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十六(1)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 二十六

2018-11-18 06:01: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乾隆版大藏经》

 
图片

《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全藏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7168卷,共用经版79036块。


图片

大乘般若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 卷第三十六(1)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二十六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有为若无为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
  “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有为无为,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有为无为增语?此增语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有为若无为增语是菩萨摩诃萨?”
  “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有漏若无漏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
  “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有漏无漏,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有漏无漏增语?此增语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有漏若无漏增语是菩萨摩诃萨?”
  “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生若灭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
  “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生灭,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生灭增语?此增语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生若灭增语是菩萨摩诃萨?”
  “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善若非善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
  “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善非善,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善非善增语?此增语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善若非善增语是菩萨摩诃萨?”
  “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有罪若无罪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
  “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有罪无罪,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有罪无罪增语?此增语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有罪若无罪增语是菩萨摩诃萨?”
  “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有烦恼若无烦恼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
  “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有烦恼无烦恼,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有烦恼无烦恼增语?此增语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有烦恼若无烦恼增语是菩萨摩诃萨?”
  “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世间若出世间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
  “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世间出世间,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世间出世间增语?此增语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世间若出世间增语是菩萨摩诃萨?”
  “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杂染若清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
  “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杂染清净,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杂染清净增语?此增语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杂染若清净增语是菩萨摩诃萨?”
  “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属生死若属涅槃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
  “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属生死属涅槃,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属生死属涅槃增语?此增语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属生死若属涅槃增语是菩萨摩诃萨?”
  “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
  “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在内在外在两间,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在内在外在两间增语?此增语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增语是菩萨摩诃萨?”
  “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可得若不可得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
  “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不可得,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不可得增语?此增语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可得若不可得增语是菩萨摩诃萨?
  “世尊,色等法及增语,色等常无常等法及增语,既不可得,而言色等法增语及色等常无常等法增语是菩萨摩诃萨者,无有是处。”

  佛告善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现,色等法及色等常无常等法不可得故,色等法增语及色等常无常等法增语亦不可得;法及增语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亦不可得;菩萨摩诃萨不可得故,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学。
  “复次,善现,汝先所言‘我不见有法可名菩萨摩诃萨’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现,诸法不见诸法,诸法不见法界,法界不见诸法,法界不见法界。
  “善现,法界不见色界,色界不见法界;法界不见受、想、行、识界,受、想、行、识界不见法界。
  “善现,法界不见眼处界,眼处界不见法界;法界不见耳、鼻、舌、身、意处界,耳、鼻、舌、身、意处界不见法界。法界不见色处界,色处界不见法界;法界不见声、香、味、触、法处界,声、香、味、触、法处界不见法界。
  “善现,法界不见眼界、色界、眼识界,眼界、色界、眼识界不见法界;法界不见耳界、声界、耳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不见法界;法界不见鼻界、香界、鼻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不见法界;法界不见舌界、味界、舌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不见法界;法界不见身界、触界、身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不见法界;法界不见意界、法界、意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不见法界。
  “善现,法界不见地界,地界不见法界;法界不见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界不见法界。
  “善现,法界不见苦圣谛界,苦圣谛界不见法界;法界不见集、灭、道圣谛界,集、灭、道圣谛界不见法界。
  “善现,法界不见无明界,无明界不见法界;法界不见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界,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界不见法界。
  “善现,法界不见欲界,欲界不见法界;法界不见色、无色界,色、无色界不见法界。
  “善现,有为界不见无为界,无为界不见有为界。何以故?善现,非离有为施设无为,非离无为施设有为故。
  “善现,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都无所见。于一切法无所见时,其心不惊不恐不怖,于一切法心不沉没亦不忧悔。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色,不见受、想、行、识;不见眼处,不见耳、鼻、舌、身、意处;不见色处,不见声、香、味、触、法处;不见眼界、色界、眼识界,不见耳界、声界、耳识界,不见鼻界、香界、鼻识界,不见舌界、味界、舌识界,不见身界、触界、身识界,不见意界、法界、意识界;不见地界,不见水、火、风、空、识界;不见苦圣谛,不见集、灭、道圣谛;不见无明,不见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不见欲界,不见色、无色界;不见有为,不见无为;不见贪、瞋、痴,不见贪、瞋、痴断;不见我,不见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不见声闻,不见声闻法;不见独觉,不见独觉法;不见菩萨,不见菩萨法;不见佛,不见佛法;不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如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都无所见。于一切法无所见时,其心不惊不恐不怖,于一切法心不沉没亦不忧悔。”
  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心不沉没亦不忧悔?”
  佛言:“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普于一切心、心所法不得、不见,由此因缘,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心不沉没亦不忧悔。”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其心不惊不恐不怖?”
  佛言:“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普于一切意界、意识界不得不见,如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其心不惊不恐不怖。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都无所得,应行般若波罗蜜多。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处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名,不得菩萨,不得菩萨名,不得菩萨心。善现,应如是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令于般若波罗蜜多修学究竟。”



图片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慧日法宝”

图片

相关文章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十五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二十五
· 生命是有自己的因果
· 梦老谈地藏三经的修行法门, 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 百年悲心缅怀佛门耆宿梦参长老——“一生的梦因缘”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十四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二十四
· 学要
· “传承的金线" | 大佛寺,一切的起源
· 三人同做一梦,苏东坡的前世不简单
· 佛法带你穿越古文明:祖先留给我们一份大礼--“生命升华的天梯”
· 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十三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二十三
· 有心无心,唯圣人善用之
· 信吧,有佛菩萨在呢!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十二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二十二
· 好名
· 这一回,你押宝押对了吗?
· 谁在以自己的功德承担众生的业力?
· 终极揭密!世界各大古文明中圣树和人首兽身的神秘寓意!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十一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二十一
· 愚之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