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皆善 就一切皆美
故 事
01
唐太宗问许敬宗:
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回答:
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
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的确,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人若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这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
只要自己路走得直,无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会他人的评说。
故 事
02
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两人的主张相差十万八千里,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后来王安石获胜掌握了实权,司马光从宰相宝座上被赶了下来。这时,皇帝询问王安石他对司马光的看法,想不到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
正因为如此,虽然司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并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的境地,得以从容地“退江湖之远”,吟诗作赋,锦衣玉食。风水轮流转,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王安石因为强力推行改革,招致太多人的攻击,皇帝只好就地免职,重新任命司马光为宰相。这时很多人向皇帝告王安石的黑状。皇帝听信谗言,要治王安石的罪,征求司马光的意见。想不到司马光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恳切地告诉皇帝: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陛下万万不可听信谗言。
皇帝听完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这就是:君子之争坦荡荡。
太虚大师有句名言是:“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人品是决定我们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的一种标志。学佛心地很重要, 有很多人最后就是靠着他的人品度过难关。一个人人品不好,佛的事业没有办法承担,魔考的关过不了,真正的佛法利益不会现前。
太虚大师有句名言是:“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每天要反省自己在人、事、物上做得如何。
所以四无量心是我们修行一个很好的标准,慈悲喜舍无量,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有一些是简单的,却是我们一辈子要去做的,而且你真做到了,马上这个心就放光了,光明就变了,功德也就变了。
我们的业障通过内心的这种洗涤而净除。真的要很虔诚的心,你每时每刻的那个心念,什么时候虔诚了,你的心马上就放光、会震动,你的业障就会消除,因此福德就会增上。
by:传喜法师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愿我迅速以此善
成就观音之大尊
一切众生尽无余
悉皆安置彼佛地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