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心经》里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2021-12-15 00:00:00 发布: 人气:5


点击图片观看《天台宗纲要》第27集

时长 42:14

图片



十法界中,除佛法界外统称为九法界。九法界的正报依报是怎么生出来的呢?就是一念迷昧,但中佛性随了染缘生出来的。


注:

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之六凡,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为十法界。

别教菩萨所明的但中佛性,超出生死、涅槃二边之外,不即生死,不即涅槃。


但这个但中佛性会不会被九法界所染?不会的。就像我们现在做人,我们的佛性有没有被染污?没有,只不过我们没有觉悟到祂,没有皈依这个不受染污的佛性。如果皈依了,那我们就能出人法界、出生死。


但哪怕就是随着净缘,成为佛法界的涅槃的时候,但中佛性也没有被佛法界所清净。请问成佛之后我们的佛性有没有变干净?没有。这就是《心经》里讲的“不垢不净”,在九法界而不垢,成佛道而不净。



图片


別教菩萨还没有达到圆教中道佛性的见,所以祂们和圆教菩萨超度众生的力量是不一样的。别教菩萨可能还要用不同的方法,但圆教的菩萨,可能众生在见到祂的当下就解脱了,这叫见解脱。


圆教菩萨跟众生之间只需要缘分。就像文殊菩萨十大愿里说的那样,不管是打祂、骂祂还是恭敬祂,不管是你恭敬祂还是祂恭敬你、你供养祂还是祂供养你……只要跟祂有缘,都可以解脱。




图片

佛看一切众生都是圆满的




六道里无论哪一道的众生,沉沦生死,而但中佛性未曾有减;一切圣人证入涅槃,而但中佛性未曾有增。这就是《心经》里的“不增不减”。


释迦牟尼佛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弥勒菩萨成道后也说,久劫勤苦为度众生,原来没有众生可度。


图片


为什么没有众生可度?因为从圆满的佛的角度看,众生个个都和佛一模一样。这就叫一圆一切圆,一究竟一切究竟。佛看一切众生都是圆满的,一切正报、依报都是圆满的。


但在别教菩萨眼里,众生可以度,还是要度,还是有方便。所以佛说法是从因缘生,不说而说。也因为这样,佛说,即使增一劫减一劫也讲不完,但佛没有说过一个字,“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图片

以智慧心住真谛理




十住位,真谛是所住的理,智慧是能住的心。我们要研究真谛是什么,明白了真谛的理后,这种智慧就是能住的心,我们的心就入于真谛的这种状态。以智慧心住真谛理,这就叫住。


从第一发心住循序增长,一直到第十灌顶住,“如转轮圣王太子,当绍王位,用宝瓶取四大海水灌太子顶”,这四大海水就比喻菩萨广大的功德资粮。


图片


菩萨十住位,实际上是跟我们所发的四弘誓愿相应的。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发了利益众生的心,但如果对众生的根器还不能了知、对众生的病不能了知、对治众生病的方法不能了知,这是不是就变成菩萨的惑业了?这就成为尘沙惑。为了能够伏这个尘沙惑,菩萨要观一切众生病、学一切法门药,这跟四弘誓愿是一致的。


所以四弘誓愿是菩萨要发起的,“佛道无上誓愿成”也是要成一切智。



图片


第三章、别教

(五)六即

1、理即

2、名字即

3、观行即

4、相似即

(1)十住位



图片


图片

在循环的轮回里,开一扇“任意门”

这六个字,是他给我们受益一生的劝诫

我们跟佛,到底啥关系?

当一片叶子飘落到手里,他看到了什么?

进入真正的圣地,你还需要这一张门票

禅门公案的启示|如何才能见到文殊菩萨?

【清凉福城】拥有一份发自内心的欢喜

修供养,让功德增胜的妙法

真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

一起对阿罗汉说:随喜,随喜

忆少年|纪录片《觉岸》第一集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佛菩萨几大阿僧祇劫都在修这个法
· 谁能告诉你法性的实相?
· 纪念悟公上人百年诞辰——缅怀一代高僧
· 【法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皈依?
· 他的愿里,有你,有我。
· 甘露醍醐 | 百年德泽,四海风行
· 忆少年|纪录片《觉岸》第一集
· 忆少年|纪录片《觉岸》第一集
· 对法要生希求心
· 不要忘掉修行的本色
· 纪念悟公上人百年诞辰
· 皈依这个法,能消业障 破我执 得清净——《天台宗纲要》学记第二十六课
· 绍云老和尚:谈谈参禅人最常见的境界
· 【英法德意西瑞罗波俄阿泰日韩十三国语种视频】生命需要真理之光(慧日法语甄选)
· 这些看不懂的内容,念一遍也会消业障
· 净土念佛法门,是只念阿弥陀佛吗?
· 国家公祭日|国行公祭,祀我殇胞
· 从一朵花到花海,可以有多快?
· 证果前的准备是漫长的
· 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