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走在正确的路上,哪怕慢一点也不要紧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六组(一)

2021-09-15 21:32:00 发布: 人气:2




 第六组内容:


01

比丘对同梵行者

无论是在身前身后保持有‘身业慈爱’。


02

比丘对同梵行者

无论是在身前身后保持有‘口业慈爱’。


03

比丘对同梵行者

无论是在身前身后保持有‘意业慈爱’。


04

比丘以如法获得之利养,下至饭时不以

个别分配享用,与持戒同梵行者共享。


05

比丘具有从贪欲奴役之中解脱之戒,被

智者称誉之戒,不怀错误省思之戒,能

促使定之戒,不缺、不破、不杂、不秽

之戒。比丘于身前身后与同梵行者共同

之戒。


06

比丘具有能引导涅槃之圣慧,该圣慧能使

遵循者脱离究竟之苦。比丘与身前身后同

梵行者有同等之智慧。


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和利和同均。





















第一,比丘对同梵行者无论是在身前身后保持有‘身业慈爱’。



01


图片




“这些礼貌的举止对他有身业的慈爱;什么叫做‘身后持有着身业的慈爱’呢?比如你自己的一位道友有事情要去忙,而他目前正在扫地,可是扫地还没有做完,他就离开了扫地的这个地方,他离开的时候你就替他完成他要做的事情。这就是对同梵行者的身后保持着身业的慈爱”。


什么叫做“身前保持有身业的慈爱”呢?比如你见到相熟的人,对他合十、点头这些礼貌的举止,这是对他有身业的慈爱,就是要表现出你的慈爱,更何况我们同行的修行人。


东达拉长老在这里面讲什么叫在身后的身业的慈爱呢?爸爸妈妈爱孩子,这孩子吃饭吃了一半就跑掉了,爸爸妈妈也是慈祥地把孩子吃剩的饭都吃掉,实际上这也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爱。


所以不要说你在的时候我对你挺好,你忙去了,我看到什么也不管了。“管呢,是他干的事,跟我有啥”,你这心里面肯定是有点问题。如果大家真正地和合一团,是不分你的事我的事的,你干的事也是我的事,我的事也是你的事,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是三宝的事。那你干了你真有功德,你丢下来我干,我有功德嘛。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合和的状态。





图片


第二、比丘对同梵行者,无论是在身前身后保持有‘口业慈爱’。

02



“什么是身前的口业的慈爱,比如你见到对方的时候就替他说好话,祝福他吉祥或者说‘祝福你身体健康’”。


我们的口业是对对方好的,看到很可爱的人或者他的小孩子,你就想尽办法用你的语言去温暖这个小孩,去拉近乎。你不要说对你很有感情的亲人们,对寺院里的狗都是这样的。有可能它听不懂你讲话,但是你都会尽量讲好听的话给它听。


“这就是在身前对他有口业的慈爱;所谓身后对他有着口业的慈爱,就是虽然两人没有再相见,但是自己口头上不断地对他祝福。比如说,‘祝福小白身体健康’,或者自己的一个道友、同梵行者,‘祝福提沙比丘身体保持健康’”。虽然他不在你面前,但是你心里对他还是充满了一种慈爱。虽然没有当面去表达,但是背后我们的语言,还是会去表达对他的这种慈爱。




第三,比丘对同梵行者无论是在身前身后保持有‘意业慈爱’。


03


图片

“意业部分是对方看不到的,你也没有办法表现得出来,但是你见到对方的时候,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很深切地对他有一个祝福。你对他散播的慈爱,对方是能够感知的”。



再笨的人也能感知到你的善意或者敌意。你虽然跟狗语言不同,但是你对它的善意,它能感知得到的。你今天态度不好,心情不好,你想对它撒气,对不起,它离老远就夹着尾巴跑掉了。


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这样从意地里去恭敬、去慈爱对方,是谁得利益?是我们自己,我们的身口意得清净。


不仅仅你心相续有身口意慈爱的这种善相续业力,而且因为对境是无边殊胜的三宝,所以就会产生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果我们的僧团都是这样有无量无边功德罩着的,护法就会得有力量。别人如果想破坏我们,别人想摧毁我们,会被损毁吗?不会的。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我们要反省自己,我们要惭愧的,我们要找自己修行的不足。


“身后保持有意业慈爱,各位就寝的时候,各位躺在自己的床座上,而内心想着自己的道友,内心里面来祝福他们,用意念来散播慈爱,这叫做‘意业的慈爱’,而这个时候并不是口头上对他做的一个祝福。”


人背后也能保持对他人的身业的慈爱、口业的慈爱和意业的慈爱,这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这个都做不到,还说什么超出三界、了生脱死,证什么果呢?只要有心去做,其实也不难的。所以前两天叫你们要对同寮房的道友们保持内心的感恩。


上座部佛教修行有一部很重要的经就叫《慈爱经》。每天早上念这部经,一起来就祝愿全世界,从自己的身边到亲人,然后到所缘的,就是从父母、亲属、朋友到一切众生,从有情到无情,从天空到大地。实际上这就形成了慈无量,喜无量。


我们每天说到了哪里,你就要做到哪里,这是可以要求自己做到的,我们身的慈爱、口的慈爱、意的慈爱,能不能做到?


图片


安般修法的出入息不难的,你一试马上就得定的,安那般那就简称安般,在中国也是出入息法,这个是佛陀教给罗睺罗尊者的修法。罗睺罗尊者就是以这个证圣果的,所以这个修法我们都可以当下修的,每天都可以修的。


所以大家要要求自己做到,你说我得什么定,这不是那么简单的。虽然安般修法得定也很快,但是要去实践的。实践有可能很快,证果也是有可能很快,但是这个果也不是你要求的,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才可以的。




第四,比丘以如法获得之利养,下至饭时不以个别分配享用,与持戒同梵行者共享



04


图片



凡是身为出家比丘,是以如法获得利养。好比你如法如律地获得的食物,不以个别分配来享用,而是与持戒的同梵行者来共享。这样子的情况之下,这位比丘保持兴盛而不会衰退。




第五、比丘具有从贪欲奴役之中解脱之戒,被智者称誉之戒,不怀错误省思之戒,能促使定之戒,不缺、不破、不杂、不秽之戒。比丘于身前身后与同梵行者共同之戒”


05





图片



“首先各位来看一下,凡是比丘要具备哪一些的戒行呢?凡是比丘要具备的‘不缺、不破、不杂、不秽之戒。’我就以五戒的方式来叙述,希望各位能够更加地了解”。


“比如说,持守五戒的人犯了第一条不杀生戒以及第五条不饮酒戒,这个叫什么呢?‘缺戒’,就是他缺漏了戒行,好比就是衣布缺边了一样。所以我们持戒的话也要不缺,就是第一条戒不要犯,最后一条戒也不要犯。如果各位持戒犯的是中间一个戒行的话,这个叫做破戒,就好像一块衣布中间破洞了”。


“什么叫‘不杂’呢?就是我们持戒的时候,犯了第一条戒——不杀生戒,也犯了不偷盗戒,也犯了不邪淫戒,我们从上面次第地犯戒,或者是从后面次第地犯戒,这就是‘杂戒’”。


“持戒要‘不秽’,‘秽’所指的是什么呢?好比一个母牛,它身上有很多斑点,是不整齐的。有人持戒的时候跳跃式地犯戒,或许今天犯了第一条戒、第三条戒,第二天又犯了第四条戒,还有第一条戒或者是第二条戒,这样跳跃性的犯戒就是所谓的‘秽戒’”。


因为今天你如果五戒清净,会不会形成今天五戒清净的功德?但反过来,今天你这五戒当中犯了一条或者两条,然后明天呢,明天犯第三条、第四条,这就叫“秽”,污秽,就污点,你这个点,你这个黑点是跳跃性的。


“所以我们持戒要清净,就是要不缺、不破、不杂、不秽,这是我们要持戒的时候应有的一个态度。我们持戒的时候必须应有的态度有哪些呢?首先,来看一下我们所持的戒行,必须要达到这样的标准,从贪欲奴隶中解脱之戒。这是什么意思?‘奴隶’来讲的话,因为他对对方有欠债,所以不得不去做别人的奴隶来偿还。同样,自己应该要持守戒律并没有去持守好,在持戒的过程中破了戒,犯戒好比就是欠债”。


你像我们这个戒的功德体,戒的功德体里面你犯了,就有个破洞,有个污点在那里,就要忏悔净化。所以为什么我们出家人要半月半月诵戒?半月半月诵戒也叫“作净”,它也是一种“作法”。就是把我们这个半月的时间轴上的不清净的戒,比如说“缺戒”、“犯戒”、“秽戒”、“杂戒”,这里面通过我们诵戒照镜子,知道我犯哪些戒了,然后发露忏悔。


通过我们僧团在忏悔之中的加持,就可以做到对首忏。就可以令它恢复清净,这个半月就作净了,作净了就可以好像这个材料一样,你就可以放到仓库里了。以后都是可以用的,有漏洞的补上,让它成为一个成品。


所以“在持戒的过程中破了戒,犯戒好比是欠债。所以各位要持戒的话,就必须要持守得很圆满,自己不能成为贪欲的奴隶”。也就是你在贪欲面前禁受不了诱惑,在这个戒律上你有犯的话,你就等于欠了这个债,你就变成了贪欲的奴隶了。


“所以持戒必须达到自在的标准”。


图片


“第二个,持戒被智者称誉。因为你的持戒不缺、不破、不杂、不秽,总能够可以被佛陀等有智慧的人称赞你的持戒”。


请问我们每天持戒清净的话,佛陀能不能看见?文殊菩萨知道不知道?文殊菩萨下面一万菩萨能不能知道?我们土地神能不能知道?山神能不能知道?天上玉皇大帝能不能知道?四天王能不能知道?护法戒戒神能不能知道?都能知道的。


“第三个,在持戒过程当中,内心不能怀有错误的省思。也就是持戒,但你内心里面不能有所谓的贪欲跟邪见”。


就是五条戒我都持的,这五戒还属于行为的,有没有戒到意地去,如果意地上是邪见,这还是不行的。所以为什么说持戒还要有禅定?禅定引生智慧。我们为什么闻思修?就是让我们不仅是行为上要有保障,我们的口业上要有保障,我们的意地上也要有保障。一边持着戒,但是你内心里面有贪欲和邪见的话,这个也是不可以的。


“什么是明明持戒而心怀错误的省思呢?有一些人在持戒圆满的时候就在想:因为我有清净的戒行,所以我将来可以做天人”。


也就是他持戒这个功德,但是他还是兑换欲望。“他的内心里面贪求可以成为天人,所以他一边持戒,一边心怀错误的省思”。那请问你一边持戒一边想着:“我持戒这么清净,大概我的股票能涨吧?”这也不可以的。


“再者,持戒的人心里在想:我到了天界作为天人的时候,生命变成永恒的,非常长久。他认为天人是永恒不灭的”。请问这是正见还是邪见?这就是邪见。


“虽然他明明持戒,但是心怀邪见思想。所以持戒的人,他内心不能怀着错误的省思”。所以一边持戒一边是要闻思的。如果没有闻思,虽然行为上遵守了五戒,但是心里面有可能由于没有听闻佛陀的正确的指导,还会延续自己内心过去的欲望、习气。


所以“各位持戒有不缺、不破、不杂、不秽的情况之下,修禅定也能够容易生起近行定和安止定,所以你的持戒是可以促使定的戒行”。这里面很明确,持戒是可以令你生定的助缘。就是戒学和定学之间它要有这么一个链接的。就像我们前面学的择法觉支里面,安般修法就能让大家生起一种慧观。然后再去看整个的七支,你就知道整个是在这样的觉和支和这七种法里面关联所形成的。


三学也是,戒和定和慧之间,它要形成一个关联。如果你持的戒不能引申出定的功德的话,你持这个戒只是怀着我要升天或者股票能涨,那你持这个戒跟定没有关系的,实际上也不对的。就是我们读这句话的时候,我们要理解到这个。


“所以各位要持戒的话,必须要符合我们现在提到的这八项的内容作为标准,由此使这位比丘保持兴盛而不会衰颓”,这个字用得挺好,是颓废的颓,颓废的颓跟退是不一样的含义,退更像是行为上的,颓是精神上的,是没有积极性、丧失了意义的那种衰颓,这个字用得蛮好的。




第六、比丘具有能引导涅槃之圣慧,该圣慧能使遵循者脱离究竟之苦。比丘与身前身后同梵行者有同等之智慧。


06



图片



“现在各位看到的最后一组六种内容属于‘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和利和同均’,也就是身和敬、身慈爱、口慈爱、意慈爱,乃至是跟自己的同梵行者有同等的智慧,只要是具备这六种不退法的比丘,他保持兴盛而道心是不会衰退的”。


在座的每一位,特别我们出家人,你今天表现得再良好,如果你哪一天退了,有用吗?一旦退了之后,就会产生很可怕的后果,你会找很多理由,去支持你想退的合理性。在找理由的时候,就造下更重的罪业。本来我们现在大家都很精勤修福修慧,所有的一切很努力,身口意都很精进,当你哪一天用这个好来证明你退的合理性的时候,这会变成不好的。


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现在的好保持着相续不断,那就会越来越好。最终这个戒定慧的功德就会呈现在我们的生命里,诸佛一切圣者的圣慧会显彻在我们的心地里,自然就显现出来了,那样就是可喜可贺的。所以我们既然开始了,我们也要保证自己不要停下,只要走在正确的路上,哪怕慢一点也不要紧。



未完待续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印光大师: 只教用功法,莫炫己境界
· 【西班牙英语韩语视频】声声“能持”,跟佛接轨
· 日诵净行品34愿——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 究竟的皈依处
· 念念之中去择法,择出我们的大般涅槃性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五组(七)
· 悟公上人 | 每一尊佛都有无数名号
· 觉察修行里的危机
· 【茶香慧日寺】:度众生是佛强大的誓愿力
· 虚云老和尚: 照破五蕴皆空即了生脱死
· 【日语视频】你的命运是可以自己编辑的
· 【意大利语英语双语视频】作为佛弟子的基本
· 别人请客,吃的是你的定数
· 修行,离不开善知识对我们生生世世的护念和加被
· 甘露醍醐 | 古刹复兴,会使有缘的人善根成熟
· 是否在别人的眼光中迷失了自我?
· 从藏通别圆的角度学习四谛法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五组(六)
· 主动认错,是别人原谅你的开始
· 【人天善法】以感恩心爱惜物力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为什么要去极乐世界
· 【法语视频】如果这一生不能成就,你还指望哪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