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十八集
讲述: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本集视频时长:35:31
《天台宗纲要》
第十八集(一)
藏教
(五)六即
1. 理 即
2. 名字即
3. 观行即
4. 相似即
5. 分证即
6. 究竟即
01
注重事的修持
来娑婆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萨
是不得了的
我们这两天已经学习到怎么样从资粮位、加行位、暖、顶、忍、世间第一,进而趣入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阿罗汉翻译成中国话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大致可以分为有神通的阿罗汉和没神通的阿罗汉。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
--- 《佛学大辞典》
有神通的阿罗汉是怎么修出来的?修九想观到第八骨想时,不进修第九烧想,这是其中之一;其次祂们注重事的修持。实际上从理上修很快的,但是事上修也很重要。同样是阿罗汉,但是功德、道用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个人只要有善根,愿意信极乐世界,愿意称念阿弥陀佛,愿意求往生,他还是有因缘去极乐世界的,而且一到极乐世界,就变成阿惟越致菩萨。但是这样子生到极乐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萨,跟来娑婆世界度众生的阿惟越致菩萨能不能相同?不能的。虽然长的相貌特别相似,但都是明白通达了吗?这不一定的。
佛可以帮我们带业,甚至也可以让我们享受到不退转菩萨的受用,但我们还是要修的。所以在极乐世界也是经行、听法、思惟,那里的环境比较好,进步也比较快,而来娑婆世界的这些阿惟越致菩萨是不得了的!
02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是用来度我们的,
法是佛的慈悲心的方便。
佛陀也说了,有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成佛的,有十六生就能成佛的,有七生就可以成佛的,有三生就可以成佛的,乃至有一生就可以成佛的。一生成佛或者十六生成佛跟三大阿僧祇劫成佛是什么概念?为什么佛还要说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法呢?实际上就是要用这个方法培养我们的思惟,训练我们的智慧。但是我们不要停留在这个方法上,所以佛在《金刚经》里告诉我们,“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是用来度我们的,法是佛的慈悲心的方便,法是来训练我们的。明白了,这个法就可以不用了,否则产生法执,就会裹足不前。
佛讲小乘经典,讲菩萨乘的教法,讲一真法界、即身成佛的法,我们喜欢听哪一个?都喜欢听即身成佛的。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一上来都选大乘的,请问大乘有没有基础?有基础的,所以如果大乘的基础薄弱了,佛法就会灭掉。大家都喜欢花开了就去摘,都仰赖佛的大愿力,佛是有这个愿力的,但我们不能只是去蹭佛的愿,蹭佛的福德,自己因地不去行,人间的教法就会没落掉。
03
法在调御我们
这个世间有方法,
正法就会久住。
给你结果,不如给你方法,如果这个世间有方法,正法就会久住。但是我们是凡夫,都有惰性的,充满了很多魔的习气,所以我们要注重修学。我们如果能静下心去钻研这些知识,当一个一个明白的时候,实际上这就是佛在给我们洗礼,就是在实现转凡成圣。
虽然有很高深的佛法,但是如果我们的根器不好,我们的习气会被放大。所以藏教的这些内容,看上去好像跟以后学的没有什么关联,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深层地跟佛法结缘,没有去受持的话,怎么保证临命终时既不昏沉又有善知识来引导呢?
如果我们天天闻思这些教法,请问对于念佛法门来说,这算不算念佛?也算的。我们在闻思修,用生命去实践佛法,这就是法在调御我们,这样既消业障、开智慧,又增福报。
04
兢兢业业于因地法门
诸佛菩萨的果地威德
是从佛的因地法门中来的
佛的因地是很重要的,我们如果不去修学,不去积极地戒恶修善,这也是佛法没落之因。就好比爸爸妈妈会挣钱,孩子也不出去工作了,开始啃老,这样的家族是不会兴旺的。
佛教也是的,一方面我们知道诸佛菩萨的果地威德不可思议,但另一方面,这些果地威德是从佛的因地法门中来的。既然佛能兢兢业业于这些因地法门,一丝一毫都不含糊,那我们在佛陀的威德的加持下,也祈求自己在因地上能够精进地去行持。也就是说,不仅带着佛的果地威德的加持,我们还要行在佛陀指导的因地中,以这样认真的态度,回向佛法昌盛、正法久住,也回向我们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阿难思惟诸法,求尽残漏;其夜坐禅经行,殷勤求道。是阿难智慧多,定力少,是故不即得道;定智等者,乃可速得。后夜欲过,疲极偃息,却卧就枕;头未至枕,廓然得悟,如电光出,暗者见道。阿难如是入金刚定,破一切诸烦恼山,得三明、六神通、共解脱,作大力阿罗汉。
--《大智度论》龙树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