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纲要》
第十四集(二)
藏教
(五)六即
1. 理即
2. 名字即
3. 观行即
4. 相似即
(1)暖位
(2)顶位
点击上面图片
观看讲课视频
视频时长34:21
暖位
(五)六即
4. 相似即。此中分四:
(1)暖位
(2)顶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这四位,是内凡加行位。
以前修五停心、总相念、别相念,现在进一步观察苦、集、灭、道四谛,伏烦恼,依稀仿佛见到真谛的道理,心游理内,所以称“内”;身心仍属有漏,没有到见道位,所以称“凡”。以禅定资助观慧,加功用行,所以叫做“加行位”。
(1)暖位。
用总相念、别相念的智慧,观察苦、集、灭、道四谛,依稀仿佛见到真谛的道理,伏烦恼,得佛法气分,这叫做暖。譬如钻木取火,火虽没有生,而木已经发热出烟了。用苦、集、灭、道四谛的智慧,修习种种善法,善法积集,依稀仿佛见到真谛的道理,这也叫做暖。譬如春夏,积集花草,自能发热。这是用譬喻来解释的。
--- 《天台宗纲要》
当我们思惟着佛法,抛弃了不善法、有漏法,用对治法、善法的时候,我们就会有善法的功德。你天天在正确的行为、语言、思想里,那你就会越来越好。请问这个“暖”里会不会消业障?会的,过去的负能量就会减少,也会增福增慧,灭罪消灾。
而且不仅你这样,当你的福报越来越大的时候,你家里人的福报也会越来越大,所有跟你有缘的,都开始跟你一起好,所以为什么小乘先顾自己?因为你带不动的话,家里人就把你拉下去了。
所以修小乘法的时候,离家越远越好,等你坚固了,才能去度众生。佛陀度众生,也不是先回迦毗罗卫国,而是先度法缘成熟的,这一度就是七年,然后才回到迦毗罗卫国。除非家里人都信佛,跟你一起修,否则的话,拖太多了,这个“暖”就生不上来了。
因为你自己的烦恼还没有去除,所以世间的爱有时候叫饿鬼爱,你牵我,我缠你。佛陀离开家的时候也是这样,跟耶输陀罗说,你是一个有烦恼的人,我也是一个有烦恼的人,我就是再爱你,也只不过是烦恼对烦恼,我解除不了你的痛苦,你也解除不了我的痛苦,所以我要寻求彻底解脱这些痛苦的方法。
实际上这怎么解决?就是要改变境界、提升内在。当佛陀拥有了圆满的智慧的时候,烦恼就没有了,这时候就可以回来摄受耶输陀罗,摄受父母、迦毗罗卫国的臣民,摄受释迦族的人了。后来甚至女众也出家,她们住的地方叫“爱道堂”,就是要把个人的情感都投注在佛法中,并去实践这些佛法。
改变境界
提升内在
“夫暖法者即是智慧。何以故?观四谛故,是故名之为十六行,行即是智。善男子,如汝所问,何因缘故名为暖者?善男子,夫暖法者,即是八圣道之火相,故名为暖。善男子,譬如攒火,先有暖气,次有火生,后则烟出;是无漏道亦复如是,暖者即是十六行也,火者即是须陀洹果,烟者即是修道断结。”
迦葉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暖法,亦是有法,亦是有为。是法报得色界五阴,是故名有。是因缘故复名有为。若是有为,云何能为无漏道相?”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如是暖法虽是有为有法,还能破坏有为有法,是故能为无漏道相。善男子,如人乘马,亦爱亦策;暖心亦尔,爱故受生,厌故观行。是故虽复有法有为,而能与彼正道作相。”
--《大般涅槃经》
北涼天竺三藏昙无谶奉诏译
明内凡者有四,谓:暖、顶、忍、世第一(此四位为内凡,亦名加行位,又名四善根位)。
--《天台四教仪集注》谛观法师
顶位
(五)六即
(2)顶位。
从暖位进修欲如意足、念如意足、进如意足、慧如意足,对于真谛的道理,更加明显,用十六行观(十六行观在忍位中说明),观察苦、集、灭、道四谛,更加分明。譬如人登山顶,观瞻四方,悉皆明了,这叫做顶。
--- 《天台宗纲要》
随着资粮的增加,增加到一定时候,开始起暖,慢慢地就到了顶,这时候就厉害了。虽然这里还是四谛法,但这个时候他对四谛法的观察很坚定了,所有的念头都在法的念头里了。然后再是欲如意足、念如意足、进如意足、慧如意足。这个时候就安住在这个法中,就像我们现在讲的文化自信一样,这种坚定的自信不移不摇,这时候就从暖位进到顶位了。
正勤是暖位。如意足是顶位。五根是忍位。五力是世第一位。八正是见谛位。七觉是修道位。
--《摩诃止观》智者大师
须陀洹若智若果,皆是菩萨无生法忍。四正勤、四如意足,虽各各别位,皆在四念处中。慧多故,名四念处;精进多故,名四正勤;定多故,名四如意足。
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 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
--《大智度论》龙树菩萨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