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

2021-12-10 00:06:00 发布: 人气:8














图片


戒恶修善


一个人修善是什么果报?造恶呢?


世间的说法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作为佛教常识,“善有乐报,恶有苦报”,这样回答才正确。善所得到的是快乐的果报,不是善的果报,恶得到的是苦的果报,不是恶的果报,这个是要分得很清楚的。


一个善良的人,会有他快乐的果报,一个造恶的人,也会有痛苦的果报。所以一个杀猪的人问禅师“我杀猪有罪吗?”禅师说,“没罪”。“为啥?别人都说我有罪,为什么你老和尚说我没罪?”禅师说,“你今天杀它,明天被它杀,这个因果循环嘛,有啥罪?你有胆子你杀好了”。



图片

 GU WEN SHU SI 

佛教为什么是和平的?佛教把道理讲给你听,但是遵不遵循是你的事。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你戒恶修善,是你选择了这个行为,一个明白道理的人,这是你理性的选择,你不要觉得有什么道德优越感。


你要去利益众生,就要细心地跟他讲道理,不要以你的信仰去凌驾别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学佛了、出家了,但是并不是看到别人,会劝别人出家。因为这是我选择的,你如果觉得学佛好,你愿意选择这一条路,那很好,但是你心甘情愿地选择,才会无怨无悔。


你说修行路到底难还是易?对于自己高兴的事,再难也不难。像我跑到高山上,在雪高高的地方找山洞,连个拖拉机也没有,我背个包,吹着冷风,一个人孤独地在那走,也挺高兴。连干粮都没备,没吃没喝地坐在洞里,这是自己选择的。


结果护法还真是很慈悲的呀,就有一位朝山的老太太,她每天来供养我一个饼,供养我一壶奶茶。你说多幸福呀,你一天有个饼啃,有个奶茶喝。我住了七天,这位老人家每天护持我,当我离开的时候,老人家还站在高处挥手,我心里把她当作佛菩萨化现呀。


所以你自己选择的,无论遇到什么,你都会快乐地、高兴地来面对。你说苦不苦,难不难?也不苦也不难。


图片



我们读祖师大德的传记,只要有成就,都是那么修过来的。虚云老和尚剃度了之后,马上到后山住山洞去了,住了三四年,觉得惭愧,没有报答过常住的恩德,然后又到了涌泉寺行堂、扫洒,供养常住,又是几年。


想想也住过山了,也供养过常住了,作为出家人,没有听经闻法,戒定慧上面的都没学过,觉得有危机感。别人才给他点化,天台山有一位融镜老和尚,教理通达、有修有证。然后他从涌泉步行到天台山找融镜老和尚,这个时候才开始了系统地修学。


融镜老和尚也不是亲自教他,先去国清寺把丛林的早晚功课、水陆法会、戒律经教这些学会。出家人该学的,他都认真地学。虚云老和尚十八九岁出家,那个时候正好三十岁左右,苦修了十年下来的,他从山上跑到国清寺,国清寺上到山上就一二十分钟,身轻如燕。


所以修行要趁早,那个时候他已经修到身轻如燕了,脑子又好,身心又清净,学啥一学就会。这就奠定了他老人家讲经说法,对天台、贤首、禅宗都能够了如指掌,传戒、做经忏、水陆法会全部都通,所以虚云老和尚是一个全才。


图片

悟公上人

十六岁于观宗寺学戒

我们师父悟公上人也是,一出家受了戒,马上就进观宗寺的学戒堂学戒三年。他的学习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学戒是重点,经、教、国文、梵呗、经典都学,后来又专攻天台十年,所以他戒律的基础好,禅定又好。


戒定慧是我们出家人的看家本领,师父的戒定慧学可以说是满分的。整个学戒堂里面,他的梵呗也是满分,书法也都是很高的学分,师父也属于佛教内全才型的。


那个时候我就说,师父的能学到百分之二十,就算一个好出家人了。我们现在硬件建设起来了,首先要建立一个正确的知见,态度一定要恭敬,那在戒定慧上,要想想怎么样以他们老人家为榜样。














图片


你超越的不是当下的苦,而是当下的苦海

越是大智慧的人,他表现的就越微细

学佛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吗?

【清凉福城】什么是道,什么是明德啊?

佛弟子要修持的七不退法(一)——五台安居清凉法要

【清凉福城】珍惜平凡而宝贵的岁月

让生命回归平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贡献

师父最后告别时的样子

昙花一现与不可言说的“法华”

一句佛号万病总治,是大总持门

诵经是修行,那烧饭、铺床是不是修行?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你超越的不是当下的苦,是当下的苦海
· 高智慧,表现在哪里?
· 对于修行人来说,四念处的修法是非常重要的
· “自净其意”竟然这么重要
· 【人天善法】难道我就这样过我的一生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为什么一定要听经
· 求解脱,有“灵丹妙药”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谁是观自在菩萨?
· 当你翻看自己的老照片
· 如果皇帝的老师来教你……
·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佛菩萨贴补的福报
· 多障众生念佛观
· 如果有来世,还能这么幸运吗?
· 【西班牙语英语韩语视频】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 好的态度也是可以消业障的
· 主观上想利益众生,就真的能承受得住吗?
· 这是佛和我们之间的阶梯——《天台宗纲要》第二十四课
· 这是佛法修行,最重要的核心
· 这是佛和我们之间的双向阶梯
· 愚痴众生因缘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