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 |《六妙门》连载(十)

2021-12-12 10:01:00 发布: 人气:1
图片


天台智者大师


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迳。故释迦初诣道树。跏趺坐草。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因此万行开发。降魔成道。当知佛为物轨示迹若斯。三乘正士。岂不同游此路。


所言六者。即是数法。约数明禅。故言六也。如佛或约一数辩禅。所谓一行三昧。或约二数。谓一止。二观。或约三数。谓三三昧。或约四数。所谓四禅。或约五数。谓五门禅。或约六数。谓六妙门。或约七数。谓七依定。或约八数。谓八背舍。或约九数。谓九次第定。或约十数。谓十禅支。


如是等。乃至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诸三昧门。悉是约数说诸禅也。虽数有多少。穷其法相。莫不悉相收摄。以众生机悟不同故。有增减之数分别利物。今言六者。即是约数法而标章也。妙者其意乃多。若论正意。即是灭谛涅槃。故灭四行中。言灭止妙离。涅槃非断非常。有而难契。无而易得。故言妙也。六法能通。故名为门。门虽有六。会妙不殊故经言泥洹真法宝。众生从种种门入。此则通释六妙门之大意也。

六妙门大意有十:

第一历别对诸禅六妙门 

第二次第相生六妙门 

第三随便宜六妙门 

第四随对治六妙门 

第五相摄六妙门 

第六通别六妙门 

第七旋转六妙门 

第八观心六妙门 

第九圆观六妙门 

第十证相六妙门

图片


第十证相六妙门

前九种六妙门,皆修因之相义兼证果说不具足,今当更分别六妙门证相。六门有四种,一者次第证,二者互证,三者旋转证,四者圆顿证。


云何次第证。如上第一历别对诸禅门,及次第相生六妙门中,已略说次第证相,细寻自知,今不别说。


图片

第二互证。此约第三随便宜,第四对治,第五相摄,第六通观,四种妙门中论证相。所以者何,此四种妙门,修行方便,无定次第,故证亦复回互不定,如行者当数息时,发十六触等诸暗证,隐没无记有垢等法,此禅即是数息证相之体。而今不定,或有行者于数息中,见身毛孔虚疏,彻见三十六物,当知于数息中证于随门,复有行者于数息中,证空静定,以觉身心寂然,无所缘念,入此定时,虽复浅深有殊,而皆是空寂之相,当知于数息中证止门禅定也。


复次行者当数息时,内外死尸不净膖胀烂坏,及白骨光明等,定心安隐,当知于数息中证观门禅也。复次行者当数息时,发空无相智慧,三十七品 四谛 十二因缘等巧慧方便,思觉心起,破折诸法,返本还源,当知于数息中证还门禅也。复次行者当于数息时,身心寂然,不得诸法,妄垢不生,分别不起,心想寂然,明识法相,无所依倚,当知于数息中证净门禅也。此则略说于数息中,互发六门禅相,前后不定,未必悉如今说,余随止观还净,一一互证诸禅相,亦如是,所以有此互证诸禅者,意有二者,一者修诸禅时互修故,发亦随互,意如前四种修六妙门相;二者宿世业缘善根发,是故互发不定,义如坐禅内方便验善恶根性中广说。


图片


第三云何名证旋转六妙门相。此依第七旋转修故发,所谓证相者即有二种:一者证旋转解;二者证旋转行。


云何名为证旋转解发相,行者于数息中,巧慧旋转修习故,尔时或证深禅定,或证浅定,于此等定中,豁然心慧开发,旋转觉识,解真无碍,不由心念,任运旋转觉识法门,旋转有二种:一者总相旋转解;二者别相。总相复有二种:一者解真总相;二者解俗总相。别相复有二种:一者解真别相,二者解俗别相,于一切总相法中,旋转解一切法,别相亦尔。


云何名为证旋转行相,行者如所解,心不违言,心口相应,法门现前,心行坚固,任运增长,不由念力,诸善功德自生,诸恶自息,总相别相,皆如上说,但有相应之异,入诸法门境界显现之殊故,今则略出证旋转行。如一数门,具二种证旋转故,余随止观还净亦如是,略说不具足者,自善思惟,取意广对诸法门也,证旋转六妙门者,即是得旋陀罗尼门也,是名无碍辩才巧慧方便,遮诸恶令不得起,持诸功德令不漏失,任是法门必定不久入菩萨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图片


第四云何名为真实圆证六妙门。行者因第八观心,第九圆观,二种六妙门为方便,是观成时,即便发圆证也。证有二种:一者解证无碍巧慧,不由心念自然圆证十法界,故名解证;二者会证,妙慧朗然开发,明照法界通达无碍也。证相有二种:一者相似证相,如《法华经》中明六根清净相;二者真实证相,如华严经中明初发心圆满功德智慧相也。


云何名相似圆证为六妙门,如《法华经》说眼根清净中,能一时数十方凡圣色心等法数量故名数门。一切数法随顺于眼根,眼不违色法,共相随顺故名随门。如是见者,眼根寂然不动故名止门。不以二相见诸佛国,通达无碍善巧分别照了法性故名观门。还于眼根境界中,通达耳鼻舌身意等诸根境界,悉明了无碍,不一不异相故,故名还门。复次见己眼根境界,还于十方凡圣眼界中现,故亦名为还门。虽了了通达见如是事,而不起妄想分别,知本性常净,无可染法,不住不着,不起法爱,故名净门。此则略说于眼根清净中,证相似六妙门相,余五根亦如是,广说如《法华经》明也。


图片


云何明真实圆证六妙门,有二种,一者别对,一者通对。别对者,十住为数门,十行为随门,十回向为止门,十地为观门,等觉为还门,妙觉为净门。二通对者,有三种证,一者初证,二者中证,三者究竟证。


初证有菩萨入阿字门,亦名初发心住,得真无生法忍慧,尔时能于一念中数不可说微尘世界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心行及数无量法门,故名数门。能一念中随顺法界所有事业,故名随门。能一念心中入百千三昧及一切三昧,虚妄及习俱止息故,名为止门。能一念心中,觉一切法相,具足种种观智慧,故名观门。能一念心中通达诸法了了分明,神通转变调伏众生,返本还源,故名还门。能一念心中,成就如上所说事,而心无染著,不为诸法所染污故,亦能净佛国土,令众生入三乘净道,故名净门。初心菩萨入是法门,如经所说,亦名为佛也。已得般若正慧,闻如来藏,显真法身,首具楞严,明见佛性,住大涅槃,入法华三昧不思议一实境界也。广说如《华严经》中所明,是为初住证不可思议真实六妙门也。


图片


中证。余九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地,皆名中证不可思议真实六妙门也。


究竟证。后心菩萨入茶字门,得一念相应慧,妙觉现前,穷照法界,于六种法门究竟通达,功用普备无所缺减,即是究竟圆满六妙门也。分别数随止观还净诸法门证相,意不异前,但有圆极之殊,故《璎珞经》云:“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法华经》中言:“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此约修行教道,作如是说以理而为论。法界圆通,诸佛菩萨所证法门,始终不二,故《大品经》云:“初阿后茶,其意无别。”《涅槃经》言:“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华严经》言:“从初地悉具一切诸地功德。”《法华经》言:“如是本末究竟等。”



微信文章往期甄选:

三皈五戒的六十一位护法神详解
【新年吉祥祈福】《大吉祥经》合集三集全 {精美版}
新年念诵《心经》遣除违缘、福慧增上
这份吉祥超越时空加被着每一位有缘者
如何才能利益累劫的冤亲?
念佛菩萨的名号,到底有怎样的奥妙?
【新年吉祥】进入佛陀的救护体系
查询下你的福报余额,送你一份增福增寿的指南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什么会这样?
修行人有这样的品格非常重要
原来如此:找到自性的方法
慧日寺的名字原来和这尊佛有关,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聊天的深义

图片



相关文章
· 【阿拉伯语泰语视频】这是阎王和佛之间的配合
· 甘露醍醐 | 法音犹存,道影尚温
· 用四谛的真理和智慧,出离三界
· 资粮厚重,才能有所作为
· 【茶香慧日寺】:圣人度我们多么不容易
· 蕅益大师:仅听闻佛名 乃是多劫善根成熟
· 【日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六字大明咒的能量
· 虚云老和尚:我说个亲眼看见的故事给你们听
· 对于修行有素的人来说,疾病和死亡也是一种契机
· 在山洞里打坐,是为了什么?
· 提升自己,才能帮助别人
· 有一种愿,叫乘愿再来
· 印光大师:仁爱慈济者,子孙必昌
· 高智慧,表现在哪里——《天台宗纲要》第二十五课
· 【文化释说英文有声书】第四篇 除“恶”修心 (六)
· 三界外的钝根菩萨,我们有福报拜见吗?
· 真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
· 你超越的不是当下的苦,是当下的苦海
· 高智慧,表现在哪里?
· 对于修行人来说,四念处的修法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