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莲席,愿同归共赴|仰慕德风,缅怀三位佛门泰斗祖师

2021-12-07 00:47: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印光大师


图片


明学长老


图片


一诚长老



农历十一月初四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当代净土宗泰斗苏州灵岩山寺明学长老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

圆寂纪念日


图片




八十一年前,

1940年十一月初四的清晨,

印祖起床云,念佛见佛,决定西去,

索水洗手毕,移座椅上,

面西端身正坐,祗唇动念。

午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

世寿八十,身无痛苦,无贪婪诸要,

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 。


2016年的十一月初四,

在印祖圆寂后的第七十六个年头,

生前仰承印祖遗志的明学长老,

亦择选同日归去。

而今山寺殿堂庄严,

灵岩道风,世所钦仰,

山上却再无那蹒跚老僧。


次年的农历十一月初四,

又一位佛门巨擘,

虚公上人法子一诚大和尚世缘已毕,

安详示寂,留下无尽思念……



一位是净宗祖师

一位是净宗泰斗

一位是禅宗巨匠

度生圆满,示现无常,

殷殷叮嘱,谆谆教诫,

温润法音,犹如星火,

照亮前路,温暖你我。



图片


图片



长老墨宝


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1861—1940),世寿八十,僧腊六十。印祖讳圣量,字印光,自名常惭愧僧,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弘一大师更是拜印祖为师,赞颂师曰:“弘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所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印祖教诫: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


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


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忏悔与净土法门

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


念佛十句法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


掐珠念佛时宜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


明学长老



图片
图片

长老墨宝


图片



明学长老1923—2016),青年出家,胸无尘俗,投身佛门近七十载,潜心一志,宏阐净土法门,1980年升任灵岩山寺住持,继承印光法师“五条规约”,并制订了《灵岩山寺共住规约》,主持创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培养大量佛教人才,于全世界大兴弘化。


长老以印祖为模范秉承印祖遗志,仰承印祖家风。2016年12月2日(农历十一月初四),时维印祖示寂七十六周年纪念日之际,长老舍报,安详示寂,世寿94岁,僧腊69年,戒腊69载。是因缘际会,亦是长老一生仰承祖师遗风功德圆满的例证。


纪念视频

 

长老开示:

为什么要“教宗天台,行归净土”呢?天台宗是通途法门,净土宗是特别法门,天台宗与净土宗非常融洽,天台宗历代祖师也都求生极乐世界。按照天台宗教理了解通途法门修行次第,既不至于得少为足,又不会高推圣境;按照净土宗修持方法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既能在这一生可以了生死,又能一生补处而成佛。


有关僧伽教育的关键,还是要看有无道心,而不在于学历、文凭的高低。僧伽的教育不是为文凭,不是为学习而学习,最终还是要将佛陀本怀铭刻在心,引导和培养僧人发道心。所以,不管佛学院的建设也好,乃至寺院的建设也好,关键还是要看僧人有无道心、道场有无道风。总而言之,我们一方面要感谢国家好的宗教政策,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也坚持继承着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这样我们的僧伽教育才会越来越好。


一诚长老


图片
图片

长老墨宝


图片


 

一诚长老(1927-2017),中国当代佛教领袖、近代高僧虚云长老再传弟子,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居山真如禅寺方丈、北京法源寺方丈,世寿91岁,僧腊68年,戒腊61载。


长老1949年6月出家,追随虚云老和尚学修多年,1956年冬,由虚云老和尚亲任得戒和尚,受具足戒。1957年,在虚云老和尚的主持下,得沩仰、临济法脉。1985年,荣膺云居山真如禅寺方丈,自此,重兴祖庭,高挂沩仰钟板,再订云居规约,真如禅寺宗风丕振,法轮大转,为天下丛林之楷模,被公举为“汉传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


长老一生,学修并重,绍隆佛种,悲愿无尽,是实践和继承虚云老和尚禅宗思想的优秀典范和楷模。


纪念视频


长老说:

很多时候,所以心苦,是因为心中有太多计较,过度的占有,导致生存的空间太过狭隘。人生这条路,总是走得越宽越好,大家不妨试着放大心量,把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容纳进去,一并消化了,不要让它在心中堵着掖着,时时令人难受。


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之时,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做事一定要有回头的心态,一心只知道往前冲,很有可能逾越规范,误入歧途,最后掉进苦海,赔上自己一生的幸福。要懂得回头,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止步。


遇到困境的时候不怨天、不尤人。要将苦难当成生命中理所当然的遭遇,时刻怀着“自作自受”的心态安然接受,学会不纠结于福祸,学会安乐。求福避祸是人的天性,可是古人早说过“福祸相倚”,只想求福而不愿遇祸是不现实的,刻意避祸的心态正是痛苦的一种来源。所以不必将祸福分得那么清楚,因为祸福总是在不断转化之中的,这种转化你不可能左右得了,既然如此,不如就不去纠结,安心以对。


对痛苦的解脱不是逃避,而是换一种心境用全新的智慧看待生命。大千世界,百态丛生。人生、善恶、苦乐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可是它们投射在人的内心时,却如水中之花影,空无一物。如果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临到你身上,不要怨叹、悲泣,只要明了自己所执着的一切不过是临水照花影,就能抛开心中苦苦的纠结,获取更广阔的心灵空间,尽情享受生命之乐。


日居月诸,俯仰之间;

节同时异,饮水思源。

感念追思大德祖师巍巍功德,

望我等将大德祖师的慈悲教诲,

铭刻于心,依教奉行。

惟愿佛菩萨不舍众生,

乘愿再来,长续慧灯。



图片


这道防火墙,你要装上

能灭烦恼的水,究竟是什么水?

这六个字,是他给我们受益一生的劝诫

你相不相信一个修行有素的人,可以让枯木逢春?

超度历代宗亲,最好的方法就是供佛及僧

净土不碍禅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你的努力终会看见

面对一切境界,都“于道上会”

听法师讲,一次礼拜改变命运的故事

家风和家具,哪个更重要?

佛法就是鲤鱼跳龙门之法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什么香,可以逆风五百里?
· 多散众生数息观
· 找到生命之痛的解药
· 绍云老和尚:有这个观念,有这个涵养,你的道业一定能够成功
· 修行,既如幻如化,又具大刚骨
· 当水缸里的水,静下来后
· 【英语视频】观音菩萨为什么千手千眼?
· 宪法宣传|我国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你了解吗?
· 修行,既如幻如化,又具大刚骨
· 修行札记|那年冬天,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 积累资粮,为什么这么重要?
· 修行,既如幻如化,又具大刚骨
· 多嗔众生慈悲观
· 关于修行难讲的话题
· 【法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如何得到佛的帮助?
· 诵经是修行,那烧饭、铺床是不是修行?
· 这些花,为什么都抢先开放?
· 全国宗教会议召开: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多贪众生不净观
· 三宝弟子最实际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