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书局推出的《慈风普扇》属于传统文化智慧类散文集,是传喜法师近年来海内外报刊专栏的文字辑录,共分3个篇章、5个部分,42篇。涵盖生命的议题、文化的传承、精神生于道、佛教与科学、自信与自觉等内容,引导我们从种种错综复杂的信息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针。《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本书的阅读,以期激发今人乾健不已的精神。
在当今技术成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对整个世界的颠覆愈来愈令人咋舌的时代,人类的前途及个体生命的价值何在?本书深入浅出,法师从自我生命的体验出发,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如母有情的厚爱融化在字里行间,分享了道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启迪心灵、唤醒心灵,呼唤人性的回归;在这个信仰重建的时代,又超越信仰、超越宗教,以多维的视角,引领读者直探生命的本义,实现生命的超越,从而阐释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上篇 生命的议题
一、看破“无常”的本性
二、保持正觉 如沐春雨
三、滴水入海 心心相印
四、美在月光里行
五、“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六、“妈妈生了弟弟,哥哥哭了”
七、生命的追问
八、冰对水说
九、装藏心灵世界
十、智慧,是一种能量的传递
十一、孝心天堂
十二、“你是谁”
十三、“我,就是惑业”
十四、孔子“苦”中的境界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上篇 生命的议题
三、滴水入海 心心相印
修行要达到不生不灭,也要经过层层提炼。《大般涅槃经·圣行品》里讲“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方才发现这种精致的东西原来到处都有,这时才可以说“平常心是道”。
因而修行不能急,也不能外求,外求叫头上安头。虽然口里念着佛、心里想着佛,但真正的佛要靠“心”才能感通。只有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佛才会现出来,所谓“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从事相上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到理体、究竟的“自性众生誓愿度”,再到佛道的“自性佛道誓愿成”,亦如是。所以,“心”要保持着清明、宁静、安详。
心有很多层次。在第六意识上,要合理地保持着人天乘;通过持戒、诵咒、入定才能触及到第七意识;开悟之后,才能悟到第八意识。
然而我们解脱是靠对三宝的信心,而不是自己修得有多么厉害。如果着相、有好胜之心——“我要快点成道”,说明还没有降伏自心,这样反而又偏离了修行,如文殊菩萨所言:“当执着生起,正见已丧失。”
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亦言:“入定则一尘不染,出定则万善并行。”出定了,第六意识人天增上的心灵状态还是需要的,要好好遵循、践行人天所谓好的准则,遵守社会秩序;倘若周遭对学佛还不是太理解的话,也要照顾到他人的感受。而入定的时候,则超越了第六意识,乃至能缘于第七意识破我执,不要说人、天没有了,“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心的执着都是让你见不到佛的,广钦老和尚亦言:留恋娑婆一根草,极乐世界去不了。
同样,按照物理学的虫洞理论,“虫洞”好似宇宙中的隧道可以超越时空,我们的“心”若有一点障碍的话则无法进入虫洞。所以,我们要慢慢训练。世上的一切,我们既生活其间又要看破、超越,否则没有这种警觉,当下即被迷惑、内心即被缠缚。生命即是这样一些虚妄的种子,会不停地在制造下一个,业力就永远在脑子里甩不开、脱不去,所谓万缘牵缠,将持续地在三界六道里流浪,载沉载浮,苦海无边。
那如何来对治?简言之,就是改变心的立场或说思惟习惯,凡事向内观,结果会迥然不同,所谓改变自己就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一个内省的人,即是一位觉者。佛教的一切教法和训练,都是为了达至一个目标:向内看心性,帮助我们体悟生命的真相而找到那个不生不灭。
当境界来临时,就像面对镜子,“汉来汉现,胡来胡现”,若有真修即能无我见。如果把一切当真,“我是真的,众生是真的,业力是真的”,就是我执,我执生起就失去了正知正见。而空性才是通佛国的,要时时调整“我”作为人的悲悯心,同时还要有空性。只要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就会有对立;在面对境界时,马上用佛法来超度自己。知道外在都是考验我的修行到底是真是假。以前“迷”在境界里,现在境界来了马上回光返照。这即是念阿弥陀佛。每个人的觉性即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我们就靠这个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是这样修的,圆满了,再发愿度众生,让我们也圆满;然后我们这个“因地心”“入”佛之果地心,就靠这个往生。否则,若迷掉了,阿弥陀佛也救不到你。所以,既要自净其意,还要求愿往生佛陀的愿海果地。而我们的“因地心”又是极其脆弱的,我们还业障如山,若有形象,尽虚空亦不能纳受。所以,一定要牢牢记住自己的心,同时又明了佛跟我们的心不隔毫厘,佛圆满果地的心就会印在你的心里,心心交融,即会与佛相应。
所以,我们要努力把生命中、人格中好的一面发展起来,达至极致,就成佛了。修行就是这样:由一滴水,渐汇成溪。找对感觉了,那就让我们的善根渐汇成小溪,如是清净守护,渐变为大溪、大江、大河,直至汇入无际的蓝色法性大海,这样就跟佛见面了。
那时,你也可以像祖师一样了。如沩山灵祐禅师所言:“老僧我百年后到山下人家,作一头水牯牛。”有的祖师则说:“下一世,我到鬼道去。”而地藏王菩萨的大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可见,行菩萨道,作众生的不请之友,要靠雄厚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这都来自于我们当下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的修行累积。
但这个“因”不能错,我们当下的“觉”,此心是能成佛的。而在没成佛之前,就靠果地的佛来救我们,否则没有佛菩萨来救,我们连佛教的一个字也不知不闻。因而,应谨记这所有点点滴滴的觉悟都来自于佛菩萨的慈悲展现,我们所有的修行都不要离开果地佛。如果离开了就会傲慢狂妄,甚而会着魔,又偏掉了。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事情没人可以替代,唯有自己去修。所以了解如来真实义是最最重要的,要好好把握,念念守护住。
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慈风普扇》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