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IQINGLIANGBAO
《天台宗纲要》
第十七集(三)
藏教
(五)六即
1. 理即
2. 名字即
3. 观行即
4. 相似即
5. 分证即
6. 究竟即
(1)小乘阿罗汉果
(2)中乘辟支佛果
(3)大乘佛果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十七集
讲述: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本集视频时长:44:14
(五)六即
6. 究竟即。
(3)大乘佛果
一生补处菩萨,从兜率天下、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这便是八相成道。
菩萨降魔以后,安坐不动,准当小乘中忍位。经过一刹那,到上忍位。再经过一刹那,到世第一位。这时,发真无漏三十四心,这三十四心,就是见道位中的八忍、八智十六心,加上了修道位的九无碍、九解脱的十八心,合为三十四心(九无碍、九解脱是依三界九地思惑而说的,每一地有一无碍、一解脱,九地成九无碍、九解脱)。用这三十四心,顿断见、思烦恼和习气,坐在木菩提树下,以生草为座,成丈六应身佛,受梵王请,三转法轮,度三种根性的众生,化缘已尽,便入涅槃,如薪尽火灭。究竟和阿罗汉、辟支佛一样,同证偏真法性,灰身泯智,正报也没有,依报也没有。
其实大乘佛果,是否是这样的呢?肯定地说,绝对不是这样。那么现在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是对藏教的人,所以这样说。藏教人只晓得偏真法性,尚不知道通教的真空和别教的但中,何况圆教的中道佛性!因为他们不知,所以佛就隐实而施权,所谓薪尽火灭。不过所度的众生都已得度,能度的佛自然不必再留住下去,佛的身智并非从此就没有了!佛身本来充满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现,哪里会灰身泯智,像藏教人所见的呢!
--- 《天台宗纲要》
所以上座部往往认为佛就是阿罗汉一样的,佛涅槃了就是涅槃了。他们也没有极乐世界,最多兜率天,未来佛在上面,这是他们相信的。
八相成道
FORIQINGLIANGBAO
降兜率天、入胎、
出胎、出家、降魔、
成道、转法轮、入涅槃
上面所谈藏教的位次,名相很多,内容也很复杂。虽然如此,只要细心研究一下,也并不难懂,小乘是大乘的基础,要学大乘,必须先把小乘的教义弄个明白。有许多人往往空腹高心,谈玄说妙,侈言大乘,对于小乘的教义,采取不屑研究的态度。结果,小乘教义固然没有明白,而对于平时一贯提倡的大乘教义,也往往弄得糊糊涂涂,懵懂真如,颟頇(man han)佛性,这是要不得的!
--- 《天台宗纲要》
“懵懂真如”这个词是固定的,你以为真如就这么简单吗?大家都知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是没有经过这样子的观修,知道佛性在哪里吗?就会背觉合尘。所以要依着佛陀的觉,然后一点点从尘埃里抽离出来,这样观修娴熟了,才能够“即尘之时即是觉”。
刚修习的时候,能够起觉照就不容易了,所以“不怕妄起,就怕觉迟”。凡夫根本都不觉,天天都是妄,修行之后,有妄就起觉照。觉到一定程度了,哪里还有所谓的妄?都变成觉了,就是所谓的打成一片了,达到一心不乱的状态了。
我们现在讲的佛性,是名字上的佛性,口头上的佛性,我们并没有跟佛性在一起,而是每天都在尘中,六尘、十二处、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所以就妄起一个我执,当开始对治这个我执的时候,就慢慢地靠近真理了。
我们现在都是妄,所以就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起贪嗔痴,还起得特别合理,特别有正义感。还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来自于佛教,指如果你不能够为了自己而修行,不能戒恶修善,不能寻求真理的话,天地都会生灭的,更别说我们自己了。
我们生在大乘佛教里,任何一本经都是大乘经。我们知道佛有什么功德,佛修一个相好都要百福,但是这还只是外相,还不是理体的。理体佛的一个智慧要修多久?佛为了一句法,都是头目脑髓地去布施换取,而我们很简单就得到了,还以为是自己的。佛言佛语好像跟我们也相干的,毕竟我们是佛弟子,但是我们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
在三界里要破多少见惑、思惑,才证须陀洹果的。再往前推,世间第一位是忍,忍又分三品,下忍、中忍、上忍,忍要修到什么程度?要修行到补处菩萨,弥勒菩萨坐在菩提树下才修忍。一坐下来,从忍位再到中忍位,中忍位再到第一顶位。从藏教来说,弥勒菩萨成佛才出世间,然后证得圣果。
背尘合觉
FORIQINGLIANGBAO
不怕妄起
就怕觉迟
所以天台教法就有这么厉害,历代祖师都学的。像我师父他老人家生死自在,静权长老也是生死自在,只要学这个,就都是有把握的。我亲近师父的时候,师父轻易不开口的,我也很疑惑,后来越来越觉得就是这个道理。请问怎么说佛法?说什么佛法?有人懂吗?我那个时候带一些居士到师父面前,平时我也跟他们讲一些佛法的,师父才跟他们讲一些四谛、十二因缘。
佛无量劫修行的愿力和威德,一句佛号具足无量功德,所以叫万德洪名。众生怎么懂呢?怎么跟众生讲佛久劫勤苦所修的德呢?众生具足听法的根器了吗?即便众生不是听法的根器,并不代表佛就没有这个愿力。世间再浊恶,佛只有愈加的悲悯。
所以在师父那个时代,我就发愿,应当让大家多了解一些佛法内容。我们要发愿好好去学,佛法是有甚深的内容的,既然佛说了,我们肯定可以学会的。那要怎么样去积累资粮?资粮位是什么?加行位又是什么?好在除了藏教,还有通教、别教和圆教这些摄受众生的教法。
释迦佛的世界是凡圣同居浊土,阿弥陀佛的世界是凡圣同居净土,所以众生还是有出路的。因为佛太慈悲了,不管众生愚昧到多么不可思议,佛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愿力也是不可思议的。
希望大家要知道,为什么学佛要生惭愧心?印光大师为什么一辈子都在看经典?念佛法也是念佛,通过领会佛的语,才能入佛的心。
戒是佛的身,我们持戒可以链接佛的身,同时也连着佛的德;经典是佛的口,我们思惟经典,也是连着佛的意。持咒也是这样的,咒是总持,难道总持就不持戒、不看佛经了吗?
<<上下滑动查看>>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