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
还没开口佛陀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现在已长成茂密的大树,起初是种子时,还没有树根、树干、树叶和果实,在地、水、火、风四大的因缘作用下,种子才发芽,芽再生茎,茎再生叶,叶再生花,花结果实,展转变易,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种子,但又不离原来的种子。你们说,这些根茎花果还能再变回原来的种子吗?弟子们都回答:不能。
佛陀告诉弟子们:生死也是这样,无明愚痴为本,犹如树的种子,种子虽小却能长成大树。无明愚痴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触,触生受,受生贪爱,爱生执取,执取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缘。有了身体,就有老死,死后心识随生前善恶之行,去往来世,遇到有缘父母,再受形体,生起新的六根,熏染新的习气,另受苦乐,加上环境的转变,都已经和前世不同,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身体、习气、住所,犹如大树不能恢复为种子一样。
佛陀告诸弟子:又譬如月晦夜暗,将五种颜色不同的东西放在黑暗中,叫千人万人前来辨认,其中能有某人能分辨出青、黄、赤、白的颜色吗?诸弟子回答:就是叫巨亿万,无央数的人来辨认,都难看见什么物事,何况五种颜色。
佛陀说:如果有人拿了火炬来照呢?诸弟子回答: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了光明,人就能辨别五色。佛陀言:如果有一个蠢人,他背着光亮,走进幽深莫测的黑暗中,而且很远很远,想看出五种颜色的色彩,能见到吗?诸弟子回答:愚蠢的人背明向暗,愈进愈黑,当然永远也看不见五种颜色了。
佛陀告诸弟子:人的生死也一样。一切百姓、空行、蜎飞软动之类,已经禀形受命,都是由颠倒妄想所造成的幽暗,没有修道的善行,不修身养性,未得慧眼,就想了知心识生死的趣向,就想知道阴阳异路的真实报告,当然如月晦黑夜中去辨别五色一样,终归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依教奉行,坚持戒律,修三十七道品,摄身正念,清净梵行,就如同跟随拿了火炬的人,自然就能见到五色,如随佛听教,依教修道,便能了生死,洞视五道神识往来的升降善恶处,如火炬明照颜色历历分明。
佛陀告诸弟子:今我为佛,慧眼清净,一切生死,往来三界,佛悉知见。譬如水晶、琉璃,用彩色丝线贯穿,青黄赤白,历历在目,佛见生死,亦如这贯穿的珍珠一样,清楚明白。譬如净水,清澄见底,其中的鱼虫、形状毕具,佛见生死,如见清水中的虫鱼一无遮蔽。譬如大桥,一切行人往来不绝,佛如旁观者一一明了。佛意高远,了知生死,如俯瞰山下村落人群一样,历历可数。
佛陀告诸弟子:你们当随顺我的教导,即可具知千亿大劫的生死之事,怎么做呢?当修行三十七道品: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断除意识的垢染,消灭贪、嗔、痴三毒,疑惑结使瓦解消散,得到与佛陀一样的智慧,便知过去未来之事,如同揩净了的镜子,纤毫俱现。
所以,你们应当勤行经戒,深思生死从何而来,终归何处,何因往来,所缘是什么。仔细地思维空无之法,得到净眼断除结使,则所疑自解。佛陀说此经已,见正比丘等五百人及诸居士,皆得初果,诸菩萨得不倾回三昧,各起绕佛三匝,头面着地,作礼毕竟,悉随佛陀俱还精舍。
听师父说
了脱生死是一个果,是结果。如果是了脱生死的果,那你要不要修了脱生死的因?如果你修的不是了脱生死的因,怎么会得到了脱生死的果,这个就是佛法最伟大的地方。只有佛法才提到了生脱死,如果没有了脱生死的话,那我们这个生命就处在一种虚幻的、不实的、无常的状态里。
我们这生命为什么苦?因为我们的生命,始终就没有契入到自己生命真体里来。我们一边是活着,一边成为自己生命现象的流浪汉,这就是它苦的本质。如果生命没有契合到真如本体当中的话,那我们都是生死苦海当中的流浪汉。不管你手里握的是钻石、黄金、还是什么状态,终究都是一个贫穷的流浪汉。
我们首先要发明心地,这当然是作为佛教的最正统的。听开示,去了解;通过闻,然后去思、去修;在闻、思、修整个过程当中,对师父所讲解的道理明了,产生信——这是大道。然后对大道深入去了解,从信到解。解了之后,我们的生命跟这个道合二为一。合,就是行。合二为一之后,证得不生不死,一样的无量光、无量寿。这就是证,我们佛教正统的就是信、解、行、证。
大家闻法、思法、修法,按照信解行证这样子来修,那是正法的状态,这是最好的。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