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有声书 | 第十八集

2019-11-12 00:05:00 发布: 人气:3

 Avalokiteshvara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GuanShiYin

传喜法师 述


图片
图片


图片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自在菩萨!

顶礼恩师悟公上人!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世尊金口称赞观世音菩萨“妙音观世音”,《妙法莲花经》二十四品“妙音菩萨品”,二十五品“观世音菩萨品”这样的次第就是表因果的甚深义。


前面的“汝听观音行”这个“行”字,重在反闻闻自性上,就是因地的“妙音”,闻性之音即是妙音;重在“善应诸方所”上就是果地的“观世音”。“梵音海潮音”,妙音就像梵音一样清净微妙,为什么佛法里有“耳传”派呢?师父就传你什么是“妙音”,然后你去把这个因地的妙音,修成果地的观世音就成就了。很多人都知道“紫竹林中观自在”,祂是一种暗号,祂是一种法的代名词,每一个师父带徒弟,讲解也不一样,“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西藏以观世音菩萨化身为主,一切窍诀部都是由观世音菩萨这里传出来的,包括我们诵咒这都是一种方便,都是观世音菩萨的悲心所化。这里面如果用最顶乘的来解释那更不得了,由于我们大家根器不一,我这里点到为止。


梵音比喻一种妙音,海潮音比喻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是有规律的,有起有落的。众生缘成熟了,海潮应时而起,祂就现前,应以何身得度,就现何身而为说法;众生缘灭了,祂就退去。


就像释迦牟尼佛出世一样,众生缘成熟了,佛就示现八相成道:从兜率宫降下,入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众生缘尽了,佛再说法他们也听不懂了,对佛法诽谤,对佛也退失信心,佛这时候就不再跟他们见面了,再见面就是众生堕落的因缘了,于是佛就示现涅槃了。


我们现在来听经也一样,你们恭恭敬敬地来,如理如法地听,所获福德无量无边;如果以轻慢心诽谤心来听,甚至埋怨:这么热,怎么还不结束啊,这么啰嗦。以这样的心来听经反而有罪,还是不听的好。佛当年就说:我所有缘的众生该得度的都度了,将来得度的我留下教典八万四千法,虽然我不在面前,对我有信心能依教奉行的,自然也会得度。这样,佛的法音就像海潮一样,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应机施教。


“胜彼世间音”,梵音不是一般世间的生灭之音,如果我的声音不在讲佛法,那就跟世间的火车声、小鸟音没什么两样;如果我讲的是恶口两舌音,那还不如小鸟、火车的声音,恶业会染污你们的耳朵;但是我讲的是佛法之音,指示你们见不生不灭本性的清净之音,是法音。所以这个妙音梵音“胜彼世间音”。世间音是生灭之音,法音是不生灭之音。


“是故须常念”,或许佛讲的八万四千法也有对我根机的,但是我没有这个福德因缘,没有善知识来给我开显这个法;又或者我们业障很重,很笨,笨得不会念妙音梵音,不会在因地里修出离生死的法,那你就以惭愧心来求观世音菩萨,常常念果地的观世音菩萨,你诚心所念,观世音菩萨会像海潮一样涌过来,把你度脱了。


图片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观世音菩萨纯净的心没有一丝善恶夹杂,祂不辞辛苦地来度我们,纵使我们对祂起恶念伤害,观世音菩萨也不会对我们起恶念。我们众生虽然有的时候起了一念善念,遇到境界就会马上退失了,所以是善恶杂染。有的人出了几百块钱造庙,来烧香时没人接待,他就起恶念了:我还捐了一点钱呢,来这里连杯茶也没人倒给我喝。一念瞋心起,马上把前面的善业都烧毁了。


而观世音菩萨完全是一位净圣,所以“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在这样的苦难世间里,观世音菩萨就像父母一样可以做我们的依靠。现在不是都说监护人吗?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的监护人。现在通讯工具这么方便,有手机电话,但是手机信号还有覆盖区和不覆盖区,和爸爸妈妈也有打不通电话的时候,但是求观世音菩萨没有障碍,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只要你诚心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都是有求必应。


“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世尊亲自劝我们要常念观世音菩萨,念念不要怀疑。有人一边念一边想:求观世音菩萨会灵吗?你心里有疑,就是给自己设障碍,念就不专一,直接影响效果。所以念念勿生疑,就像《灵感观世音》歌里唱的:“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心,永离八难一切灾殃,苦厄化为尘。”


图片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观世音菩萨的身体具足一切微妙功德,福德聚起来就像大海那样无边无际。大海在哪里?前面有人“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等宝入于大海”,那个大海是众生的业海;现在是“福聚海无量”这个大海,对观音菩萨有信心,你就住在这个大海中了。是故应顶礼。“信”字很要紧,信为道源功德母。观世音菩萨的威德神力,我们靠信才能感应得到,所以要恭敬诚敬地信,要念念勿生疑。观世音菩萨具足一切功德,本事这么大,而且还“慈眼视众生”愿意帮助我们,以千手千眼照见我们,护持我们。


佛告诉我们:你们大家应该顶礼啊!“顶礼”是身,“须常念”是口,“勿生疑”指心,佛陀亲自这样来劝我们,要用身、口、意来礼敬、称念观世音菩萨。


平时我们看经典,要如面对圣容一样恭敬,包括我在讲经时,我虽然是一个凡夫的出家人,我在讲,你们也应该把这个声音当作听到佛的声音一样,心里充满法喜的甘露,一分恭敬,一分功德,功德从恭敬中来。


《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佛赞叹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有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很多经典里都劝我们,特别是末法时代的众生,苦难多、障碍多,更要多多祈求、顶礼、称念观世音菩萨。


佛把观世音菩萨介绍给我们,亲口告诉我们:“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世音菩萨头上顶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无量光无量寿,清净庄严具足一切乐的本性,所以念观世音菩萨就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回归自性,这就是我们学佛唯一要做的事——念念回归自性!


图片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有一位持地菩萨,祂在因地里修行的时候,专门行持平地的修行,哪里地不平,祂就去把它填平,用平地之行来使自己的心渐趋平等清净。《楞严经》卷五“二十五圣自述圆通”中持地菩萨自己说:“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


当时的国王设大斋供佛,祂就把地面道路的坑洼之处填整得平坦干净,站在路边等候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开。”这位持地菩萨因地修行时,常常喜欢修路铺桥,填平地面,替人背负重物,到了地方“放物即行,不取其值。”做了那么多好事也不收钱。从普光如来出世一直行持到毗舍浮佛出世,毗舍浮佛看祂这样行持很欢喜,就手摩其头传给祂一个“平心地”的法门:你这样的平地精神,当回光返照用来平心,如果心地平了,世界一切皆平。祂因“平地”得佛教化而开悟,所以叫持地菩萨。


如果从字面上来理解“持地”二字,就会把它单纯地理解为大地的“地”,而佛传给祂的是“平心地”法门,这个“地”要当“心地”来理解,怎样来行持这个“心地法门”呢?我们的“心地”有没有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呢?心的本性原是清净平坦的,但是我们起贪心了,心就高出来一块;起瞋心了,心又低下去一块,众生的心一直在“贪瞋痴慢疑”里面打转。所以我们特别需要行持这个“心地”法门,高的平掉,诸恶莫作;低的填上,众善奉行,这样一点一滴来行持自己的“心地”法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持地菩萨。


持地菩萨往昔在佛面前发过愿,若有人讲《妙法莲华经》祂要出来赞叹其功德,所以祂这时候就起来赞叹:“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如果有人或非人等,听闻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之业,普门示现神妙圆通之力者,当知这个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以无量佛所种诸善根方能得闻,是为功德不少。所以我说:能坐在这里听经的,不是偶然的因缘,我们这几天听经下来应该有所收获了吧?从问题多多的“无尽意”状态到现在,心也应该找到一个皈依处了。


这个经典里有因有果,有事相上按照文字表面义的解释,也有实际修行中应该怎样去行持的方法,希望你们通过这几天的讲经,能够有所领会,从自己的心地持起。




未完待续图片



图片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农历十月十五,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圆寂纪念日
· 这样的家族不仅富过三代,而且福报延三代
· 佛教动画:阎罗王最尊敬的祖师—永明延寿大师的故事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有声书 | 第十七集
· 文殊大士灵应录 —— 往来自在三沙弥
· “惭愧”二字是修行的最底线
· 五百饿鬼因何升天变五百天子?
· 为什么我们还被业障障着?因为我们的祖先还在地狱、饿鬼道受苦啊!——《地藏经》讲记第16课
· 澄清妄念 彻见本来
· 吉人首先能守住口业 —— 口业重福报会损失得非常厉害
· 安住在寂静安稳的状态,这就是修行
· 『天宁梵呗』 三皈依
· 寺院用斋为什么要先念供再行堂?—— 原来这个规矩是这样来的!
· 【周末素食厨房】给你不一样的沙拉,减脂又健康!
· 悟公上人:学佛修行的秘诀
· 如何从内心消除地狱?——《地藏经》讲记第15课
· 佛法有声书:北纬30度
· 随随处处你都不住,随随处处都是清净庄严
· 天台祖师传 | 天台宗九祖荆溪湛然大师
· 三宝、善知识是改变我们命运的大因缘——《地藏经》讲记第1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