方看成文殊菩萨呢?世间人来到五台山圣地,还要把一切观想成文殊菩萨呢!这里的土木瓦石,如果你能当作文殊菩萨一样恭敬,那你就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这是从文殊菩萨自身的微妙功德来说的。


图片


这是佛陀、文殊菩萨让我们知道的智慧,我们要用这个智慧来修行,但不要在这个面前又受伤,因为我们凡夫处处执着,就以为这个殊胜法是我的。我们读经典也是这样的,看到诸佛菩萨这么殊胜不可思议,我们要安住什么位?还是要超离啊!实有的超离你都超离不掉,还说什么大话呢?


“而诸菩萨对任何法无所迁移或去往或超离”,《净土十论》中就有一个“生无生论”,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有了这种大乘见地就知道了,无量光无量寿的刹土有来去吗?没有去、没有往的,什么叫往生?“生则必定生,往则不必往,往则实不往”。没有所谓的“超”,也没有所谓的“离”,诸法的法性当下即是,当体即圆满,“一切法如幻,无所超离”


有一些修行者在禅定当中就可以去地狱度众生,有些是发愿死亡之后,神识亲自下地狱度众生。我们听了之后要去反省,我们在执着什么?这些人修行到已经可以每天去利益众生、广度有情了,而我们还是有情,我们要成为度人者还是被度者?要督促一下自己,这些圣者都已经广度苦难众生了,我们居然还轮回得没有一点畏惧心。如果没有畏惧心,连被度的资格都没有,被度也是要准备好的。


还有一个很特别的,我们希望自己在咽气的时候能有道友现前,甚至渴望师父坐在床边安慰我,帮我念佛。那我一定能没有痛苦,能很安详、很满足地往生净土。实际上佛法是超时空的,临死的时候再给你超度冤亲债主,给你写牌位,把所有牵扯你轮回的力量都净化掉,然后让你去极乐世界,这个是很难有的,万分之一的机会都不大有。但是现在,这个当下就是消业障、解冤释结、增福报、开智慧的,这也是总持。因为心是超越时空障碍的,心和心是可以相连的,佛法的光是可以普照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记住这一分钟的开示

图片

天空之镜|在时空中,每一个生命的业都会留下痕迹

图片

清凉日志|五周年庆 昙花献瑞

图片

原来,“我”是业力流扫描出来的结果

图片

你要努力成为茫茫苦海的梯航

图片

当你战胜它的时候,外在是没有敌人的

图片

世间如浪潮,修行人如桥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苦难的唯一价值
· 不希求、不恐惧,慢慢靠近自己的心
· 【茶香慧日寺】坚定的信仰超越局限
·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 看见涌泉时,愿一切众生善根无尽|日诵净行品72愿
· 佛菩萨的种种显现
· 竹窗下,莲池大师写了啥 | 第七篇:脱胎换骨的关键
· 生命成长,这是最关键的食粮
· 魔王举钵|文殊菩萨传(九)
· 娑婆世界也有不可思议之处
· 【恭迎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诞】恭敬礼拜遣除一切障难
· 雪碧和黄瓜碰撞出不一样的美食,清甜又好吃
· 恭迎韦驮菩萨圣诞日 || 遣除修行中违缘、魔障的护法菩萨(转发功德无量)
· 推开心门,开启内在的放生之旅
· 菩萨圣诞日:韦驮菩萨的十大愿原来这么厉害
· 佛法有没有好处,由你的态度来决定
· 佛弟子努力,正法就能久住
· 遣除修行中的违缘和魔障——恭迎护法韦驮菩萨圣诞
· 制造快乐
· 修行者的三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