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利息很高”

2019-05-24 00:08: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一个人的财富,不是靠拼命赚钱就能得到,而是要靠福报也就是通常说的运气。如果没有供养、布施心,舍不得把东西拿出来,那你将来会得贫穷的果报。”



1

你真正守住你的财富了吗?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养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佛陀的尊重、恭敬的一种表达。供佛并不是说佛一定要吃我们的东西,到时候你不供养,佛就得饿一顿肚子了,不是这回事。供养,是表达我们对佛陀的虔诚和恭敬,同时也体现我们对佛陀恩德的报答!


      佛教讲上报四重恩,其中有师长恩,佛陀是我们的本师,当然也是师长的范畴。因为有了佛陀的出世,我们才懂得怎样去认识真理,才知道怎样修行,怎么摆脱烦恼和痛苦。佛陀于众生有大恩德,我们粉身碎骨报答佛陀的恩情都报答不尽,除了礼敬、称赞如来以外,还要供养。广修供养,不仅仅是供养佛,而是要供养世界上对我们有恩惠的人及没有恩惠的人,我们都要供养他们。如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凡是对我们有过帮助的人,我们都要怀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去报答他们。

图片


2

佛教中讲培植三种福田

    

一是恩田。

是说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要知恩报恩,怀有一种感恩心,去报答他们的恩情。佛经里面讲:“一个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如果佛陀没有出世,我们孝敬、供养自己的父母,功德就是最大了。孝养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也是在培植我们自己的福田。因此,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在家里连孝敬、供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话,那你就不是一个好的佛子。


二是敬田。

凡属于我们恭敬的对象,如师长、老师、善知识、诸佛、菩萨,这些都是我们的敬田,我们都要供养他们。


三是悲田。

悲田,是指我们要慈悲的对象:如那些贫穷的人,乞丐,他们缺吃少穿,生活有困难,需要人们帮助时,作为学佛的人,我们要本着一颗慈悲的心,去同情他、帮助他。表面看上去,我们是在帮助别人,其实我们是在帮助自己种福报。所以只要见到有困难的人,我们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人家。


图片


3

布施是最好的“财富”


      佛教把培福叫种田:就像农民在春天播种,到了秋天才能有收获,如果春天不播种,那么到了秋天就一无所获。一个人的福报是从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有的人在一生中,任何好事都落不到他的头上,于是怨天尤人,说老天爷没有长眼睛,不幸的事情总落到自己头上。其实,一个人的运气好不好并不是取决于老天爷,倒是与你的福报有关,而福报是来源于培植福田,广种恩田、敬田、悲田,通过布施、供养才会有福报。广修供养,从经文表面上看,虽然只讲到供养诸佛,但是从经的内容来看,其实已包含了供养一切众生。


图片


4

布施与贫穷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一切佛刹,极微尘中各有一切极微尘数佛,是说无量无边的佛,每一尊佛的身边都有很多的菩萨海会围绕。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供养的对象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供养的意义,一是表达对佛菩萨的恭敬,二是培植福田、增长福报,三是灭除我们的悭贪。


     供佛,把你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克服小气。如果没有供养、布施心,舍不得把东西拿出来,那你将来会得贫穷的果报。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而且将来“利息”很高。因此,一个人的财富,不是靠拼命赚钱就能得到,而是要靠福报也就是通常说的运气。 供养、布施不仅能培植福报,同时也能克服自己的贪心、执著。一个人如果执著财物,舍不得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就像你银行里一分钱也没有存进去,虽然银行里的钱很多,有的人能从那里取出十万二十万,但你一分钱也取不出来。所以布施、供养别人的同时,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存钱。而人因为贪著的关系,使得我们不能够广修布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拿去送人:送人的衣服,是过时、自己不喜欢穿的,才会比较大方的送给人家,很少有人能把刚买的时装送给他人。再比如送人家电器,总是看家里那些用不着用旧了的拿去送人,你不会把刚买回来的大彩电搬去送人。为什么我们舍不得把最高档、最贵重的东西送给人家?原因就是贪著,因为我们对好的东西产生执著。如果你对这些最好的东西不贪著,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拿去布施,救济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那么本身也是在破除我们的自私、悭贪、执著和烦恼。


我们执著什么东西,这种东西往往就是我们产生烦恼的根源,执著是我们解脱生死最大的障碍!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
· 【Weekend】我带着你,你带着筐,一起挖菜去!
· 锡杖是正法住世的标志——出家的意义
· 富豪独子为何不受81亿美元诱惑坚持出家?中国唐朝的这位高僧也是名门之后
· 轮回中的众生都是贪玩的小孩,生生世世他一直在等待我们回家
·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的总骨
· 伏羲与女娲的母亲:华胥氏(有声读物)
· 解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 隋文帝、苏东坡的前世都是出家人
· 下一站,我们去哪儿?——解读轮回过患
· 龙的传人:伏羲氏(有声读物)
·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何曾饶过谁
· 他与佛陀前世是何殊胜因缘?他在安居期间证圣果
· 结夏安居期间应该做什么?
· 对年轻人的一些肺腑之言
· 比谁去的寺院多,论谁的师父名气大?学佛要打破这些误区!
· 三皇之首:燧人氏(有声读物)
·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禅诗佛缘
· 三月结夏,九旬安居 ——慧日禅寺进入结夏安居第一天
· 520再谈爱,如何让爱不变成恨?让爱更广大、深沉、永恒
· 具行大师往生事迹(绘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