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第七章 功夫
回头是岸
道
两种大病
修行有两种大病。一个打瞌睡,一个打妄想。
烦恼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妄想来的。
妄想就是颠倒,称为颠倒妄想。
《心经》里就是讲,要颠倒妄想都没有了,才称为涅槃三世诸佛。
我们为什么称为众生呢?就是一味打妄想,一味打瞌睡。
妄想有五种。
“心有无明,专与妄想不相舍离。而心非动心,是故明天想之即灭,诸行无常故。妄念成生灭,真如不变迁。五种妄想,就是色阴坚固妄想,受阴虚明妄想,想阴融通妄想,行阴幽隐妄想,识阴罔象妄想。”
假如是听经打瞌睡,那么一点听不进。假如是念经、念佛时在打妄想,一点也入不进、看不进的,眼睛在看,却不知道意义。像吃东西一样,心不在焉,吃而不知其味。
﹀
﹀
﹀
心的作用是非常大,所以要一心一意,不要把它抛开去,要收摄拢来,摄心念佛。
“攝”字,提首旁三个耳朵。这三个耳朵用处大了,倘若东听西听,横听直听,那么终日散乱,一点也听不到了。
现在要你收摄拢来,东不要听,西也不要听,单单听佛音。
念佛时候,自己嘴里念佛,耳朵听佛,眼睛闭着看佛,鼻子嗅佛,身体礼佛,意地敬佛,这样念佛就有办法了,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所以“三业清净往生有份,六根都摄见佛不难”,你把这两句记进去,三业清净往生就有份了。
三业是哪三业呢?
一个是身业,一个是口业,一个是意业。
这三业不打妄想,清净了,就是能够生到西方。
六根你们知道吧?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收摄拢来,专持一句佛号,那么就见佛不难了。
非但念佛要摄心谛听,念经也要摄心,念咒也要摄心。心若没有收摄拢来,都是功用不大,效率没有。
我们不要让心东跑西跑,妄想不要打到天上。不要心猿意马,心意如同猴子一样的,东蹦西跳。像个野马一样的,马无缰就乱蹦乱跳。
念佛一定要摄心,句句耳朵听,摄心谛听,念佛相应。
﹀
﹀
﹀
这句阿弥陀佛看似很容易念。
过去有一个白乐天,后来修行了叫白居易。他在杭州做刺史。那时杭州有一个凤林寺,道林禅师在这寺里修道。寺里有一颗树,道林禅师在树上搭了一个窠,后来被称作鸟窠禅师。
白居易来请鸟窠禅师开示。
禅师在树上,见下面这个人恳切至诚、五体投地来拜来求,就对他说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说,这八个字小孩子也都能讲!
禅师回:“三岁孩童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
﹀
﹀
你不要看这八个字容易,好像三岁小孩也能讲出来,但就连八十岁老公公也行不到啊!
你诸恶不作了,众善奉行了,这是到了什么地位了?
要能行到这八个字,生死就已经有一半把握了,西方一定能生去。
这八个字,讲讲容易,做做困难,我们能够做到,还是不能够做到?
若是要做到这个八个字,非念佛不可!
念到一心不乱,这个八个字都可以做到;若还有三心二意的,这八个字也做不到。
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啊!
真能够做到这八个字,那么自己的心可以清净了。
自净其意,这是诸佛的教导。
诸佛的教导,就是希望我们众生一切恶不作,一切善都依教奉行,然后还要广度众生,自利利他。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