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修行的要点

2021-12-21 21:30:00 发布: 人气:2

FORIQINGLIANGBAO


图片



《天台宗纲要》

   第十九集(一)

 

藏教

(六)十乘观法

1. 观正因缘境

2. 真正发心

3. 善巧安心止观

4. 破法遍

5. 识通塞

6. 道品调适

7. 对治助开

8. 知位次

9. 能安忍

10. 离法爱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十九集

讲述: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本集视频时长:32:14


(六)藏教的十乘观法


第一、观正因缘境。

藏教是可思议的法门,所以不观不思议境,但观正因缘境。观是能观的智慧,正因缘境是所观的境界。什么是正因缘境呢?便是和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相应的有漏(漏落于烦恼)种子为因。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美 (可爱的六尘)、恶(不可爱的六尘)、中庸(非可爱非不可爱的六尘)境界为缘,这种因缘和合起来,便能出生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色(色蕴)、心(受、想、行、识四蕴)、依(国土)、正(众生)、因、果。

观正因缘境,对破邪因缘和无因缘的两种颠倒,可以开发真正的知见。邪因缘,是指外道以时(时间)、方(方隅)、梵天(梵天祖翁)、极微(极细小的微尘)、四大(地、水、火、风)等为因,能生一切法的种种邪说;无因缘,是指外道谓一切法无有因缘自然而生的邪说。这种邪因缘和无因缘的说法,都是由于颠倒计度,并不与真正的事实相符。若不观正因缘境,必定要堕落于邪因缘和无因缘的邪说中,所以首先须要观正因缘境,对破邪因缘、无因缘的两种邪说,这是发轫修行的第一要点。

第二、真正发心。

藏教是正化二乘,傍化菩萨,二乘但求自利,不知利他,所以不言发菩提心,但言真正发心。既观正因缘境,便知三界色、心、依、正、因、果,是由于和六识相应的有漏种子,及六尘美、恶、中庸境界和合而生。三界色、心、依、正、因、果,便是生死的苦果,要从生死的苦界中得到解脱,必须消灭和六识相应的有漏种子,不著于六尘的美、恶、中庸境界。要做到这一步,惟一的办法是趋求涅槃。惟有在涅槃中,才没有这和六识相应的有漏种子,才能不著于六尘的美、恶、中庸境界,才能彻底解脱生死的苦果。藏教的人,见到这一点,所以决定发出离心正求涅槃,不要名闻利养。志求涅槃,是不假,不假即是真;不要名、利,是不杂;不杂即是正,所以叫真正发心。


《摩诃止观》中分别发心的相状,列为十种:若心常常想念贪、嗔、痴,这是发地狱心;若心常常想念,要令眷属众多,贪求不息,这是发畜生心;若心常常想念,邪谄佞媚,阴贼忌害,或者要求名闻四达,自比圣贤,这是发鬼心;若心常常想念我慢贡高,求胜过于他人,而外面假装仁义道德,这是发阿修罗心;若心常常想念,爱乐世间,修持五戒,这是发人心;若心常常想念,爱乐生天,修行十善,或世间禅定,这是发天心;若心常常想念,要得大威势,令一切众生,悉皆依伏,这是发魔罗心(欲界主);若心常常想念,要有利智辩聪,无事不知,这是发世智心(外道);若心常常想念三禅的安乐,这是发梵天心(色界天);若心常常想念,修戒、定、慧,趋求涅槃,这是发二乘心。这十种发心,前九种都是不真不正,第十种才是这里所指的真正发心。

假使进一步,用大乘教义来衡量,那么连这第十种二乘心,还是不可以发的。学佛行人,应该自己勘验,我们现在发的到底是什么心?

第三、善巧安心止观。

既已发心,便须修行。然而薄地凡夫,罪障深重,终日散乱昏沉,不得安心,于是也就没有办法来进修,因此,就要善巧安心止观。五停心能止五障,是止;四念处观察身、受、心、法,是观。止观兼修,定慧平等,心便得安。

第四、破法遍。

见、思二惑,障碍一切行人,不得亲见真谛理性,所以必须破除。修五停心、四念处,功行胜进,能破见、思二惑。这里破法遍,本应遍破见思、尘沙、无明三惑,怎奈藏教人只知有见思,不知有尘沙、无明,所以但言破见思,而不言破尘沙和无明。

第五、识通塞。

四谛中的苦、集二谛,十二因缘的顺生门和悭贪、破戒、嗔恚、懈怠、散乱、愚痴的六蔽,这都是塞;四谛中的道、灭二谛,十二因缘的还灭门,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这都是通。是通应护持,令其增胜;是塞应破除,令其消灭。

第六、道品调适。

修三十七道品,调停适当,叫做道品调适。在五停心一法门中,便可以具足三十七道品,其他法门中,亦一一各具三十七道品,便可以入三解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到涅槃城。


--- 《天台宗纲要》


图片




图片



第一、观正因缘境

所谓的观正因缘境,就是要识别不正的,就是要破邪因缘、无因缘这两种邪说。对因缘境要有正确了知,不能跟着错误的因缘境跑掉了,这是发轫修行的第一要点。


第二、真正发心

《摩诃止观》里面讲了十种发心,作为知识,我们也要知道,什么样的发心会做魔,什么样的发心做修罗,什么样的发心做人,什么样的发心升天,什么样的发心是地狱,什么样的发心是饿鬼,什么样的发心是畜生…


起一念心,必落一法界。然后自己照镜子吧,你这一念心落在哪一个法界?四正勤里说: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灭,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因为这里讲的是藏教的发心,还谈不上发菩提心,但是这个心也有正确的,所以藏教里就是发起出三界的心、证涅槃的心,这也是真正发心。


第三、善巧安心止观

修戒定慧,趋求涅槃,然后“正”在行中,善巧安心止观。五停心能止五障,是止;四念处观察身、受、心、法,是观。止观兼修,定慧平等,心便得安。


四念处本身就是很深的修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实际上,在小乘教里面,如果真的证得法无我,那就可以入圣道了。



图片



第四、破法遍

这里的破法遍,就是破见、思二惑。见、思二惑,障碍一切行人,不得亲见真谛理性,所以必须破除。修五停心、四念处,功行胜进,能破见、思二惑。


第五、识通塞

在四谛中的苦、集二谛、十二因缘里面顺生门,和悭贪、破戒、嗔恚、懈怠、散乱、愚痴的六蔽,这都是塞,都是障道的。四谛中的道、灭谛、十二因缘的还灭门,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这都是通。是通应护持,令其增胜;是塞应破除,令其消灭。


第六、道品调适

道品调适,还是指三十七道品,五停心在三十七道品之外的五种对治法。




时,大迦葉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由此生?”


阿难报言:“如是!如是!尊者迦葉,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迦葉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是故,迦葉,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

迦葉问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独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


阿难报言:“且置,迦葉,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具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云何,迦葉,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意清净者,则不颠倒;以无颠倒,愚惑想灭,诸三十七道品果便得成就。以成道果,岂非诸法乎?”

--《增壹阿含经》 

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茶香慧日寺】:拥有了这种智慧便可从种种现象中解脱
· 虚云老和尚:修行人善用三件宝必得真实利益
· 【德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万法的实相
· 我们怀念的这些品格,恰恰都是他过去隐藏的|《厚德流光》第二集
· 大白牛车的零件竟是从这里来的
· 冬至 | 用佛法来缅怀祖先
· 修行问自己:我们的发心真吗?发心正吗——《天台宗纲要》第二十九课
· 农历十一月十七 |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 在这部经里,连大智舍利弗都没有提问的机会
· 全年最后一个佛诞日,昭示着每个生命最完美的终极归宿
· 转凡成圣的“路障”,都是要去掉的
·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愿见闻者入弥陀愿海 花开见佛(见者增福增慧)
· 因地法门至关重要
· 佛陀一生说法的重点
· 【茶香慧日寺】靠什么降伏自己跳出轮回
· 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
· 无量光无量寿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功德是可以拷贝的
· 静身不违安养,慧法普度群萌——静慧长老二十周年圆寂纪念
· 这是一份极乐世界的说明书|《佛说无量寿经》简体注音版 & 讲记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