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切
诸
佛
从
法
生
一切诸佛从法中生...
如果皇帝的老师来教你,你会很荣幸吗?在过去,皇帝的老师身份是非常高贵的,普通人不可能享受这种待遇。那如果这位老师不仅教了一位皇帝,还教了两位、三位呢?我们佛教界就有这样的高僧,清凉国师为七帝之师,七个皇帝都亲近他、拜他为师,你想看他也不容易呀。
由此来比喻、引申——那文殊菩萨呢,文殊菩萨是多少佛的老师?讲的保守一点是七佛之师,祂实际上是诸佛师,多少佛不可称计。
所以在《文殊菩萨授记经》里面佛陀亲口说,若人称念文殊菩萨名号,功德超过称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最初我看到这样的描述,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遍一遍重复看,用了很久去理解。
当有一天领悟到“一切诸佛从法中生”,这才理解到,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师,祂是佛的老师啊,祂是法,代表智慧,一切佛果都是从智慧的因地里来的,没有智慧之因,怎么可能有佛果?
有信心的人
怎么看都是法...
所以经中之王《华严经》中,善财童子遇到文殊菩萨才能开根本的智慧,得了根本智之后,依着这个根本智再去参学善知识才看得懂。每个善知识所呈现的差别智,个个都具足了根本智的根本元素。没有根本智,你根本看不明白菩萨在人间的行为,连参学的资格都没有。
我们汉传佛教也有这个规矩,一个人没开悟是没资格走出师门去参学的。表现的就是,一般的庙是不给沙弥挂单的,除非师父给他写介绍信,允许他出来参学,那别的寺庙的师父看有师父证明,这不是无师管教的,不是溜出来的沙弥。即使是受了戒,除了以戒为师之外,走到每个寺庙还是马上就要依止善知识。如果不依师,就等于悬浮在那个团队之外,本身就是有过失的。一个说法者他要表法的时候,有信心的人怎么看都是法,还没有生起信心,没有依止的人,他怎么看都有分别心。
我们学佛了,我们要求无上的智慧,在佛教界里,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释迦佛陀亲自授记,明确指出文殊菩萨会住在五台山与一万菩萨游止其中,常演说法。虽然我们凡夫看不到圣人境界,但是文殊菩萨一定知道我们在这里。我们看不到祂老人家,但祂老人家看得到我们,我们每个人如理如法,身心清净的时候,都会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
众生缘殊胜,法缘殊胜,我们能够遍缘法界一切如母有情,拔济众生。我们的心就像一张慈悲的大网撒向这个法界,与你有缘的过去父母,都能被你从轮回苦海里捞上来。
虽然我们有初发心,虽然我们有刚刚开始,甚至在路上懵懵懂懂,但是诸佛菩萨是大智朗照的,诸佛菩萨的智慧是如如不动的,诸佛菩萨的胸怀是大悲切切的,诸佛的世界也是清净庄严的,就在那里。无论我们怎样,诸佛圆满的世界就在那儿,所以我们既要对自己有一种谦卑、谦虚、忏悔,也要深信诸佛的圆满。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