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释说》整体概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流,对人类生活、心灵从时间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上进行了整体的探讨。
书中摘选精编自传喜法师应邀赴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所作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内容,全面地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脉络渊源,详细地解读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从衣食住行细微处入手解读民族文化传承之路,是通俗易懂、乐趣横生、不可或缺的一本传统文化类的益书。
第一篇 华夏之源
引言
一、“华夏文明”之源怎样流淌而下
二、华夏始祖:辉煌壮阔的文明图谱
三、“礼仪之大”
2. 何谓“华夏”?
四、“服章之美”
1. 古人为什么重戴冠
2. 帝王之冕
3. 髻簪
五、传统华服
六、行住坐卧——“四威仪”
七、食
1. 筷子
2. 三德六味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第一篇 华夏之源
三、“礼仪之大”
2. 何谓“华夏”?
何谓“华夏”?《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皆谓中国 , 而谓之华夏者 , 夏 , 大也。言有礼仪之大 , 有文章之华也。”
中国者,睿智之所居,万物之所聚,贤圣之所教,仁义之所施, 礼乐之所用。“中国”的名称已很久远 ,“中”这个字,内涵深刻。人类的文明是有次序的,它的次序越严谨,其文明程度越高。华夏文明的次序在礼仪中彰显,在服章中流溢。
华夏自古就是崇礼尚义的文明之邦。礼仪,古体为“禮儀”。这个“禮”字,左边偏旁从示,右边“豊”表器皿,是祭神的一种仪式。
在举行仪式的过程中,人和神,换而言之,低级生命和高级生命之间进行交流乃至升华。
自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以来,华夏文明逐渐形成了五礼之说。
以五礼之首的吉礼来说,祭祀就是守道的一种仪轨,祭祀有三类: 天神、地祇和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在古代,祭祀有严格的等级。天子祭天神地祇,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自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和重阳节是传统的祭祖日。
祭祀本是低级生命与高级生命之间的交流感应,然而今天的人们一提及祭祀,却完全没有这个概念,许多人还误以为那是巫婆神汉的文化。其实不然,在一些令人产生敬畏之心的词语里,我们体悟到的多是生命升华的洗礼。譬如:礼祠即以礼祭祀;礼诵即礼佛诵经。
作为祭器和礼器,玉器大致有璧、璋、琥、琮、圭和璜六类,常常在国家祭祀中,用作祭天和祭神等等。以玉作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 以玄璜礼北方。
我们今天着重讲璧、琮、圭和璜。
首先讲璧 ,“苍璧礼天”。璧表天,表无形。琮里面有一个洞 , 璧当中也有一个洞。这个洞就代表“道”, 用现代词汇可以叫“虫洞”, 也可以说是超越时空的一个隧道 , 是低级文明和高级文明之间的一个通道。
其次讲琮,黄琮礼地,琮表地,表有形。如果把琮放大一些,有点像我们佛教的宝塔,但是琮是中空的。玉琮天圆地方,传递了上古的宇宙观,代表有形与无形之间可以互换,用当代量子力学观点讲, 就是物质与能量可以互换。
再次讲圭,圭表君。玉圭,锐上方下。西周时期许多诸侯朝觐周王时,都手持一件重要的礼器——圭。
为什么在皇帝面前,要捧着这个礼器?它就是一个密码,一个人天相应和人天合一的科技密码。
最后讲璜,璜表亲,有血缘关系的宗亲眷属。半壁曰璜。璜之形,仿彩虹,呈倒挂状,以玄璜礼北方。
所以,四大礼器就代表了天地君亲。
怎么样来面对天地君亲?我今天就带来一个远古时代的出土文物,这是一条龙,首尾相接,形成一个璧的形状。远古时代的璧玉, 已经雕刻得非常精美。璧表“天”,这个天不是像空气一样的天。它是全信息的,可以是六维、七维、八维或者十维,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大数据或者云计算的概念。
古人讲“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我们的起心动念,在“天”的大数据库里都会刻下痕迹。比如说“慎独”,一个人独处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不要以为你在房间里胡思乱想,不会有人知晓。虽然没有摄像头,但是人的修为不能松弛。中国人的道德来自于“道”, 所以这个“天”是活灵活现的,是充满勃勃生机的。
玉璧和玉琮,当中为何皆有一洞?
这个洞就代表“道”,你可以说是虫洞,也可以说是超时空的一个隧道,低级文明与高级文明之间的一个通道。
讲到这里的时候,大家是否有些启发,何谓中国的“中”?
中就是那个“洞”,玉璧和玉琮当中那个洞,仿佛世俗社会与神圣世界有一条无形的线贯通着,低级生命与高级生命之间可以相互来往,相互沟通。
中国人以龙的传人为荣,龙从云,龙是踏云而行。可以这么说, 人类有可能来自高级文明,我们祖先的智慧更接近那些高等智慧 , 更接近宇宙的真相。在人类的起源上,佛陀在《起世经》中,详细宣讲了宇宙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是如何来到地球上的。人类来自于光音天, 最初可以在天地间来去自由,每个人身上有光明,能量场非常大。当时的地球,地表有许多地肥,有人就拿手沾一点品尝,觉得味道不错。久而久之,吃得多了,体重增加,再也飞不起来,就留在了地球上。所以,无论华夏文明,还是其他文明,我们人类肯定不是猴子变的。现在世界上一百多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和生命学家,都否认人是从猴子变来的。
地球生命在三维空间里实现着有序的遗传 , 每个人都有心性 , 心性有智慧能量。如果一定要用唯物主义来区分的话 , 心性极其细微 , 我们或许可以用物理概念 , 把它理解为能量场,能量团或者能量因子等等。
现在我们获得的知识有些已经过时 , 比如生物学 , 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发展 , 物理学也有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我们今天谈论的很多概念 , 都可以跟现代科学理论接轨。
器,不仅藏礼,而且藏道。
中国的“中”字就蕴藏在礼器中。刚才我提到玉璧和玉琮,它们当中的那个洞,相当于象形文字的“中”。
“中”字里面那一“┃”,是通天通地的。什么通天地?智慧通天地, 道通天地。反观现在的炎黄子孙,一方面我们忘却了道,悖离了德; 一方面,我们却又在狭隘的物质空间里拼命地挖掘,不管得到与否, 都是死路一条。不要忘记,华夏文明的所有核心价值观都是围绕“道”展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文以载道的文化,中华民族是传承道德的民族。
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文化释说》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