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夏杜娟,冬雪寂寂溢清寒--
禅 师 简 介
道元禅师(1200-1253),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也是日本佛教史上最富哲理的思想家。俗姓源,号希玄,京都人。内大臣久我通亲之子,系日本村上天皇第九代后裔。十四岁就在比睿山天台座主公圆出家。1243年,应波多野义重之请,率弟子至越前(今福井县)开创永平寺,后成日本曹洞宗大本山。1247年,应北条时赖执权之请,赴镰仓说法并为其授菩萨戒,发明默照禅。
《普劝坐禅仪》传世悠远,道元禅师“只管打坐”的宗风平实稳健,于今世依旧契理契机。电影《禅》讲述了日本曹洞宗奠基者希玄道元禅师历经艰难参学、修行、悟道、弘法的故事。整部影片画面简洁,禅意浓郁,配乐也汲取了佛教音乐的元素,声画交融,意境深远。
(请欣赏影片,全长127分钟,建议在Wi-Fi下观看)
岁月悠悠 莫道悲情哀哀
生 之 时 当 生 死 之 时 当死
影片围绕着镰仓时代高僧道元禅师的生平展开。身为乱世之中的贵族后裔,母亲在他童年时代即病故,临终前,她说道:“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残杀,承受各种痛苦,无法摆脱死亡的痛苦?我希望你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解脱所有的痛苦。妈妈永远等着这一天。”年轻的沙门道元为了这样的信念西渡大宋,为了找寻这样一条解脱痛苦的道路。
身心疲惫的道元禅师遍访大宋,却见诸多名僧一心结交权贵,扩建寺院,直到遇见安贫乐道的天童山如净禅师,在他座下修行。如净禅师珍惜光阴,代佛行仪,不顾年迈住持禅堂:“即使屁股坐烂,大圣世尊决定的金刚坐,一定要一坐到底!”
就是这样的精勤,影响了一心求法的道元禅师,学成归国的道元禅师继承老和尚禅风,面对声名显赫的将军时赖,他的话语温润而犀利:“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死期一到,无论你是高官厚禄还是万贯家财,都救不了你。死亡,你只能够独自面对!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万般皆如是。”
万般皆无常,面对世间种种供养、敬奉,心地醇和的道元师徒,唯有辞谢。春日的樱花飘落在袈裟上、禅杖上,都不必停留,僧侣的木屐安然从容地走过。
黎明的禅堂,永平寺的僧众在微弱的烛光下坐禅,道元禅师留下了最后的开示:“生之时,当生;死之时,当死。”
佛 自 受 用 ,寂 静 安 乐
在影片里,为了吃饱饭而出家的俊了与曾经沦落青楼的欧林是受尽苦难大众的缩影,道元禅师对他们悉心教导。 禅堂里,道元禅师对他们殷勤嘱咐:“摒弃各种杂念,不思善不思恶,甚至连开悟本身都要舍弃,只管打坐,这就是佛自己受用的三昧。”
欧林在孩子去世以后请求出家,却为道元禅师拒绝,“佛门不是要问你的过去,首先你要舍弃对过去的执着,当你从执着中解脱,即使身在世俗,心境依旧清净。回京都做好你自己吧!”
他指点俊了担当厨房的典座之职,并引用一位老典座的教导,告诉他“三千诸佛,皆在厨房”。在中国时,道元禅师曾遇见了一位年迈的典座僧:“典座就是做伙房里的活吗?我觉得向您这样的长者,每天专心坐禅,研读古人的公案,才更好啊!”老和尚笑了笑:“看上去你是个聪明人,可是你还没有领悟到何为修行办道,似乎连字面的意思都不懂。”
修行不在别处,就在每一个当下,关注自己每一个细微的念头,保持正念觉知。道元禅师对弟子的指点,颇合符那位老典座的开示——“修行办道就是,遍法界不曾藏。”一切只是现成,无所隐藏,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青山何处不道场。
正如道元禅师最著名的偈子
春花秋月夏杜娟
冬雪寂寂溢清寒
一切本是寂静安乐
所有的纷扰
不过是水中的如幻月影
时有漂流 时被乌云所覆
但皎皎秋月 湛然常住
--道元禅师--
回 向
愿我迅速以此善
成就观音之大尊
一切众生尽无余
悉皆安置彼佛地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