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一声阿弥陀佛,是世界上最深情的祝福!且佛光普照!

2019-05-17 00:06: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书法:莫言



阿弥陀佛——这是世界上最响亮的一句话,也是最深情的一声祝福。


摘自《莫言墨语》


佛是相当宽容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动善念,心地澄明。有钱的可施舍钱财......那些没钱的,亦可以用别的方式来积德抵罪。既不能出钱,又不能出力的,那么,念一声阿弥陀佛,亦能让堕入地狱的亲人见到一线光明。


摘自《从鞭炮到佛道》





莫言:佛光普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莫言(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佛光普照


有一天,我与法国的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保罗•安德鲁一起座谈。他说,他在北京八年,业余时间看过我很多小说的法文译本,他说他喜欢我的小说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我的小说让他感受到了地地道道的中国风格,声音、颜色、气味,都是中国的,使他仿佛走进了中国的村庄和一个个中国家庭。这种他不熟悉的但他完全可以理解的生活,给他一种新鲜的审美体验,并能刺激他的创造灵感。


我无法想象这样一个以标新立异的设计风格引发一场又一场激烈争论的现代设计大师,竟然能从我那些土得掉渣的小说中得到创造的灵感。当然,事后我就明白了,正像我这个土得掉渣的中国作家,站在国家大剧院前,看到水里的倒影时所产生的震撼一样,艺术其实无所谓土也无所谓洋,最土的也许就是最洋的,这也许就是哲学上所谓的“两极相通”吧。

 

保罗•安德鲁还与我讨论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他说,许多被我们视为所谓的“民族传统”的东西,其实正是我们祖先反传统的创造,而且也很可能是从外边的文化那里借鉴过来的。血统纯正的民族传统其实是不存在的。我们今天所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大韩民族的传统”、“大和民族的传统”,其源头都是枝桠纵横的。今天看似离经叛道的创造,若干年后,很可能成为传统,被我们的后代所推崇。我们既是继承传统的后代,我们同时也是创造传统的祖先。而如果没有创造出新的传统,我们就是不合格的祖先。

 

我之所以不避自炫嫌疑地引述我与保罗•安德鲁先生的交谈,就是想说明:第一,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纯粹的文化传统;第二,法古的根本目的还是创新;第三,文化的繁荣,必须在交流的态势下才可能实现。那么,在当前以及今后的若干年内,亚洲文化如何影响世界?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化如何互相影响?亚洲各国人民如何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创造出既是我们各自国家和民族的、又具有鲜明的东方艺术情调的新的东西来呢?我们亚洲文化有没有共同的基因?如果有,那么这些基因是什么呢?——还可以罗列出更多的问题,但解答这些已经列出的问题,我已经感到理屈词穷。我只能就我们亚洲的文化基因问题,谈一点我粗浅的认识。

 

儒家的学说在东亚地区有悠久的传播历史和深厚的基础,应该算做我们东亚地区的文化基因;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又由中国传播到东亚各国。放眼亚洲,不仅仅是庙堂林立,香烟缭绕,而且,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佛教的影响,可以说是早已深入千家万户,甚至像遗传因子一样渗透在人们的灵魂里。因此我想,亚洲的文化是与佛教分不开的。亚洲未来的文化建设,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亚洲新人们的心灵铸造与成长,依然应该在安详和谐的佛光笼罩下进行。

 

启发我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的原因是:一、去年九月、十一月两次去韩国全州,我都对韩国的学生们讲述过我的一个高叔祖的故事。


他大约出生于1870年。年轻时曾随大清国袁世凯的部队驻扎朝鲜。后来他脱离行伍,流落到全州金山寺做过和尚,上个世纪30年代时辗转回国。虽然还俗,但“高丽和尚“的称号却一直伴随他到老。他曾在上世纪50年代在我的故乡试种水稻。虽没成功,但却让我的那些祖祖辈辈耕种旱田的乡亲们大开了眼界。他回国返乡后一直过着独身生活。九十多岁时无疾而终。他的清奇、整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韩国讲述他的故事时,我感到眼前不断闪现着他在金山寺修行的情景,并且想到,2005年5月,我第一次到韩国首尔,晚上汉城大学的几位教授与他们的两个女弟子与我一起吃饭。饭毕,那两个女学生,一个敲鼓,一个高唱,演唱形式就是被韩国人民视为传统的“盼搜丽”,那激越的鼓声和高亢的唱腔,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沧桑和沉痛。这让我想起我的活到上世纪60年代的高叔祖,在河堤上一个人独自高唱的情景。与教授和女学生告别时,那个高唱的女生,赠给我一本书画册与一幅画。画册内容是该生父亲蔡元植先生用金粉写成的经文图照和若干高僧用汉字写成的诗赋,那幅画是达摩老祖“一苇渡江”图。


我去过七次日本,曾经三次拜访过爱知县知立市的称念寺,与主持和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通过和尚,结识了很多日本的普通百姓,感受到了日本民间的素朴生活。我与韩国、日本的交往,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而我最新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亦与佛教、与日本韩国有关。


我讲这些没有理论色彩的个人故事,本意是想说,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亚洲的文化交流应该建立在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上。我们亚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也应该依靠我们的共同的文化基因。我们应该在佛的荣光普照下,去营造安详和谐的社会环境,去发明创造至真至美的人文奇观,去陶冶宽容博大的道德情怀,然后让我们亚洲的灿烂文化映照全球。


■ 选自《莫言演讲新篇》文化出版社


往期精选:


莲花在佛教修行里的甚深寓意

辩机与高阳公主,竟是千古谣言!

【母亲节特辑】四月初八恭逢释迦牟尼佛圣诞,我们一起来念恩发菩提心

浴佛沐众生 ——慧日禅寺举行浴佛节慈悲心灵讲座暨蒙山超荐法会

爱得再深又怎样!下辈子再见,你还认识吗?

汉传佛教早晚功课殊胜的功德利益

修行路上护法神的重要性

佛教护身符佩戴完全指南,真的很重要!(最强护身符大解密)

念珠,不离!

一个能有效帮助抑郁自杀倾向者的神奇咒语 & 解冤结仪轨

用最先进的设备&尖端的科技做视频弘扬佛法,即是殊胜的法供养

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修法窍诀

别算命了,一起改命吧!

【清明专题】超度祖先,最最关键的方法是?

在寺院写超度牌位的重要性

恭逢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涅槃日:为何您的告别是在春暖花开之时?

令权威科学家敬仰,更多不可思议往生实例证明佛教修行真实不虚!

2019春夏最火的流行色绿色,在佛教修行里还有更深的密义

一个人能拥有多大福报,必然要有同等高贵的品格去承载

弟子求法应具备的资格

祖师的密义——参学的资格

一位僧人的表白——在师父身边做侍者的这些日子

当父亲病了的时候......(一位出家师父的真切感悟)

穿上那件义工服,三宝就已经在加持你了!

佛经里的女转男身是怎么回事?佛弟子为什么互称师兄

与古诗跨越千年的相遇——有德不孤

放下、放下,越急就越放不下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图片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


相关文章
· 出门在外,这样做处处皆是道场
· 号外号外~《文化释说》汉语有声书上线!带给您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 习近平: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 辩机与高阳公主,竟是千古谣言!
· 让佛陀降诞在我们的生命中
· 顶级科学家的终极梦想: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生活焦虑症?正念减压法快快用起来~
· 习近平眼中的中华文明
· 修行在人天增上的基础上千万别忘记这个!!!
· 恍然大悟!生命的路上,拼的是这个!
· 化此琉璃地,净君玲珑心
· 是教育、是宗教、也是科学!——诺奖提名科学家解读佛教“三位一体”
· 莲花在佛教修行里的甚深寓意
· 你是不是被你的执念控制啦!
· 「出轮回手册」—— 拆分十二缘起支
· 佛陀的“人间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地藏菩萨的大悲愿(绘画版)
· 水不需要人类
· 师父,佛教总是说苦,能改变造成苦的因缘吗?
· 【母亲节特辑】四月初八恭逢释迦牟尼佛圣诞,我们一起来念恩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