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你的大脑是不是被境转了
很多时候,真正困扰人们的,并不是外部环境,也不是别人的评论,而是自己本身的执念。执念,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有了这种思维之后,自己的大脑就固定住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会从一个角度去思考,不懂得变通。往往就导致当事人抓住细枝末叶不放,而忽视了眼前的整棵大树。
一天,无德禅师写了两句话要求他的门徒学僧去参究。这两句话是:“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于是弟子们议论起来。第一个弟子说:“因为他穿了雨衣。” 第二个说:“这一定是一阵局部雨。有时碰上这种雨,马背的这边淋了雨,那边却是干的。这两人中有一人没被雨淋也没什么稀奇啊!”。第三个弟子得意地说:“你们都错了。明明是绵绵细雨,怎可说是局部的阵雨?一定是有一个人走在屋檐底下。”
如此你一句,我一句争论不休。
无德禅师见时机已到,就对大家说道:“你们都错了!因为你们对‘不淋一人’执着得过分了,当然就争论不休。由于你们各据一方,对于圆融的真理就越来越远。”
“其实,既然是‘不淋一人’,不就是明白告诉你,两人都在淋雨吗?”
“谈禅”,不要只从问的方面回答,还要从不问的方面去体会。如果只从问的方面去回答,就落入了陈旧的思维,陷入了自己的执念,也就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明白从全局考虑问题了。
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只是从一个角度去考量,不懂得打开自己的思路,就往往会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误,重走之前走错的路。
要想摆脱这种困境,需要的就是拓宽自己的思路。像参禅人,要懂得禅并不是简单的问答,有些问题不一定要回答,有些回答也未必就一定是对方问的。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地了解了什么是禅。
而普通人,就要靠努力学习了。用知识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在遇到事情时,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看待事物,摆脱困扰自己的执念。
对于执念我们应该怎么去转变?
有一位师父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狼,这个狼会把我们吃掉。徒弟就问:师父,那怎么让这个狼没有力量?让这个狼长不大呢?师父说:你不要喂它好吃的,不要喂它食物啊。我们学佛就是要靠向佛这边,心能转境直通如来,心被境转就糟糕了。
我们看到别人不顺意的时候,里面有没有我见?有没有我执?如果我执是没有的,那你就像面对镜子一样。你把对方当实有的,说明你有自我的实有的执着, 这外在都是考验你修行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有真的修行,你能无我见,他那不就假的一样的。面对假的你有什么气可生?你不知道你以为那个是真的,你把他那当真的,是因为你执着自己是真的。执着自己是真的,就是我执,我是真的,众生是真的,业力是真的,这是没有正知正见。
回 向
愿我迅速以此善
成就观音之大尊
一切众生尽无余
悉皆安置彼佛地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