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的资粮,都是平常在因地里的点滴积累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六组(三)

2021-09-17 21:45:00 发布: 人气:3



_


_


_


_






_





图片

天台宗祖智者大师

(538-597)


_


_


_



今天我们学习智者大师著的《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下 · 六和敬初门第五十》,作为诸比丘七不退法第六组六和敬内容的拓展学习。



四摄而辩六和敬者


“菩萨既能善用四种同情之法,摄得众生为成就,故必须久处。”


“久处”,就是我们团队要在一起生活,佛法僧的功德自然就会展现在我们身上,“故必须久处”。就是最超脱的禅宗好了,还要亲近禅师十年、二十年呢。所以久处在一起要和合,要如理的。“若不和同爱敬,则两不和合,不得尽成般若,是为魔事。若善用六和,则与一切冥同,必得善始令终。”


因为我们的初心是善的,最后会不会得到善终?“则能安立一切于菩提大道,故次四摄而明之也。此六通名和敬者,外同他善,谓之为「和」;内自谦卑,名之为‘敬’。”恭敬别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自己谦卑的状态。“菩萨与物共事,外则同物行善,内则常自谦卑,故名‘和敬’。”我们读到这个的时候,是不是好像跪在智者大师面前,合掌在听他开示一样的?



01

同戒和敬。


图片


“同戒和敬。菩萨通达实相,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理,以戒方便巧同一切。持诸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不断不常,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同戒为和敬。”


我们要注意,这个里面智者大师都是用菩萨的智慧摄的。戒是规范,所以大家在一起生活要有一种规则,戒也好,规矩也好。因为我们就是为了菩提大果,通达诸法实相才住到一起的,就是这个因。如果我们能按照这个助缘成就的话,最后必得菩提大果。所以你要不要敬这个团队?这个敬是从这个缘里来的。



02

同见和敬



图片


“同见和敬。菩萨通达实相,不得诸法,不知不见,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见,方便巧同一切种种知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因此知见分别增进开解,必得种智圆明,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同见为和敬。”


智者大师在这里都是以通达实相来讲述的,我们在一起就是为了通达诸法实相的。所以你对这个团队有信心,对这个动机要有信心。



03

同行和敬


图片


“同行和敬:菩萨通达实相,无念无行,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行,方便巧同一切修种种行,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诸行,渐渐积功德,皆当成佛道,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同行为和敬。”

 

就是前面你看菩萨通达实相,后面要怎么样,我们要有什么样的态度?“是以敬之如佛”。前面的动机要明确,自己的行为要如法,要敬之如佛。




04

身慈和敬


图片


“身慈和敬:菩萨住无缘平等大慈以修其身,慈善根力,能不起灭定,现诸威仪,与一切乐,故身与九道和同。亦知前得乐众生悉有佛性,未来必定当得金刚之身,是以敬之如佛,故说身慈为和敬。”

 

除了我们自己谦卑,恭敬别人,自己还要具足种种德,因为我们都是来追求这个共同的大道的,所以你恭敬的对方虽是凡夫体,他这样修行下去以后会证得金刚之身的。现在你虽然对他的身业恭敬,实际上因为我们的对境是佛法,佛法本身就超越了过去现在未来,有可能过去是你父亲,他未来就是佛。


一样的道理,有些很傲慢的老居士,会轻慢刚刚出家的小沙弥,我们也遇到过这种,实际那个刚出家的我跟现在的我,请问是不是同一个身体?是同一个身体呀!他如果恭敬了当初刚刚出家的我,跟恭敬现在的我是不是一样的?一样的。


 同样我对现在的你们也都很恭敬的,反而是你们自己有时候不知道高低。你现在每天的恭敬所产生的净业,不仅对你自己,而且对你恭敬的对境,是不会后悔的。否则,你现在犯错了,以后你会后悔的。后悔还有用吗?你已经犯了罪了。




05

口慈和敬


图片


“口慈和敬:菩萨以无缘平等大慈以修其口,慈善根力,能不起灭定,普出一切音声语言,与一切乐,故口与九道和同。亦知前所得乐众生悉有佛性,未来必定当得无上口业,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口慈为和敬。”


我们所赞叹的众生,智者大师在这里是以法华的境界、天台的境界,以九界和同来赞叹的,这对境多广大。请问我们有没有面对法界?有啊。


所以你不仅仅对我们现前的对境——我们的僧团、我们的四众弟子恭敬赞叹,我们也以修行的姿态,向法界的所有众生发出赞叹语,这个是因,那以后的果报是什么?


请问我们有没有造善的口业?我们以后会不会成佛?我们的成佛里面包括不包括我们无量劫修的善业、口业?包括的。所以成佛之后的广长舌相、出柔软语、出无上法味,你讲的法众生都能够得证悟,那些功德是从我们平时的这些因地里所积累的。




06

意慈和敬


图片


“意慈和敬:菩萨心常在无缘慈三昧以修于意,慈善根力,能不起慈定,现诸心意,与众生乐,故意与九道和同。亦知前所得乐众生悉有佛性,如来藏理,未来必定当得心如佛心,是以敬之如佛,故说意慈为和敬。”


图片


智者大师在这里解释的六和敬的内容,跟上座部的东达拉长老是不是很接近?是非常接近的。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茶香慧日寺】:坚定信心实践修持佛陀教法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 蕅益大师:佛为何事说经,我为何事学经
· 【文化释说英文有声书】第二篇 探本溯源 佛道遐昌(六)
· 甘露醍醐 | 在这里,小小的一份付出都会结出圆满的果报
· 梦参老和尚:你认为很冤枉的事,其实没有半点不公平
· 修行,有很多“坎”要过,你在哪一关?
· 【咒语观修】《开咽喉真言》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
· 【音频版】五台山之旅 | 镇海寺
· 修行人不要忽略了作为一个人该有的优良品格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六组(二)
· 请这灵动的莲花代表我们的心,奉献给把佛法住持在人间的善知识
· 【消业培福】合掌的功德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多念佛少说是非
· 【德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汝意不可信
· 【真正的修法】面对一切的境界考验,于道上会
· 甘露醍醐 | 善知识是大因缘
· 日诵净行品35愿——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 善恶业力的牵引,铺就了我们的人生轨迹
· 只要走在正确的路上,哪怕慢一点也不要紧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六组(一)
· 悟公上人 | 六方诸佛现广长舌相赞叹这部经典
· 你不相信的前生后世,正决定着你的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