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就要做,不要发空愿

2019-05-25 00:08:00 发布: 人气:3


心愿   心念    图片   


图片


我们常常听人许愿说:“我希望、我想要、我愿意…”然而却忘了“愿”是一种对生命的承诺,最重要的是要实践它。


然而“说”总是比“做”容易,因此常常有人说了一大堆,却完成不了多少,这就叫做“发空愿”


虽然说有发愿总比没发愿好,但若发了愿,却没有办法实践,还是要扪心自问,是不是自欺欺人?如果明知做不到,或根本不想做,却还要发愿,那就是欺骗。但如果是目标很远、很难做到,但自己还是想做,也愿意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那就没有关系。


例如:佛教教大家发学做菩萨的愿、发成佛的愿,但成佛、做菩萨的愿非常广大。不能立竿见影,必须将累世所做的一点一滴的好事,所求的一点一滴的善法,所做的一点一滴的布施,通通汇归到成佛这条路上,所以要在此生成佛是不太可能的。虽然如此,大家还是要发成佛的愿,因为如果发了愿,就算是种了善根,就好像一颗种子,迟早会发芽,因为已经有一点引子在那里了而且因为你曾经发了愿,也愿意有一天能够做到,你就会慢慢地实践它,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图片


图片


但如果你心中认为,我根本没有想要成佛,也没有想要做菩萨,成佛、做菩萨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连发这个愿的心都没有,那么你根本就不会产生任何力量,激励自己往成佛之路迈进,所以也永远都不会有成佛的机会了。


另外,有的人担心如果做不到所发的愿,会犯了欺骗罪或妄语罪,所以干脆不要发愿。


其实这要看情况,也就是要看你发愿的目的是什么?例如你允诺他人说:“我发愿要做菩萨,我发愿要赚钱来布施大众、护持佛法,所以你先帮忙我,提供我资源,等我成功以后,一定会报答你的。”如果你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别人的信任,以得到别人的财富,那就是犯了欺骗罪和妄语罪。相反的,如果你心中并没有欺骗的意念,但说了却没有能力做到,那就没有关系。


例如:你发愿想学插花,因为学会后,不仅自己可以欣赏,也可以美化环境,带给别人好心情,真是一举数得。可是到最后都没有去学,但因为没有伤害到人或是让人受到损失,所以没关系。发愿除了不能心存欺骗外,也要避免发不切实际的愿,做不合常理、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像是发愿要把一堆沙子煮成熟饭,沙子要如何煮成熟饭呢?这就是不可能的事。


图片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为心造


    所以最重要的是发愿的动机,不要担心做不到,因为有愿才会有前进的力量;但若发的是不切实际的愿,或是心存欺骗,那就是不该有的行为了。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
· 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利息很高”
· 五帝之首:黄帝(有声读物)
· 2019 Aputi最新动画力作 :一次妄语,混沌百世
· 【Weekend】我带着你,你带着筐,一起挖菜去!
· 锡杖是正法住世的标志——出家的意义
· 富豪独子为何不受81亿美元诱惑坚持出家?中国唐朝的这位高僧也是名门之后
· 轮回中的众生都是贪玩的小孩,生生世世他一直在等待我们回家
·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的总骨
· 伏羲与女娲的母亲:华胥氏(有声读物)
· 解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 隋文帝、苏东坡的前世都是出家人
· 下一站,我们去哪儿?——解读轮回过患
· 龙的传人:伏羲氏(有声读物)
·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何曾饶过谁
· 他与佛陀前世是何殊胜因缘?他在安居期间证圣果
· 结夏安居期间应该做什么?
· 对年轻人的一些肺腑之言
· 比谁去的寺院多,论谁的师父名气大?学佛要打破这些误区!
· 三皇之首:燧人氏(有声读物)
·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禅诗佛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