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半路学佛,前半辈子因贪、嗔、痴、无明的缘故,造的轮回的业,连自己都不愿意回想。学佛之后,虽然值遇殊胜的教法,但还是不知道应该用宝贵的生命干什么。
凡夫就是这样的,造恶的时候又有钱又有时间又有精力,等要修行了,恶缘就现前了,想磕个头,身体不好了,想到寺庙里来,也没时间了。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写照啊。
一个人要修到让心灵有力量,有透彻的观照力。
心灵的力量本来就是有限的,心脏里总共有两滴半甘露水维持着整个生命,如果你都用在烦恼上了,修法的时候就会啥也想不起来,那就叫自己糟蹋了自己。所以平时不要浪费,不要说废话,好好用心念佛。
我们值遇这么殊胜的佛法,多清净庄严啊,人生常如此就是最吉祥的。我们所有的生命力、资粮、身口意,如果都在三宝的事业里面,这就是最吉祥的。如果得到了,就不要再回到原来那种烦恼的、有漏的、生死的生命状态,不要再给烦恼和轮回加油了。
这个心里面,轮回的发动机(贪嗔痴)转得很快,如果你不给它加油,慢慢它就会没力量了,这样我们戒定慧的力量就会起来,善业力就会起来,那成佛的法轮就会运转得很快。
我们虽然距离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但是只要我们的菩提车轮转得快,也能很快地到达。如果你这个菩提解脱的车轮不动,轮回的车轮反而转得很快,那轮回大海里就少不了你,极乐世界跟你也就没有缘了。
所以我们转什么车轮很重要,转轮回的车轮还是转菩提大道的车轮,这个要自己想好了。
请问文殊菩萨要我们开光吗?
需要我们供养吗?
其实所有这一切,都是借助文殊菩萨的因缘法来庄严我们自己。
因为我们太粗笨了,无明很重啊,文殊菩萨纵使那么伟大,但是我们这些熊孩子就是不知不见。佛菩萨拿我们没办法,只有用仪轨这些方法,慢慢撞击着,敲醒我们愚痴厚重的心灵。
我们的心尘像久劫冻结的冰,怎么把它敲碎穿通?佛教里,我们敲的鼓、摇的铃,很多很多的法器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叫见解脱、听解脱……但是我们在自己的习气里,你有被那个鼓声震动到吗?我们要反省,要谦卑地、虚心地学习,这样心灵才会有进步空间。
我们要把心灵敞开来,以清净的心灵、透彻的智慧,不仅仅要看到佛菩萨表面的庄严,还要看到佛菩萨内在的悲愿力。从外表到内在地去深入到诸佛菩萨的悲愿里,去穿透自己的业力。
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为什么要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众生种下解脱之因,布下这些因缘?我们不仅要看到佛菩萨的悲愿,心灵也要能沟通到。
我们此生还能坐在这里学佛,还知道选择这条修行之路,是因为过去善根力的积聚,所以先要感恩你自己。
我们也要感恩龙天护法、伽蓝圣众、土地龙神、人天乘的护法、小乘的护法、大乘的护法、智慧界护法,感恩这一切护法。
在世间人看来,这是一个北方很偏僻的地方,但对于佛弟子来说,恰恰这种人口稀少、寂静苍茫的大山是修行的宝地。无论天时还是地利,它的价值都是由我们的知见、我们的观念决定的。一段时间是否有价值、一个地方是否有价值,都是由人的心灵决定的。一个真正尊重暇满人身的人,一个追求解脱的胜义的人,他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
我们不仅自己要有这种信心,要行在佛陀教导的路上,我们也要把这份信心回向给世间迷茫的众生,做时间的明灯、做空间的明灯、做众生的明灯。此生无论如何都会过去的,选一个比较好的活法、不后悔的活法,一定是硕果累累的人生,佛法绝对不会欺骗大家。
佛法说“依法不依人”,我们没有什么个人崇拜。你每天念着三皈依,你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念着阿弥陀佛的圣号、念着六字大明咒,你在这个法当中能得到安心、安止,心能得到清凉,这是最重要的。
大家真的要依靠法,不仅依靠法,你自己都要在佛法中消融掉。不仅你的烦恼在法中消融掉,甚至“我的执着”都要消融掉。明明这个业报的五蕴体是不存在的,但是当我们不觉悟的时候,它却非常坚固地存在着。
所以我们要在法中,把我执、我见、烦恼都消融掉——把五蕴、色法、受想行识这些消融掉,乃至我们的思维知见这些所谓的名法,也要慢慢地在佛性的光明中消融掉。这样,一个般若空性的镜子才能够如朗日高悬。
般若空性的镜子人人都有,个个不无,但这个要培养起来的。如果我们在五蕴的山里,在烦恼的海里,是看不到自己的佛性的,是不得受用的。
我们在一起修行,不是一个人格化的你依赖一个人格化的我,那样是一堆魔在这里。我们个个都享受着三宝的法,我们每一个人都像虹光一样消融,让我们的心性、我们的佛光显现出来,这才是佛弟子。
所以念佛法门叫全妄成真,如果我们的身口意都是这样精进的、有信心的,那我们供明灯、献水果花香,这也都是清净法,这也是全妄成真。
有的人执空的理却废事,认为三宝事不值一做,这样他生命的资粮就无以积累。你的心境就是你过去的烦恼、业力所制造的轮回海,你要想解脱,想成就无上庄严、万德庄严,你却懒得做正确的事情,那也是一个愚痴的知见。所以大家要有个不偏不倚的智慧。
南无般若波罗蜜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