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庙,是一个高级修法。这是一件清净庄严的事情,因为不是为自己忙。我们哪一辈子能为三宝的事业忙一忙啊?在洞彻了轮回的发动机之后,我们要把它拆解掉,这样自己对轮回的欲求就没有了,这就是修行的庄严。
但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供养三宝,我们又可以鼓起力量来,这就是又一重境界了。这不仅仅是大乘境界,甚至是总持的境界,因为三宝具足一切,所以供养三宝也具足一切。但是这也不一定的,这是跟你修哪个法门有关。
你修小乘法,佛陀只是救度你,你去实践佛法的时候,你就被救度了,就是这个而已。如果你的修行境界高,小乘里也有大乘的功德,也有密义的功德,也可以通达总持的功德,但是它的总相名字上还是称为小乘。
我们中国佛教能传承至今,祖师们取经、翻译经典就将近耗用了一千年的时间。纵使如此,我们中国佛法还是会渐渐地流入越来越末法的趋势。
即便我们今天要弘扬佛法,我们还是要把过去祖师两千多年的努力,去学习,去解读,去实践,去弘扬,此生还是要把佛法在这个世间走过的三千年延续下去。
所以我们一方面享受着现在的国泰民安,一方面也是用佛法努力地做着护国爱国的事情。这是我们深信不疑的,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我们的态度是诚恳的,最多有点不自量力,所以有两个字表达得很恰当,就是印光大师常用到的“愚诚”。“诚”,指态度百分之百的端正,但是也有一点不自量力,这一点叫“愚”。所以菩萨的大愿,有时候在世间人看来就像大痴一样。
明朝憨山大师在五台山修行的时候,附近有座小山就叫憨山,他觉得很适合修行。菩萨的胸怀,往往有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憨态。所以我师父也劝告我,他说修行要带三分呆啊!这个呆实际上就是一种憨的状态,这样你才能够坚韧。
尤其末法时代,佛菩萨做的事,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将此身心奉尘刹”,就是将身心都填进黑暗的漩涡里,明知道填不满还是要填。让我再生一次就再填一次,再生一次就再填一次。
如精卫填海般的精神,只不过衔的不是石头,而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一切善根福报,用一切戒定慧功德,去填众生的漩涡。菩萨的这种精神,死而不后已,下一辈子继续干,所以叫乘愿再来,此生的修行,每次也都回向生生世世不要忘掉这个愿。
《普贤行愿品》里也是的,发愿生生世世都能出家,出自私自利的家,而走入奉献之家。要进入这样的一种生命状态,要能具足戒律,无垢无破无穿漏,发愿要塑造自己,奉献世界,奉献众生。
-The End-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