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书局推出的《慈风普扇》属于传统文化智慧类散文集,是传喜法师近年来海内外报刊专栏的文字辑录,共分3个篇章、5个部分,42篇。涵盖生命的议题、文化的传承、精神生于道、佛教与科学、自信与自觉等内容,引导我们从种种错综复杂的信息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针。《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本书的阅读,以期激发今人乾健不已的精神。
在当今技术成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对整个世界的颠覆愈来愈令人咋舌的时代,人类的前途及个体生命的价值何在?本书深入浅出,法师从自我生命的体验出发,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如母有情的厚爱融化在字里行间,分享了道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启迪心灵、唤醒心灵,呼唤人性的回归;在这个信仰重建的时代,又超越信仰、超越宗教,以多维的视角,引领读者直探生命的本义,实现生命的超越,从而阐释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上篇 生命的议题
一、看破“无常”的本性
二、保持正觉 如沐春雨
三、滴水入海 心心相印
四、美在月光里行
五、“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六、“妈妈生了弟弟,哥哥哭了”
七、生命的追问
八、冰对水说
九、装藏心灵世界
十、智慧,是一种能量的传递
十一、孝心天堂
十二、“你是谁”
十三、“我,就是惑业”
十四、孔子“苦”中的境界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上篇 生命的议题
二、保持正觉 如沐春雨
《人犬一点灵》是一部美国影片,讲的是生命有轮回、有前生今世的故事。影片再现了佛经里所讲的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是客观不欺的事实。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又感受到佛是那么慈悲,当我们回光返照,这几十年的人生光景亦仿如一场戏。因而油然生起一种感觉,要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如果没有佛来插手我们的生命的话,随业流转,即是我们的生命状态。如果想追求一点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乃至跳出六道,更是难以想象的。但是佛菩萨慈悲,觉者觉悟后倾其所有,依佛的身口意、法报化三身,倾其一切功德、不计一切代价来救度我们。
在确定了修行的目标后,我们若能落实于身心,乃至现前就能得法的受用。每天过得就很充实,渐渐告别过去的那些不善业,慢慢净化,福报增上,就会拥有充实的生命,幸福感也会更实在,并渐渐超越我的狭隘,体会到所谓我的空、假,佛性渐渐复苏,生命的质感也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实在,乃至渐渐感受到真实的生命。
而我们所以为的真实,不过是我和我所暂时呈现出的一种影象,当去执取时早已不存在了,可我们就处在这种状态里。所以,人就苦在这儿。所谓“有也苦,没有也苦”。没有的人以为我的苦是因为我贫穷,可世间所谓的成功者也照样觉得苦,因为他所拥有的一切,带给他的生命感受其实也不是真实的。
我们生命的现况跟真实的世界,永远慢了半拍。所谓的“我”都是业的相续,在刹那、刹那生灭,怎样打破眼前的这个“我”,这个身心乃至五蕴——色受想行识,要去照见五蕴是空的;若能照见空了,则意味着你的智慧生命已经复活了,即“度一切苦厄”,就从低级的生命状态进入到智慧的高级生命状态。智慧体复活了,佛性即现前了。
可我们凡夫即是背觉合尘,我、我所即为尘;当我们修行能够达到背尘合觉,智现前时觉即现前了。而这个觉又是最平凡的,平凡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所谓“在佛不增,在生不减”。我们平时要修的,就是训练怎样来恢复这个“觉”。禅宗里讲:不要头上安头,但也不要把这个头给砍掉。祖师有言: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即是“觉”,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正觉。
有一次,弟子来问圆拙老和尚:“师父,我怎样修行呢?”圆拙老和尚告诉他:修行就像斋堂里分水果,分给你什么,你就拿什么。既不要存心去捡那个大的,捡大的叫贪利;也不要刻意去捡那个最小的,捡小的叫贪名。轮到你,分给你什么,你就拿什么。
一切随缘,平常心是道。这即是修行。对当家的这个“觉”,既不要去画蛇添足,也不要不正视祂。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觉”,怎样现前?比如我在讲话,你听到声音了,就这样。
有一位法师在微博里写道:师父在讲法、传法或你们住在道场里,这本身就如沐春雨。你就那样沐浴着,不要起分别好或不好;一分别,就好比在这珍贵的春雨里你只捡了一碗或一杯,仅装到一点而已。正确的做法是,你整个身心全部融入,法水就整个地融在了你的生命里,你的善根就会发芽。
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慈风普扇》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