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乘心随喜一切微细之善

2022-02-26 22:11:00 发布: 人气:3



藏通别圆


图片



《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四十五集(一)

 

圆教

(四)圆教的因果



图片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四十五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53:13



(四)圆教的因果


前面广引智者大师的话,来解释方便净、圆净、性净三种涅槃,和法身、般若、解脱三德。这里含摄着很重要的道理,所以不避烦琐,而把它抄录出来。虽然文辞较古,其实是说得很清楚的,希望于此,详读精思。


若能对于这些道理,洞然明白,那么,从凡夫地直趋佛果,中间就可以没有歧途和迂曲了!这是圆教修因所感的果,也就是十方诸佛同证的果。

--- 《天台宗纲要》原文



佛的法乳,当我们好好去消化的时候,实际上祂也在转化我们,这是特别微妙的。法就有这样的功德。


佛陀最在意的一个是法,一个就是僧宝,因为僧能弘法。人能弘道,道,可以造化人的。


从圆教来说,请问戒中有没有定?戒中有没有慧?戒如果可以别别解脱,那定可不可以别别解脱?慧可不可以别别解脱?也可以的。慧学中有没有定?慧学中有没有戒?都有的。所以五分法身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若能对于这些道理,洞然明白”,那我们“从凡夫地直趋佛果”,中间就可以没有歧途和迂曲了。洞然,就是脑洞大开,叫扯下茅盖头,茅塞顿开。这就是圆教修因所感的果,也是十方诸佛同证的果,所以《楞严经》里说:十方薄伽梵,同一涅槃门。


实际上我们每天都觉得,学习哪一段文字都够我们消化的,所以都不忍心往前走。就好像去超级豪华商店,这个柜台里的商品太耀眼了,脚一边往前面的柜台迈,眼睛还在看着这个柜台,都是特别棒。


图片




扩展学习资料




般若德者。即是无上调御。一切种智。名大涅槃。明净之镜。此镜一照一切照。照中故是镜。照真故是净。照俗故是明。明故则像亮假显。净故瑕尽真显。镜故体圆中显。三智一心中得故。言明净镜。摄一切法。故称调御。是佛智藏。名般若德也。


-- 《大般涅槃经玄义》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六



圆教

(五)六即

1. 理即

2. 名字即

3. 观行即

4. 相似即

5. 分证即

6. 究竟即




(五)六即


六即正意,本属圆教。即而常六,所以有种种位次;六而常即,种种位次不离一性。


1.  理即--不思议理性(即中道佛性)

2.  名字即--闻解不思议理性

3.  观行即--五品外凡位(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

4.  相似即--十信内凡位

5.  分证即--四十一圣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

6.  究竟即--妙觉


六即位中,观行即有五位;相似即有十位,未破无明,未见不思议理性;分证即有四十一位,位位破一分无明,见一分理性;究竟即,破尽无明,彻证理性。


--- 《天台宗纲要》原文



藏、通、别、圆,都讲六即,但是藏、通、别的时候,静权大师说,实际上都是方便,很勉强。只有到圆教的时候,才说“六即正意本属圆教”。只有在圆教里才是六即一,一即六,“即而常六,所以有种种位次;六而常即,种种位次不离一性”。


六即当中,第一个,理即——不思议理性,即中道佛性。请问我们凡夫有没有?有的,但是我们凡夫叫背觉合尘。从理上来说,连地狱众生都具三千性相,不减少一分,但众生自己不知不觉,造上品的贪嗔痴,感地狱的苦报。


石头希迁祖师在曹溪亲近六祖大师,六祖圆寂之后,去亲近青原行思大师。行思大师问:你从哪里来呀?他说我从曹溪来。你那个带来了吗?他说带来了。那你去曹溪之前有没有?他说,去曹溪之前就有。有的话为什么还要去曹溪?他说我虽然有,但是不去曹溪我不知道自己有。这就是禅宗的对答,这就是理即。


师(青原行思)问曰:“子何方而来?”

迁(石头希迁)曰:“曹溪。”

师曰:“将得什么来?”

曰:“未到曹溪亦不失。”

师曰:“恁么用去曹溪作什么?”

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


——《景德传灯录》卷五


到了名字即——“闻解不思议理性”,对于我们来说才开始有了实际的意义,所以我们修行要转凡成圣,名字即很重要的。


“闻解不思议理性”,这个“闻解”是需要大因缘的,是需要大善知识的。所以湛然大师作的《始终心要》,“始”就始于理即。一切众生本具佛性,这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佛的最主要的一个因,但这个因要不要殊胜的缘?要的。所以说,善知识者是大因缘。


图片

佛日清凉

图片
图片


第三,观行即。随喜大乘,读诵大乘,讲说大乘,这实际上都是指圆教。“兼行六度”,兼行属于六度的前行一样,还不属于正行,一开始是模拟的,比如说我们也行六度,那我们行六度跟菩萨的六度是不是还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是从兼行六度到正行六度。我讲随喜,除了随喜大乘,也以大乘心随喜一切微细之善。不要说声闻缘觉,人天乘,乃至众生一丝一毫之善,普皆随喜。


相似即就是指十信位的内凡位,分证即是四十一圣位。在四十一圣位里面,比如前面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在天台宗又称为三贤位,十地是圣位,所以就称为贤圣。六究竟即,就是指妙觉,究竟成佛,所以只有在圆教里面才是真正的六即,六即正意。


从闻解不思议理性,到观行即、相似即、分证即,最后成佛。请问成佛之后,理即的部分有没有增加?也没有增加,还是具三千性相。从理性到事相,全部彻证究竟,这就是佛。众生虽然理上具足,但在事相上,不知不觉、背觉合尘。




扩展学习资料


扩展学习资料




汝等当知,是谓涅槃真实之相。或时见有般涅槃者,是权方便。及留舍利,令诸有情恭敬供养,皆是如来慈善根力。若供养者,于未来世远离八难,逢值诸佛,遇善知识,不失善心,福报无边,速当出离,不为生死之所缠缚。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

唐三藏沙门义净奉制译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茶香慧日寺】怎样修行不走弯路
· 蕅益大师: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 【中韩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无尽宝藏
· 梦参长老答疑:弟子不精进,业障重,该怎么办
· 此刻的平凡,有意义吗?
· 道,不是靠想出来的
· 这个天梯很重要
· 借此一席之地,安顿身心
· 【人天善法】微笑是最好的名片
· 愿力是度众生的动力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我们的生命如何跟佛在一起?
· 真俗二谛双运,这是殊胜的修行
· 什么才是出世间的成就?
· 道业成就 天下为公
· 他的天堂,晚上就变成地狱
· 【佛教故事】 心有高下则国土不平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为什么在这世界上不要轻慢任何一个人
· 【中韩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苦海无边
· 五大丛林历任主持三昧真火自行焚化的奇僧古月禅师
· 骑白马的不只是王子,还有可能是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