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本昌:从活佛济公到弘一大师,是他们度化了我

2019-05-26 09:36: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游本昌先生回顾自己的一生,评价自己是“一事无成”、“一钱不值”“二一老人”。


近期,几代人心目中的“活佛济公”游本昌老先生上网不但和网友聊天,还专门为大家解决生活疑难。


看到这位86岁的老艺术家像个孩子一样用视频与网友互动,许多人都亲切地称他为“济公爷爷”,还赞叹他“老当益壮”“接地气”。



图片

可以说,游本昌老先生在观众心中是“济公”,可他却说“其实是济公度化了我”。

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现在与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来了解这位老艺术家与佛教结下深厚法缘的故事。

图片


济公度化了我


图片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当这首流传海内外,老少皆会哼唱的《济公》主题曲响起时,那个鞋破帽破、疯疯癫癫的济公活佛便会活脱脱地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图片

而在80年代成功塑造了这一经典角色的游本昌说:

“我与济公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演员和角色的关系,我贴近了济公,而济公度化了我,他让我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济世为公,快乐融融。”

他亦因此被人誉为“活济公”,脱下那身袈裟,他依然有着一颗佛道之心。

而不为人所知的是,游本昌早在幼年就皈依佛门,并在古稀之年短期出家,是一位地道的佛弟子。

在出演济公之前,游本昌并不为大众所知,而大家也许想不到,济公已经是他的第80个角色。


图片

济公是佛教人物,而游本昌也从小就与佛教结下了很深的因缘。

1933年9月生于江苏泰州的游本昌,是姊弟六人中惟一的男孩,父母都是笃信佛教的居士。

八十六岁高龄的他,忆起儿时,印象最深的是跟着父母到寺里去放焰口。


图片

“三四岁刚记事的时候,我记得就骑在父亲的肩膀上,挤进庙里放焰口的人群中。

进了那个会场,见几张很高的桌子,上面坐着身披袈裟的法师,四周大放光明,色彩斑斓。

当时就感觉怎么那么辉煌,我激动得差点叫了起来。

后面一个大人赶紧把我拦住。

确实有点太无礼了,我第一次感到不好意思,也是第一次感到脸红,但内心还是欢喜雀跃。”


图片

游本昌至今说起最开始见到庄严的庙宇和高僧的情景,依然充满赞叹。

刚出生时,就有人说这孩子不好养活,活不过十三岁,只有皈依佛门才能闯过这一劫。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刚满六岁时,妈妈就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兴慈法师为师,皈依佛教,法号乘培。


图片

10岁又跟受菩萨戒的父亲在南京普照寺听昙钵法师讲经,大人听经,他在一旁悄悄也盘上腿,微闭眼,跟着嘟囔。

当应慈法师、来果法师讲《华严经》时,他就能听懂一句半句了。

每天从家里到寺院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溽热的天,他也不嫌累,跟着父亲亲近三宝。

后来他冲过13岁关,长到15岁时,父亲又把他带到上海圆明讲堂,想让他皈依自己的师父圆瑛老法师,还准备叫儿子出家。

游本昌笑着眯起一双有神的眼睛回忆:

“记得当时圆瑛老法师摸摸我的头,看我一眼,对父亲讲,先让孩子玩吧,玩够了再说。圆瑛老法师说,收下皈依,法号不变,仍叫乘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虽然那时候他年纪尚小,并不懂什么佛法,但自幼蒙熏,长大后心中一直很亲近佛教。

图片

济公改变了我的艺术观


1956年,游本昌以全五分(每门功课都是满分)的成绩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当话剧演员。

1980年,他在话剧《一仆二主》中,凭借“仆人”这一角色,获得了文化部授予的表演一等奖。


图片

1982年,一批外国哑剧大师来到中国。

次年,爱好哑剧的游本昌搞了一台自己的哑剧晚会,这台晚会给他带来了转机。

那年底,晚会搬到上海演,剧场经理起初比较担忧,认为有声的戏票都卖不动,更不要提哑剧了。

谁知,票一开售,一个半小时内全部卖完,原定3场的演出增加到11场。

轰动一时的游本昌由此进入了正在筹拍《济公》的上海电视台的视野。

三十年间认认真真塑造79个“小人物”后,游本昌终于迎来了“大人物”,经典的济公形象诞生了。

对此游本昌解释说:

“正是前面对小角色的举轻若重,才有了对济公的举重若轻。”


图片

1985年,53岁的游本昌老师接演了他生命中第80个角色“济公”,没想到济公的形象从此深入国民心中,而他也与“济公”,与佛法结下不解之缘。

人们都觉得游本昌因为济公一夜成名、横空出世,其实在扮演济公之前,他已经认认真真地塑造了七十九个角色。

从戏剧学院毕业已经三十年了,直到53岁时,才迎来了让他被观众熟知的第八十个角色“济公”


图片

扮演济公成名并没有给游本昌带来什么经济利益,当时的片酬只有每集120元钱,最后一集制片方觉得他实在应该嘉奖,给了150元。

但是,这个角色却在精神上给了他很大的提升。

演济公时,他已经52岁,虽然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天命”到底是什么,他还是如大家一样困惑。

遇上“济公”是他的缘分,因为从济公身上,他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启示:

“谁都想过不烦恼的生活,那就得向济公学学。什么叫乐观?乐观就是心随时随地都是开朗自在的,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事。”

拍《济公》前,他专门跑到寺院里求教。

“最大的感触就是明白了什么是有觉悟、有智慧的人。

‘济公’为什么不叫‘济私’呢,公和私就是觉悟和不觉悟的分水岭。

天天为自己的私事而计较,并不是有智慧的人。”

1985年《济公》播出后,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游本昌也一夜成名,为大众熟知。

游本昌说:“20多年里头,这个角色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我一直在领悟,受益无穷。

我跟济公,不是简单的演员和角色的关系,因为我遇到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度化了我,他让我领悟了人生到底是什么。”


图片

1987年,上海电影明星艺术团访问新加坡,当时在一个华侨宴会上,一个老华侨对我说:

“游先生我们特别感谢你。

我们的下一代都是英文教育长大的,看了你演的济公,才知道我们中国有这么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么好的戏。

通过电视剧,他们开始注重了亲情,孝义,做善事,中国传统美德对他们开始有了影响。”


图片

正是这次对话,使游本昌感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让他知道自己的观众不止在国内,全世界当时八千多万华侨都是自己服务的对象。

用他的话说,“我对于演员的使命感一下子确认下来了。”


图片


塑造弘一大师舞台形象


2009年,游本昌得到机缘塑造弘一大师的舞台形象。从济公到弘一大师,时隔二十多年,他对人生、对佛学、对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图片

大家都知道,弘一大师是我国近代新文化运动启蒙时期的卓越艺术家和爱国高僧。

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个多世纪以来备受人们的敬仰和怀念。

弘一大师的成就,已非“文化名人”“律宗中兴之祖”的称谓所能涵盖,而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一面旗帜。

大师的生平,思想和崇高的人格都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但又有着超越时代的极其丰富的人生内涵,给人们以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图片

《最后之胜利》剧本由游本昌的女儿游思涵亲自改编,取自弘一大师于抗日战争初期1938年亲手书写的一幅题字,是大师对抗战胜利的预言。

而该剧则选自弘一大师63年人生长河中的最后一曲动人乐章,是曲终人逝之后的无尽挽歌。


图片

剧中弘一大师作为德高望重的佛教高僧,面对一位十五岁少年对他的苛求,却不以为忤,欣然接受意见,进山闭关,钻研佛法,潜心著书;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威胁利诱,他心如磐石,以殉教相抗争;

在弥留之际,他回顾自己的一生,评价自己是“一事无成”、“一钱不值”的“二一老人”。

他写下“最后之胜利”几个大字,表达了他对抗战必胜的信念,鼓舞了世人的斗志。

最后,他感受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般的愉悦,“悲欣交集”地离去。

图片

游老感慨到:“这不是一部商业的戏,但是却不知不觉演到超过108场……

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城市,离不开大家的护持,一路走来,我们就想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弘一大师的自律精神、弘法精神、爱国精神。”

游本昌眼里的李叔同,由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人生极具戏剧性,对于自己挑战这个角色,游本昌说:

“我希望让观众由这个作品看到大师‘三层楼的人生’,我们很多人现在只在一层楼,甚至是在阴暗的地下室,而三层楼才是崇高的、纯净的。

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简朴、真实、自律、悔过等等,就像提供了一捧清泉,淡雅,却让人纯净。”

为了体味佛门纯净,他特意短期出家,后来又体味斋戒,想离弘一法师更近一些。


图片

虔诚向佛的游本昌一路走来秉持着“续佛慧命,发菩提心”的理念,积极将佛教透过艺术戏剧弘扬开来,并将自身本心透过佛法薰习逐渐显现,让心灵更为富足。

他坚信心是万能,只要心有愿力,努力发愿,必能得到诸佛菩萨庇佑,所有事情也会顺利完成。

游本昌认为,相隔600年的两位大师,济公在虎跑圆寂,弘一在虎跑出家,济公李修缘,弘公李叔同,弘济同源,一心为公,形态不同,心是一个佛心。

扮演了这样两位大师,游本昌为此生结到这样的缘感到幸福、欣慰。他在新春感言中写道:

缘起一时实堪幸,未来仍续佛慧命。

深信因果自性佛,济世为公重在行。

八万四千诸法门,弘一不二找心性。

因缘会和非外求,决心无住即佛境。

这是游本昌二十多年从演济公到演弘一大师的感悟。

如今,每天做的事情他都用“济世为公,服务大众,一心为公,自在其中”自勉。


往期精选:


死亡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轮回中的众生都是贪玩的小孩,生生世世他一直在等待我们回家

对年轻人的一些肺腑之言

锡杖是正法住世的标志——出家的意义

送彩蛋!「慧」看电影之《地球脉动II》干货笔记:天地间真正的生存之道

莲花在佛教修行里的甚深寓意

这样供水、这样观想是积累资粮最快的一种方法!

【母亲节特辑】四月初八恭逢释迦牟尼佛圣诞,我们一起来念恩发菩提心

爱得再深又怎样!下辈子再见,你还认识吗?

汉传佛教早晚功课殊胜的功德利益

修行路上护法神的重要性

佛教护身符佩戴完全指南,真的很重要!(最强护身符大解密)

念珠,不离!

一个能有效帮助抑郁自杀倾向者的神奇咒语 & 解冤结仪轨

用最先进的设备&尖端的科技做视频弘扬佛法,即是殊胜的法供养

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修法窍诀

别算命了,一起改命吧!

【清明专题】超度祖先,最最关键的方法是?

在寺院写超度牌位的重要性

恭逢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涅槃日:为何您的告别是在春暖花开之时?

令权威科学家敬仰,更多不可思议往生实例证明佛教修行真实不虚!

2019春夏最火的流行色绿色,在佛教修行里还有更深的密义

一个人能拥有多大福报,必然要有同等高贵的品格去承载

弟子求法应具备的资格

祖师的密义——参学的资格

一位僧人的表白——在师父身边做侍者的这些日子

当父亲病了的时候......(一位出家师父的真切感悟)

穿上那件义工服,三宝就已经在加持你了!

佛经里的女转男身是怎么回事?佛弟子为什么互称师兄

与古诗跨越千年的相遇——有德不孤

放下、放下,越急就越放不下


图片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图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图片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


相关文章
· 礼器通天道(有声读物)
· 宝贵的信仰,值得你低调地隐藏
· 说了就要做,不要发空愿
· 舜帝:仁孝开明 彩云覆顶(有声读物)
· 珍藏版:守一分,明一分
· 宇宙间来自高维的信息 : 直觉
· 从声音可以听出一个人的福报
· 睡眠窍诀
· 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利息很高”
· 五帝之首:黄帝(有声读物)
· 2019 Aputi最新动画力作 :一次妄语,混沌百世
· 【Weekend】我带着你,你带着筐,一起挖菜去!
· 锡杖是正法住世的标志——出家的意义
· 富豪独子为何不受81亿美元诱惑坚持出家?中国唐朝的这位高僧也是名门之后
· 轮回中的众生都是贪玩的小孩,生生世世他一直在等待我们回家
·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的总骨
· 伏羲与女娲的母亲:华胥氏(有声读物)
· 解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 隋文帝、苏东坡的前世都是出家人
· 下一站,我们去哪儿?——解读轮回过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