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之师
文殊菩萨
嗡 阿惹巴匝呐德
中国人共同的本尊就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菩萨常住我们中国五台山
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之师
在佛法僧三宝里代表法
法为诸佛菩萨之母啊
众生离苦得乐
破除无明就要有文殊师利菩萨的大智慧
1
— 文殊菩萨五字真言 —
文殊菩萨五字真言,嗡 阿惹巴匝呐德。是几个字?七个字,为什么叫五字真言呢?原来这个五字真言指的不是这几个字,是指的后面那个“德”,这个“德”要发五个音。嗡阿惹巴匝纳德德德德德,是这个意思,这五个德是代表五方五步佛,所以叫五字真言。
文殊菩萨五字真言加持力非常大,如果念一遍,就等于念了三藏十二部的功德;念两遍,诸佛菩萨都会听闻到,都会现身加被;念三遍,文殊菩萨就给你来摩顶了。我们念的时候感觉感觉哦,把这个业障去除,然后感受文殊菩萨五字真言的加持。
2
— 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文殊菩萨 —
为什么念了这么多声文殊菩萨心咒也没看到文殊菩萨,那是你没有看到,其实文殊菩萨早就在了。我们生生世世所造的罪业若有形,尽虚空亦不能容受,我们业障是很重的,正因为我执法执太重,所以我们要多念,多念一句多消除一些无明,就像净土宗里所讲的“清珠落于混水” ,这个混水不得不清啊,滴久了之后就会整个变清了。
3
— 请问文殊菩萨是怎样发菩提心的 —
《佛说文殊菩萨授记经》里, 有一位菩萨问佛陀,您这样赞叹文殊菩萨,请问文殊菩萨是怎样发菩提心的?世尊再再劝请,文殊菩萨 就说,在无量劫前,文殊菩萨是一位非常聪慧的少年。闻佛说法之 后,他跪在佛面前说:每一个众生皆有佛性,我也有佛性,我必然有一天会成佛。当时那位佛陀赞叹, 天雨妙华。
无量劫前文殊菩萨就知道自己有佛性,知道自己必然成佛,为了成佛要好好修行。请问我们在座的男女老少,有没有佛性?(众答: 有!)我们有没有一天要成佛? (众答:要!)我们要不要好好修?(众答:要!)有佛性不做佛,甘愿堕落,这岂不冤枉?所以我们要学文殊菩萨,要有大丈夫之 气,“彼亦丈夫我亦然”,诸佛是大丈夫,都已经证菩提了,我们都有佛性的,我们也应该走好这条正等正觉之道。 修行是断恶修善,堕落是因恶业而堕,我们求解脱是靠至善圆满,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4
— 文殊菩萨是我们中国人的本尊 —
我昨天读的就是这个经《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师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我一去朝五台山的时候,第一站就是在太原崇善寺,最当中就是塑的文殊菩萨。然后抬头一看,大殿上一个大窟窿。为什么?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时候,飞机上扔炸弹,炸弹把大殿砸了个洞,“咚”的掉在文殊菩萨面前,结果炸弹纹丝不动,炸弹不敢炸,你看佛菩萨威德力大不大!这个到现在还可以看到的,你们去太原崇善寺,现在大概修起来了,但是补的痕迹还有,很大一个补洞,就是这么厉害!我陪师父朝五台山,第一个就是见千臂千手千鉢千释迦文殊菩萨。
文殊五字咒,诵这个咒一遍,就等于看《大藏经》一遍,你看这个功德大不大!今天我们首座大和尚开示我们,如果有的人念经的时候,这个字不认识怎么办?跳过去还是怎么?合掌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可以这样。佛陀所讲的法,这个字你不认识,也可以念“唵 阿惹巴札那德”。但有的不熟,以后都要学起来“唵阿惹巴札那德”。
文殊菩萨是我们中国人的本尊,所有在中华这片土地上生的要修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其实就是阿弥陀佛,般若就是光明,就是甘露,是遍照的,无量光、无量寿的。
5
— 文殊菩萨开显我们的本来面目 —
我们现在都是人格化的我,这是累劫来业障的相续,这个五蕴聚是不清静的,所以我们就障住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文殊菩萨来给我们开显,不仅仅每个众生都在这个金刚性海之中,甚至就是十方一切诸佛,也就犹如在这个钵中一样。所以文殊菩萨现出千臂、千手、千钵、千释迦,每一释迦又现百千万亿身。所以十方微尘数佛,都在文殊菩萨的这个智慧的、金刚性海之中长养着,就犹如在他那个宝钵当中一样,那更何况我们每个人呢。
6
— 文殊菩萨是怎样修行的 —
文殊菩萨在众生面前主要代表法,同时也以善知识的形象来启发我们的菩提心,启发我们的大乘心,启发我们空性的般若正见,文殊菩萨其实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智慧身体。
当我们回光返照观察自心时,会发现心外一切境皆唯心所现,如果可以超越时空,超越有形,不依色声香味触法,不依眼耳鼻舌身意,而照见五蕴皆空,那我们当下就可以见到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修的是观音法门,在《楞严经第六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中,文殊菩萨亲口如是宣说。佛陀问文殊菩萨,二十五位菩萨及阿罗汉各自宣说了其修行成就法门,你看哪个法门更符合阿难尊者和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基。文殊菩萨回答,法是无有高下,但耳根圆通更对众生机,并且往昔我也是修此法门而成就的。
众生苦难的根本是知见太狭劣,烦恼太多,所以文殊菩萨出来证明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就是说此处众生的耳根最利。我们的修行,要学习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前面而看不到后面,耳朵却能听到四面八方,六根中耳根法门最对此方众生的根器,所以从能听音声的“闻性”下手,听到声音的当下回光返照——谁在闻?找出能闻的闻性,性本身就是无上道。如果你的耳朵跟着声音去了,就是凡夫;一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自性就是佛,一念反闻就是一念佛,念念反闻念念是佛。
所以文殊菩萨这样亲自出来给我们证明,学习观世音菩萨从闻性上修行,本师释迦牟尼佛也认可,说“如是如是”。从耳根起修,“一根归元,六根消殆”,真正地有一根回到了佛性,其他的根也都会有这个功能,所以自然地达到“都摄六根”的作用。
7
—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化现的人间净土 —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化现人间的净土,是幻化的智力所显,是文殊菩萨的愿力所化,在我们人间接引众生。所以来到五台山的人,要思惟文殊菩萨所教导我们的这些道理。否则的话,我们来朝山了,见到文殊菩萨了吗?自古以来,大家来朝圣都想见到文殊菩萨,乃至文殊菩萨也有这样的愿:“住在我五台山修行的,都会让他得道的。”所以我们这里的师父不管严寒酷暑,都会在这边安住着。甚至冬天封山,千里冰封,一片琉璃世界,大家都在这里默默的,静静的,与文殊菩萨好像守着誓约一样。
8
— 向文殊菩萨忏悔,获得我们的新生命 —
愚昧是有罪的,贪心是有罪的,瞋心是有罪的;我们一天是凡夫,贪瞋痴不断,我们一天就是一个罪人。我们的祖先只要是有贪瞋痴的人,他们就是有罪的。所以我们祈求文殊菩萨给予我们智慧,消灭我们的贪瞋痴,忏悔我们的贪瞋痴,忏悔我们由贪瞋痴所造的罪业。替我们的祖先,替我们的子孙,替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向文殊菩萨忏悔,也向文殊菩萨发愿,来亲近他老人家。从祂身口意清净的功德当中,获得我们的新生命。
9
— 告诉你怎样才可以见到文殊菩萨 —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愿力所化现的净土。古往今来,朝五台想亲见文殊大士者无数,得见菩萨者少。
五台山塔院寺大藏经阁正中门顶上至今挂一木匾,上书清乾隆帝御笔绝句一首“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
两塔,指的是塔院寺释迦佛舍利塔(大白塔)和文殊发塔。但是乾隆皇帝到塔院寺时,大白塔巍然屹立,发塔已经看不到了。所以他说:“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此处的名言是指《华严经》中“宝塔毕竟化为尘”,再美的塔,终有一天也会破败,变成尘埃。这世间的一切皆是“既成必坏”,从山河大地、富贵钱财,到个人的身心健康、名誉地位,皆是成而必坏,刹那间转头空。
“若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如果来到五台山,还以相来见的话,想看到释迦佛的舍利、文殊菩萨头发的话,那么此人既看不到文殊菩萨,也看不到世尊。
譬如日轮,普照世间,净水器中,影无不现。太阳映现水中,只要容器中有水,太阳就会映现其中;容器打破了,太阳的影子就不见了,实际上太阳没有来去,只是容器破了。这是比喻我们众生,不具法器,执象而求,咫尺千里,不具法器就看不到文殊菩萨。
虽然来到五台山,要把山石树木都当成文殊菩萨一样恭敬。但我们内心清楚这些都是假有、是幻有、是名字有、是名言的有,诸法无自性,无自性空。慢慢地若能超越有形的山石树木,不以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如果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当下就见到文殊菩萨了。
10
— 称念文殊菩萨名号
功德超过十方三世一切佛 —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里面弥勒菩萨赞叹文殊菩萨的时候,他跟善财说:文殊师利,所有大愿,非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能有。善男子,文殊师利童子,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善男子,文殊师利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菩萨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名称普闻十方世界等。还有《大宝积经卷第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里面也讲到:若人称念文殊菩萨名号,功德超过忆念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名号。我那个时候就想,文殊菩萨是菩萨,为什么超过十方诸佛呢?
释迦佛陀是化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应化人间,有生有灭的,不是所有众生想见就可以见到的,他是这一世的教主。但是真正的佛陀是不生不灭的,我们怎么见这个不生不灭呢?通过法,文殊菩萨是代表法。在《大宝积经卷第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里面讲到他是诸佛之师,是菩萨之母,无量无边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修行者,没有一个不依赖法的,法就是他的父母一样,所以文殊菩萨代表法!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参善知识,一路上善知识经常会跟善财童子说:你能够出来参学都是因为文殊菩萨加持!所以文殊菩萨在我们众生面前同时也是以善知识的形象来启发我们的菩提心,启发我们的大乘心,启发我们空性的般若正见,这是文殊菩萨不共的。
11
— 文殊菩萨教了我们什么 —
文殊菩萨教我们做什么呢?嘱托我们什么?教我们第一个是厌离世间。我们自己应当回顾一下,我们对这个世间相是留恋吗?是厌烦吗?是要脱离吗?是要了却吗?当然我们诸位道友都是想,有出家的,还有没出家在家的,四众弟子都要想离苦得乐。离苦得乐就是解脱,那你就应该照着菩萨教导认识这个世界。
当你认识这个世界之后,生起一种厌离心,要脱离这个世界,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苦,要把这个世界所有一切苦难,乃至咱们认为幸福的,其实也都是苦难都要认识清楚,这样我们就没有贪恋心,就能生起出离心。
光出离心还不够,你还得发大悲心。自己出离了,把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界的苦难给一切众生讲,让一切众生也脱离这些苦难。这就发出离的同时还要大悲,这两种都要靠智慧,得向大士学习,我们就学习文殊师利菩萨,得有智慧,得有般若。若没有智慧,没有般若的时候,你厌离心是不会强的。有了智慧,认清楚这个世界全是苦的。
12
— 学习文殊菩萨,有大丈夫之气 —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谁之智慧 离二障云 犹如净日极明朗
所有诸义 如实观故 胸中执持般若函
诸有于此 生死牢狱 无明暗覆苦所逼
众生海中 悲同一子 具足六十韵音语
如大雷震 烦恼睡起 业之铁索为解脱
无明暗除 苦之苗芽 尽皆为断挥宝剑
从本清净 究竟十地
功德身圆 佛子最胜体
百一十二相好庄严
除我心暗 敬礼妙吉祥
嗡 阿惹巴匝纳德
这部《文殊礼赞》的缘起非常殊胜。
当时印度有500位大班智达,他们同时于夜梦中听到了礼赞文殊菩萨的偈颂,并记录下来。第二天,当班智达们分享偈颂时,竟然发现500人所记内容完全一致!于是认定此偈是在文殊菩萨加持下所得,命名为《文殊礼赞》,后来这个偈颂从印度传入中国。
在《佛说文殊菩萨授记经》中,佛陀对着天龙八部、声闻缘觉、十方菩萨说:若有众生称念十方诸佛名号,不如一念文殊菩萨的功德大。
因为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之师,想要成佛,必得称念文殊菩萨。就如佛教中,佛像不能供在经书之上,必须要把经书供在佛像上面,这才如理如法,因为经书是诸佛之母。
据《悲华经》记载,无量劫前,文殊菩萨曾是一位非常聪慧的少年。闻佛说法之后,他跪在佛前说:每一个众生皆有佛性,我也有佛性,有一天我必然会成佛!当时十方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妙华。
在无量劫前,文殊菩萨就知道自己有佛性,知道自己必然成佛,为了成佛要好好修行。在坐的男女老少,也有佛性,要成佛就要好好修行。有佛性不做佛,甘愿堕落,岂不冤枉?
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所以我们要学习文殊菩萨,有大丈夫之气。“彼亦丈夫我亦然”,诸佛是大丈夫,都已证菩提,我们都有佛性,也应该走好这条断恶修善、正等正觉之道。
13
— 时间是业心显现的相续 —
我们人间的时间,动物里面螟蛉不知冬雪,它的一生就是几个月;更小的微生物,只有几分钟的寿命,几分钟对它来说就是很长远的。兜率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再往上有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千六百年,每一层天的时间都不一样。说明时间的概念,是我们众生的业心所现出来的。 我们的业心,在外面去看空间和时间的时候,应当回光返照来看我们心。我们心外一切境,唯心所显,也是心的一种业力的外显,彰显出来的。时间是众生不同的业心,所显现的一种相续,而且时间也是不存在的,也毕竟是空啊。
14
— 文殊菩萨就是善知识 —
《宝积经》当中有说:“若有得闻文殊名者,皆当成佛,唯除已入离生之位。”他就是说,有一些他已经像地藏菩萨发的那个心愿,他实际上已经不是凡人了。除这些之外,又云:“若有得闻文殊名者,是则名为面见诸佛。若有受持百千万亿诸佛名号,不若受持文殊室利一菩萨名。福多于彼,何以故?以彼等佛所做一切利益众生事,不及文殊一时所做。”
这个很奇特的,这个就得悟,我都悟了好多年想不明白,想啊想啊想,有时候忽然明白了,忽然明白就见到文殊菩萨了,你见到文殊菩萨就面见诸佛了,也就是说文殊菩萨这关你过不去,你是见不到佛的。很多这世间说我是念佛的,你知道佛是什么吗?没有善知识给你讲,你知道佛是什么吗?文殊菩萨是谁?就是善知识。所以如果你能见到善知识,则为面见诸佛啊!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二十七位拜到观音菩萨的时候,观音菩萨先是赞叹,看到善财,他就赞叹他师父:“善财啊,都是你师父文殊菩萨的力量。善财童子见到观音菩萨了之后也是欢喜踊跃,合掌谛观,目不暂瞬,作如是念: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无尽灯具;善知识者,一切智门;善知识者,智海导师;善知识者,至一切智,助道之具。”一切智就是佛,能够成佛的最重要的因缘,大因缘就是善知识。
15
— 来朝我山者,迎迎一千,送送八百! —
古德有言:人有诚心,佛有感应。
传喜法师出家第一天,恩师悟公上人就带他朝圣五台山。传喜法师至今念念不忘,他说:「我师父说:文殊菩萨的大愿, 来朝我山者,迎迎一千, 送送八百!」
自那以后,传喜法师看着每一位虔诚来朝五台山的人,就像看到文殊菩萨一样。
在五台山大宝寺,法师宣讲《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师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时,再次提到文殊菩萨「迎迎一千,送送八百」的大愿。
为什么说「迎迎一千」呢?
来朝山的人,秉持着向善之心,克服千难万险来朝拜五台山,文殊菩萨早早就在那里等待你了!
文殊菩萨有没有接你一千里?有啊,早就在你心中了!
那么「送送八百」呢?
朝山结束的时候,人们往往说:「我回家了,文殊菩萨再见,五台山再见!」流着泪回去了。
但一上火车,就买鸡鸭鱼肉,该吃啥吃啥,当初来朝圣的虔诚烟消云散。
文殊菩萨无来无去,我们却有来有去,八百里之内就把文殊菩萨抛在脑后了。
我们要好好地思惟:为什么文殊菩萨说,“迎迎一千,送送八百?”
难道文殊菩萨有分别心吗?不是的,实际上我们回家的时候,早把文殊菩萨忘掉了,又回到自己轮回的家中,继续扮演生活中的角色。
往期回顾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慧日禅寺法务流通官方淘宝店
https://huiriliutong.taobao.com/
慧日禅寺流通官方微店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大觉堂法务流通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精华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