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释说》整体概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流,对人类生活、心灵从时间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上进行了整体的探讨。
书中摘选精编自传喜法师应邀赴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所作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内容,全面地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脉络渊源,详细地解读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从衣食住行细微处入手解读民族文化传承之路,是通俗易懂、乐趣横生、不可或缺的一本传统文化类的益书。
第四篇 东方文明的庄严人生——慧日问道
引言
一、关心他人为重
二、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智慧
三、寺庙如同学校
四、传承文化之“道”
五、“迷失”与“去我”
六、除“恶”修心
七、造福社会源于健康的心灵
八、佛的世界观
九、找回自己
十、用东方文明的智慧探索宇宙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第四篇 东方文明的庄严人生——慧日问道
二、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智慧
记者:既然您是“文化学者”,我想请教的是:弘扬传统文化, 您怎么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喜法师: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说“人天相应”、“人天合一”, 这既是儒家的主张,其实道家也遵循。佛教关于“天”的含义有更深的内涵,总的方向是“人往高处走”。东方人的文化叫“文以载道”,这个“文”透出的是“人往高处走”的规则,是在几十年的人生里,培养我们怎样从低级、受约束、狭隘困惑的生命状态,走向高级智慧的生命;这种高级智慧是慈悲豁达、天下大同,甚至超越生死的。这种文化应该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
记者:“儒道释”,这三教如此排列,有没有高下之分?
传喜法师:根据顺序,“儒”是根本,是做人之本,本坚固了就会枝繁叶茂、荫庇天下,所以根是很重要的。“道”能超越人的狭隘, 承认人可以修仙成道、飞身羽化,还能有更高的生命目标。
“解脱六道”是佛教的特色。佛教虽然承认有每一层天,但佛教还主张从六道中“超越”出来,为究竟的生命,同时又承认“应当好好做人,做一个善良的人”。而且道教所讲的“人应当还要往上提升”, 还要有更高的生命目标,佛教里也都认可。所以,“三教”是既有次第又相互融洽地组合在一起的。
记者:从文化的角度讲,“三教”有没有共同的基因,能不能简要地描述或者表述一下?
传喜法师:应该说,“三教”都属于圣贤文化,都是圣贤爱民所流露出来的智慧。“三教”的安立是来培养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通过文化的熏陶、教育而转凡成圣,都主张“向上走”,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三教”里,没有一点是对众生不好、往下堕落的。你是从个人修身齐家平天下、修你的精气神开始,还是从你的佛性来开发,角度各有不同。
在方法上,佛教讲得更细致,就是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境界之外还有更高的境界”,所以文化依然有其自身存在的必要性。
记者:再从“教育家”、佛家的角度看“教育”究竟是什么?
传喜法师:“教育”就是让一个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普通人或是一个盲目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让他知道自己可以不做凡夫,可以告别生死烦恼。父母对孩子的爱,有衣食住行就放心了,而圣人对大众的爱, 是告诉大众天地宇宙间的真理、真相。教育的伟大有时会超过父母对孩子的爱,因为父母的爱比较自我,有时还是短浅的。圣贤对众生的爱, 是给众生生命终极的目标。所以,圣贤教育有给众生终极关怀这样的恩德。
记者:对大众来讲,这种教育也要这样去追求吗?
传喜法师:大众教育要符合圣贤教育的根本价值观。现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众教育也要遵循这个价值观。
记者:具体来说,从佛教的教育再往外迁移一下,到学校这个层面,面对“儒释道”,孩子先从哪个入门更好?
传喜法师:作为小孩子受教育,应当先让他认识,而不是入门, 就像货物的一个说明书一样,先让他看说明书,了解什么是儒、道、佛, 这是老祖先留下的文化财富,他有这个知情权。
记者:但对孩子来讲,暂时不具备这种选择能力。
传喜法师:对。就像小时候大人让我们读《唐诗三百首》一样, 你反复读,即使不懂,因为它是文化正能量,正能量自身的这种氛围、这个种子会种下去。所以,“儒释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 对我们子孙的这种滋养,这种正能量的呵护,是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去学习、了解,都是正面的,不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记者:多年来,关于传统文化一直存有争议,甚至在建国后逐渐达成了共识,即对传统文化要“剔除糟粕,吸取精华”,您怎么来评述这个观点?
传喜法师:古人的求学精神,应该说比我们现在要严谨。老实说, 四书五经我的眼睛看不出哪里是糟粕。老子《道德经》五千言,这“五千言”里哪个是糟粕?这都是智慧的精华!只有我们不懂的份儿,仰视还来不及呢,哪有资格去俯视!社会是发展的,认为过时了就是糟粕, “糟粕”也曾有过价值。
四书五经是这样,佛陀的经典更是如此。爱因斯坦曾说:能够随着科学发展而发展的只有佛教,当今科学的发展会逐步证明佛教是正确的。
这里面不存在糟粕的问题,很多是我们的不理解,认识上存在盲点。脱离了当时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你不认识不了解,不代表“它”是不对的,反而是我们自己没有那样的人生高度,没有能力看懂悟透,等我们慢慢、慢慢成长,会越来越理解古人的智慧。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暂时不用去说什么,只要先学起来、读起来,这是迈出的第一步。
记者:您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才有了今天这样对文化的认识?
传喜法师:首先,中华文化是从低处往高处走,是一个转凡成圣的安心之法,它需要我们用心灵,甚至需要用我们整个身心和这个方法相结合,并一起去实践。
我有幸让我的生命接受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导,去深入实践后,反过来证明了祖先没有欺骗我,句句箴言。尤其在实践的过程中,它就变成了生命的正能量,变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记者:传统文化是一种知识吗?
传喜法师:在理论的层面,它是知识;在实践的时候,它是一种方法;当我们实践了之后,再去证明的时候,它更是一个高度的智慧, 还是祖先对我们的爱,是爱的流露。
记者:今天的学校教育,是放大知识,让孩子去背、去记忆, 您觉得这种方法对吗?您当年在学法时也这样很辛苦地背诵吗?
传喜法师:对小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学习过程吧,但不是目的。我当时学的时候没有背,我是捧着书看,当看到有一句话不懂时,就去想办法理解它,理解后再进一步消化它,消化了还要沉浸在里面, 还要享受它。所以,有许多“一句话”让我的生命反复思索,并且体验了很久。
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文化释说》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