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有声书:我,就是惑业

2019-10-22 00:05: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线装书局推出的《慈风普扇》属于传统文化智慧类散文集,是传喜法师近年来海内外报刊专栏的文字辑录,共分3个篇章、5个部分,42篇。涵盖生命的议题、文化的传承、精神生于道、佛教与科学、自信与自觉等内容,引导我们从种种错综复杂的信息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针。《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本书的阅读,以期激发今人乾健不已的精神。


在当今技术成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对整个世界的颠覆愈来愈令人咋舌的时代,人类的前途及个体生命的价值何在?本书深入浅出,法师从自我生命的体验出发,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如母有情的厚爱融化在字里行间,分享了道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启迪心灵、唤醒心灵,呼唤人性的回归;在这个信仰重建的时代,又超越信仰、超越宗教,以多维的视角,引领读者直探生命的本义,实现生命的超越,从而阐释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图片

上篇 生命的议题


一、看破“无常”的本性

二、保持正觉 如沐春雨

三、滴水入海 心心相印

四、美在月光里行

五、“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六、“妈妈生了弟弟,哥哥哭了”

七、生命的追问

八、冰对水说

九、装藏心灵世界

十、智慧,是一种能量的传递

十一、孝心天堂

十二、“你是谁”

十三、“我,就是惑业”

十四、孔子“苦”中的境界


图片


图片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图片


上篇 生命的议题


十三、“我,就是惑业”


在微信里,看过一段小视频:有一个孩子小小的,看上去刚会站的样子,当他外婆拿刀要杀鸡时,这个小孩子就拼命哭。他外婆觉得特好玩,只要一拿刀,做出要杀的样子,他就歇斯底里拼命哭。这时,他外婆就安慰他:“好了、好了,不杀了、不杀了。”小孩子马上就噤声,不哭了。然后,他外婆一拿刀,他又拼命哭。


还有一个小视频讲的也是一个小孩子,当他从妈妈那里得知:肉,是来自于鸡鸭鱼猪,是宰杀了这些活的动物后才有肉吃的真相后,他就开始拒绝吃肉。他不忍心吃这些动物的肉,一边讲,一边对着盘子大声哭:“我要看它们活着的样子,我不愿意看它们现在这样……”


然而,不是所有的小孩子生下来都是这样的。这样的小孩在佛教里叫大乘种性,是菩萨再来。祂不忍心看到众生苦,不愿意看到一个生命活生生地被屠割,在祂弱小的躯体里却装着一个如此尊贵的灵魂,这是菩萨的伟大愿力下载在祂幼小的躯壳里。尽管,祂看上去是那么弱小,却承载着一个菩萨如此伟大的愿力!


如果没有尽快地接触佛教,没有尽快地进入佛教团体,这样的善根很容易被摧毁。渐渐地,当祂得知“外婆在逗我玩”时,祂就不哭了、不急了,对生命的这种敏感度会渐渐降低,善根也会随之一点点被磨损,直至消磨殆尽,沦为一个普通、麻木甚至粗俗的灵魂。



正所谓心善则法善。人,有善业才会有正能量,有正能量才会有正能量的护法,有护法才能护佑我们昼夜平安。所以,检验一个人的修行是有准则的。首先,对三宝应充满感恩之心。当你发现自己越来越虔诚时,这是修行进步的一种相。其次,是对众生的悲悯或是对世界感同身受的敏感度提升了,同时也体现在思惟深度的提高上。


戒定慧无漏的功德呈现于大脑的神经末梢,大脑的能量或说电量能够通电了,这意味着你感同身受的敏感度提高了,跟众生的链接点就增多了,开始与众生同体,与这个世界同呼吸共命运。因而,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一个好的学佛人,肯定会爱地球、爱世界、爱和平、爱国家、爱生命、爱父母、爱家人。这是其生命的特质,亦是其内在光辉由内而外的彰显绽放,是毫无虚饰的。


比如一位长老圆寂了,通常我们会祈愿祂“早日倒驾慈航,乘愿再来”,“再来”即为再来人。经典里亦讲到菩萨发愿来到娑婆世界,大多会投生于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样的家庭往往生活贫苦却非常善良。从物质的匮乏到肉体的羸弱,乃至自尊亦深受伤害,要历经种种挫折与伤痕。然而正是这种伤痕,使得祂的生命被雕刻得分外立体,锤炼得愈发透明,沉淀得更加厚重。贫穷、羸弱、委屈,正因为祂收获过这种种刻骨铭心,而使祂愈加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与众生同体的那种亲和感、融入感也愈发强烈。祂总是那么深切地体解到众生的疾苦、人性的善恶,因而才勇于去承担众生苦、化消众生苦、引导众生从黑暗走向光明。


可见,一个菩萨的伟大竟是以这样一个极其脆弱的形象而委身于世的。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以浊为特质,“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谓五浊恶世——糊涂、愚昧、以恶为善、以善为恶,相伴而生。因而在任何一个时代,每一位菩萨的到来所面对的痛苦都是极其悲壮的! 



试想,释迦佛陀舍王位而追求大道,即使成佛了不也要亲睹释迦族人被亲族所屠的那种惨剧吗?同样要面临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佛陀的生命尽管圆满了,但却不能圆满地度尽一切众生,还要面对求不得苦。尽管,佛不忍一个众生掉队,不忍一个众生没在生死苦海中,无奈众生很主观。“佛的愿力无穷无尽,但佛的每一个行为却未必都能如其所愿。”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有其主观世界。即便圆满的佛陀站在我们面前,我们依然会质疑祂“是不是一个骗子”,会质疑祂来到我们面前的动机。佛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动机,与我们站在佛面前的心理活动抑或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的!


佛陀,即便显现了圆满的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相成道——祂的生命所面对的这个世界依然是那么刻骨铭心,并没有因为佛的到来而改变这个世界的特质。相反,当佛的光明划过长夜,却因为佛的光明而将这个世界照耀得更加明亮,让我们从中更清晰地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更清晰地映出了我们的狭劣与丑恶。


所以,我们未必欢迎佛,亦未必欢迎佛教。因为祂就像一面照妖镜,光明从来都不是黑暗的敌人,是恐惧与愚昧拒绝被照亮才成其为黑暗。而在这畸形的夹缝中,我们居然幸运地遇到了佛法!如果,你真的对佛法生信那就请紧紧地抓牢祂。在业湍急流的漂泊里,抓住这艘渡船你就真的有救了,否则手一松就是业浪滔天。


因而,要知道佛找你是佛的大愿,但真正得救却需要你真心实意地去找佛。珍惜佛缘,好好修行,深入经藏,开启智慧,越开智慧才能对三宝愈发充满信心,这时才真正懂得珍惜。怎样才能对佛充满渴求之心?若要生起这样的信愿是需要培养的,不仅要感恩外在、内在、深层次的一切善缘,还要懂得珍惜,我们每天才有活着的意义。甚或放出点香味,乃至放出光来才可能真正变成你家族的香火,我们祭奠祖先才能有点本钱。否则身口意没有一点功德,我们拿什么去祭奠祖先?难道,祭奠祖先也只是一个形式?


有人或许会说“我们愿意跟菩萨走”。往往,你的愿意也只是愿意去极乐世界。因为所有的经典、论典都是引导我们发愿去极乐世界的,我们已形成了一种习惯,偶或也有一两位是不一样的。



“此生不了道,下生再来坐。”以前在阿育王寺就有这样一位老修行,祂的门上写有这样的字幅。那时我学净土法门,念佛求愿往生,对禅宗略有了解,见了这个不禁暗自思忖:此生如果不了道,下生还能再来坐吗?还能有这个机会吗?20多年过去了,今天方才越来越理解这样的大悲愿力了!自小出家,一辈子苦行,在阿育王寺这样的大丛林里,择取偏僻的菜地边上的一个小小角落,一个小小茅棚,孤零零地、破烂不堪,人迹罕至。我曾有幸亲近过这位老人家,清瘦矍铄,常坐不卧,眼观鼻,鼻观心,安住在这种状态里。


通常说来,这辈子能念佛求愿往生,是佛菩萨愿意来救我们,我们才有这个选择权,才能求愿往生,不是因为我们有这个能力。你说“我放弃这个权利”,那就意味着连再来做人的机会也没有了。对一个轮回的生命来说,我们的神识犹如一个水泡,在自造的滔滔业浪里飘荡沉浮,是被拍上岸还是被卷入业海深处,完全由不得自己。


为什么我们能够如愿?是因为佛的大愿。若非紧紧地系念南无阿弥陀佛求佛接引的话,我们是无从选择下次再来做人的。轮回的生命是由其业力决定的。这不是我们的主观愿望。



怎样浮沉于业海之上?靠功德力。依靠戒定慧的力量,才能不沉没于业海,不被其所染,不被其吞没,不被其所缚,而能时刻保持警醒。“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有人问,“师父,那惑业来了怎么办?魔境来了,怎么办?《普贤行愿品》里的这句话到底该怎样理解?”首先,惑业来了,你要认得它;魔境来了,你也要认得它。认识它,最重要!要知道:这即是烦恼,不去加入它,不与它同流合污,然后再看它是从哪里来的;没有来的地方,不知不觉也没有去的地方,不来不去,它就化在了我们的智慧光里。


简言之,我见即是惑业,我执即是魔境。只要有执就有业,只要有业就有苦,因为这个业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我执只要一来,这个业就跟着我们,形影不离。而佛光是平等的,无条件地普度一切众生,奈何我们有我执我见,是有分别的。诸佛菩萨悲悯众生苦,但众生依然在自己给自己制造痛苦,也给他人带来痛苦,自己害自己也害他人,再造恶业。因而我执我见是一切苦的根本。而修行,就是学会如何消解、转化,使这个生命能够呈现出清明、自在与安详。


渐渐地,通过修行我们就能够认识惑业,破除魔境。众生以我执我见,制造贪瞋痴三毒;我们则以理性的“我”来受持戒定慧的功德。受持戒律,可以将佛的功德转化为我们的身体;对治我执,可以将执着转化为法的功德,而后产生戒定慧的功德,拥有正知正见,能够理性地超越我执我见。如此一来,这个生命就形成一个大转化、大迁移、大换血,将负能量一一净化为无漏的功德。一旦拥有了这个能力,再用我们身口意的功德去感染他、同化他、引领他,自利利他,带领不学佛者学佛、造恶者戒恶修善,不仅不被其所染,进而再去熏习他、感染他、利益他。


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一个菩萨,依其深广的悲心愿力带着无量无边的功德,深入众生业海,净化众生染污的地水火风,澄清业海,转化劫难。这即为五轮功德塔之意。五轮功德塔所在之处,即能转化、净化被染污的地水火风。所以,佛菩萨不仅可以净化这个依报的世界,也可以净化正报的世界,转化正报的世界,即为普贤行愿。


试想,这世间有没有普贤菩萨?菩萨有没有舍弃过我们?众生的业力铺天盖地,意识形态之混乱前所未有,人类文明于苟延残喘中尚存一线希望。然而,今天我们竟然可以从21世纪的烦恼中抽身出来向佛陀学习,这对现实人生来讲不能不说是我们最大的福报,也是一种至高的享受。


所以,菩萨以大威德力故来到轮回的世间。《地藏经》里讲地藏王菩萨即婆罗门女来到大铁围山三重苦海,鬼王无毒问祂:“圣女,你怎么会到这里?”祂说:“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三重苦海,铁围山内,若非大威德力,即是业力,没有这两个力,绝对到不了此地。”婆罗门女变卖了全部家产供养三宝,在佛前投诚礼拜祈求。无毒说:“圣女,因为依你这样的孝心、供养三宝之力,不仅你的妈妈脱离了地狱,所有与你妈妈一同在地狱受苦的众生,那天也全都脱离地狱之苦,升天去了。”


这,即是婆罗门女依其孝心,不仅救到了自己的父母祖先,而且所有跟其父母祖先一起受苦的众生,皆蒙其力,光明照耀,全都离苦得乐了。



诸佛菩萨的果地,亦复如是。佛菩萨的道场在哪里?众生轮回即是佛菩萨的道场——地狱即是佛菩萨的道场,饿鬼道即是佛菩萨的道场,畜生道即是佛菩萨的道场,蒙昧的人间即是佛菩萨的道场。佛的智慧是什么?众生的无明,即是我智慧的用武之地,即是我智慧的显发之处;众生的苦难,即是我悲心的策源地。这时,佛又言:“什么是惑业?我就是惑业!”这意味着“众生的苦难,我来承担”!


试想,若没有佛的智慧,我们又怎知道什么是惑业?所以,文殊菩萨的修行,诸佛菩萨的果地即是如此。什么叫解脱?不出三界而得自在是为解脱,入众生苦海而得自在是为解脱,与逆友恶人一起为伴是为解脱。佛言:“一句阿弥陀佛,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了之。”不要说阿弥陀佛,即便菩萨的境界又岂是我们所能知能解?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讲菩萨也有种性。有的修行人以解脱为乐,“我自己享受在法乐之中,没人知道我”,这当然很好,本无可厚非。因为若没有祂就没有正法眼,否则我们怎知道有解脱呢?所以,我们需要声闻缘觉。但若只有声闻缘觉,那如来度众生的本怀又何以展现?芸芸众生的苦难,又有谁来承担呢?所以,还要有菩萨——做众生的不请之友,头目脑髓献出来,死得比坏人还惨!比如大善人,往往是菩萨化现的;大恶人,也往往是菩萨化现的。讲到底,我们是大善人不敢当、大恶人也不敢做,因为没那个胆子。有人反问:为什么要示现恶人?恶人,是示现给我们看的,但你不知道祂的本地。当看到恶有恶报,会警醒我们不敢再如此造恶,这首先就把我们的佛性给催化出来了。


因而佛陀时代,才有提婆达多处处害佛。一次祂推巨石想砸死佛,印度灵鹫山至今还留有这个遗迹。而提婆达多也确实墮在了地狱里。阿难尊者依神通力到地狱里去看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正在受苦呢,但祂在苦里却像坐在气泡里一样。为什么?因为佛来娑婆世界弘扬佛法,没有反面人物又怎能衬托出释迦牟尼佛的高贵呢?那谁来扮演反面人物?释迦牟尼佛的老师——提婆达多。很多时候,祂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或师或友,还是“我来扮演反面角色吧,没有反面人物,众生又怎知你佛的伟大呢?” 


所以,佛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里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虽然提婆达多所作所行非常恶劣,但祂的确是一位助佛度化的大菩萨。如果我们学习了这一品而不生分别心、不起疑惑,证明我们有真正的闻思修慧。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为度化刚强众生,佛菩萨施设种种善巧方便。我们若能把给你吃苦头、制造逆境的人都看成是助你成佛的,若能把所遭所遇的怨瞋恚恼都当成自己真正的善知识,能真正生出恭敬善知识之心,若能如此才是真信。就像真金不怕火炼,要锻造得一点习气毛病都没有,心性柔和,方成精金。正如龙树菩萨所言:“若人种善根,疑则花不开,信心清净者,花开即见佛。”《普贤行愿品》里则讲“回向众生及佛道”,就是把诸佛的威德力遍入于众生界,然后把众生从苦难、黑暗里解脱出来,归入圆满佛道,这即是大菩萨所为。



试想,佛陀有那么多经典留下来,没有经典我们又怎知有佛?而我们的记忆却涂抹得飞快,一下就给清盘了。同样,师师祖祖一辈子,我们也记不得祂们说些什么话,之于我们,祂们就像从没来过这个世界一样。相较于祂们炽热等待的那颗悲心,我们的冷漠错过不次于一种犯罪,是我们对不住自己。祂们可是倒驾慈航来救我们的人哪!就这样轻描淡写地与其失之交臂,难道不该痛悔万分吗? 


为使众生不起懈怠之念,所以佛陀再度以入灭来警醒我们:“我的教言、我的智慧留下来陪伴你们,你们什么时候来看我的法,来看我的经典,按照我的教导去做,你们准能解脱。”“啪”一个模式,佛陀隐没至后台,然后把弟子们留下来,一一叮嘱,交代好。“地藏啊地藏,莫令佛法断灭,莫令众生受苦啊”,《地藏经》里佛陀一次又一次地如是付嘱地藏王菩萨。


而我们受苦哪里来,这不能怪地藏王菩萨,全是自作自受。《地藏经》云:“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业的习气、业的人格化遮障着我们,使我们不再认识本来的自己而沉溺为轮回的众生。那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面目就是佛。而佛一眼就认出了我们,并发出如是感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虽然我们不了解自己,但佛悉知悉见。所以,佛才带领我们一点一点剥离业的缠缚,让我们慢慢回到本来面目。


这即是修行,也是三宝在人间设教的一个理论基础,是我们修行要皈依三宝的一个理论依据。



未完待续图片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图片

《慈风普扇》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
· 观音菩萨为什么拿着杨柳枝?
· 地藏菩萨的“地”有什么甚深义?——《地藏经》讲记第1课
· 【感应录】周易泰斗邵伟华亲述《地藏经》如何显神通
· 【修法窍诀】悟公上人:观世音菩萨普陀入定的修法
· 【殊胜咒语】这个咒语一念可以破所有地狱,救拔地狱众生(内有此真言手印视频)
· 地藏法门的重要性 | 恭诵地藏经、造地藏菩萨圣像为母除恶疾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有声书 | 第六集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有声书 | 第五集
· 佛陀对我们的爱你感受到了吗?
· 释迦牟尼佛前世海尘菩萨所发的五百大愿(随学佛陀大愿,转发功德无量)
· 【殊胜天降月】时过五载,重温传喜法师九华山宣讲《地藏经》……
· 持诵《大悲咒》三年,可消除一切业障、万病总治!
· 这是生命最美的打开方式——观音菩萨出家日开示集锦
· 佛菩萨为我们的生命装藏!无论什么样的业境现前都不要忘掉佛菩萨!
· 虚云老和尚: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有声书 | 第四集
· 诵《大悲咒》若不能满愿,观世音菩萨誓不成佛
· 精华语 | 在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里,我们聊到了……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有声书 | 第三集
· 一个殊胜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