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千与千寻》的故事情节,是宫崎骏老先生对生命的解读,引导我们去思考当前人类、人类生产力以及历史的发展,对地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从一个佛教视角去解读一个很重大的生命课题——寻找生命的本来面目,在怪诞的业力当中,保持一种出离心,循着自己的真性、佛性、本念,同时还能在这个境界里不迷失、不忘掉自己想要解脱的那一念心,还具有悲悯心、包容心、知恩报恩之心,甚至不惜生命去帮助别人找回自己的名字。
我们佛教徒来看电影《千与千寻》,它就是一场修行之道。在我们中国汉传佛教里面,非常直接的叩问就是“要记得你自己是谁”,我们的祖师大德就是找回自己真面目的人,又来帮助我们这些有缘的佛弟子。
所以禅堂里面祖师西来意是什么?祖师为什么要来这个地方?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佛性,一真法界,诸法实相。在哪里呢?离我们最近的实相就是自己的心。
自己的心寂然,不欺自己,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寻找,我们就会在分分秒秒中错失心的本来面目,依然活在业力的幻影中,甚至把幻影当真,置呈现幻影的心灵光明而不知不觉。这称之为颠倒不认“真”,虚幻中,认贼为己。
佛教说的小乘法就是保持着对轮回业力的一种出离,了解它的虚幻。然而,六道轮回里,再虚幻的煎熬却那么真实地痛苦,你去分析业力交煎的时候,它又是虚幻不实的。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这个轮回的虚幻你都很难超越的。
虽然我们人是由四大组成,由五蕴和合而成,但你不仔细观察的时候,都非常真实,非常的坚强,我执也非常地刚强,正报是我的,依报是我的,情与非情,一片颠倒。
但当你去分析五蕴的时候,色、受、想、行、识皆虚幻不实, 四大,地、水、火、风皆空无自性,五蕴无我,诸法亦无我。那个强大的我哪里去了?如果我都不见踪影,那果报是哪里来的?虚妄作用从哪里生起来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如果没有的话,我的烦恼从哪里生起?我的果报从哪处感受?当然都就会失去力量了。
什么是轮回?轮回的本质就是一种无常。所谓的无常就是无我,当你执着于我的时候,当你觉得这是生活的时候,它既交煎着你,还一点不留情面。
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组成的,它哪天衰竭的时候,它才不管你什么感受,它该痛的时候就痛,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你说这身体是你的,你搞错掉了,它根本不听你的指挥。
所以我们就是生活在一种自以为是的误区里面,轮回的铁棒敲击着自以为是的我,生生世世的轮回,生生世世的敲打。轮回的痛苦没有终结,轮回的苦海亦无边无际。
我们要彻底地去观察轮回的这种过患,这种痛苦,才会真实地对轮回生起厌离,进而生起出离。你只要有一点点皈依它的心,你的出离行为就不彻底。所以说,在这个娑婆世界你有一根稻草的执著,你都将在苦海里沉沦。若你真出离了,真不皈依它了,轮回的果报就结束了。
所以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实际上是要修学认识因果,知道因果是不虚的,轮回是有过患的。怎么出离轮回的苦海?要依止三宝。依止三宝从哪里来?要寻找善知识。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