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观音菩萨出家日 |知道吗?祂代表十方诸佛时刻照应着你

2020-11-04 00:18: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图片

观音赞

观音大士,

悉号圆通,

十二大誓弘深,
苦海渡迷津,

救苦寻声,

无刹不现身。

图片


图片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菩萨救苦寻声、无刹不现身的慈悲精神,使观音信仰从印度而来,在中国形成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盛况,并缘结四海,成为“大半个亚洲的信仰”,在世界各地深深扎根。


汉传佛教认为,观音菩萨生日为阴历二月十九日,出家日为九月十九日,成道日为六月十九日,在这三个重要的节日,各地都会广开山门,举行隆重法事,以纪念观世音菩萨慈心悲愿,倒驾慈航,三轮示现,普门救度的不思议精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能量有多大


观世音菩萨愿力弘深、智慧广大、三身圆满,《悲华经》中观世音菩萨发如是大愿:“愿我行菩萨道时,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免此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观世音菩萨随类化现,有求必应,如月映千江。对于观世音菩萨而言,救苦救难不分时节,“手内杨枝不计秋”,四季常春没有肃杀之气,永远充满慈悲长养之气。佛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威德之力,众生就是有再多再大的苦恼,只要称观世音菩萨名号,都能有求必应。地藏菩萨想要度尽地狱众生,令众生究竟成佛,所以把观音菩萨的心咒“嗡嘛呢呗美吽”时刻挂在耳边。


图片


一位在家人欲为母亲治病,称礼拜诵经毫无效果,印光大师回复说,如果你至诚母亲的疾病反而没痊愈,“光当瞎眼,天地当易位,日月当倒行”。可见观音菩萨功德巍巍,至诚礼拜、称念,无业不消。


印光大师也多次回复信众问题时称,“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文钞续编 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应生惭愧心、生忏悔心,自然会得到佛加被,业消、身安。如果病苦非常剧烈,不能忍受的,应该在早晚念佛回向之外,专心致志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在危急之际,如果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立即得到菩萨慈悲护佑,使人脱离苦恼而得安乐。”(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一切诸佛悲心的总集


观世音菩萨虽然是以菩萨的身份在南赡部洲弘扬佛法,但在佛经中早已授记其为古佛再来。如《大悲心陀罗尼经》中云:“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


经中说,菩萨无量劫前久修菩提已证得佛果,号正法明如来,因悲愍轮回众生,果地不舍因行,特意倒驾慈航来此娑婆世间,再次修持广大普贤妙行,所修福慧功德深如大海、广如虚空,此等功德专为救拔众生苦难。


图片


观世音菩萨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十方诸佛悲心状态的人格化,代表一切诸佛悲心的总集。祂是不分内外的,所以“千处祈求千处应”。菩萨来世间,和其光,同其尘,跟我们同事、爱语。虽然示现我们人的形象,表现得跟我们一样,但是菩萨的内在境界是不同的。


菩萨悲悯众生,不忍众生苦,不是这个世界有吸引力,让祂不要极乐世界了,而是“不违安养,还入娑婆”,内心极乐世界的境界不动不摇,同时又能够在娑婆世界不丧失正觉。菩萨虽然来到娑婆世界,但是祂并没有离开极乐世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为什么要出家


我们纪念观世音菩萨的出家日,每次都要思考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为什么要出家?也因为这样的日子,出家这个话题变得更加神圣、更加深邃。


观世音菩萨出家,是因为看到了这个所谓的“家”的虚伪性。轮回的波涛里没有一样东西是固定的、是所谓真实存在的。我们耳朵听到的是过去式的,眼睛看到的是过去式的,我们感受到的也是过去式的。我们根本不知道现实是什么,只不过通过感观去感受内外的世界——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就通过这些作出判断。而所有的这些判断,因为参照是狭隘的、有色的,所以它也不真实,最多就是盲人摸象,只知其一而忽略了绝大部分的真相。


图片


出家,就是把“我”消灭,用智慧的生命去替换低级的、分别心的、小我的生命。发心出家,获得剃度,剃除的除了须发更是烦恼。这一行为最终的目的,是超越低级状态的肉体的我,进而抵达生命真正的觉悟。肉体的“我”有生老病死,感情的“我”有喜怒哀乐。要超越生老病死的罗网,摆脱喜怒哀乐的缠缚,不仅要体悟不生不灭的大道,更要学习圣贤,发起同体大悲的菩提心——住持三宝,广化众生,令佛法不灭。


图片


与出家人相比,世上再没有更高贵的身份了。北宋仁宗皇帝曾赞叹:“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清朝顺治皇帝曾说:“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佛陀也多次提到出家功德,如《佛说出家功德经》云:佛告阿难:“于此一日一夜清净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间之乐。最后人中,生福乐家。壮年已过,诸根熟时,畏于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支佛。”《贤愚经》中云:“布施之报,福有限极。出家之福,无量无边。又持戒果报,五通神仙,受天福报,极至梵世。于佛法中出家果报不可思议,乃至涅盘,福故不尽。”




图片
结束语

值此殊胜日,我们持清净心、发广大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念佛诵经、吃素放生、供灯持咒、顶礼供养,修持慈悲心与菩提心等任一善法,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祈愿正法永住、世界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诸善知识身心康泰、弘法利生事业无碍!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图片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  




相关文章
· 修行的快乐,你能想到吗?——《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六课
· 【画话】你对出家有啥奇怪的误会?——恭迎观音菩萨出家日
· 梦参老和尚:念佛哪有那么容易?
· 【佛典故事】斋戒自守 获胜如佛
· 修行帮你摆脱深渊,觉悟让人找到尊严
· 莲池大师:求之不可得,却之不可免
· 为什么福报也会成为远离佛法的因?
· 印光大师:应当怎样使用财富才可获不可思议的功德?
· 对于解脱,这样才能变得更有把握
· 梦参长老与忏云长老回忆倓虚老法师
· 【佛典故事】瓜熟彻蒂甜
· 只有追求解脱的生命才会是一场盛宴
· 聆听莲座下:闻法笔记之《在此等待》
· 修行到底站哪边?当心小心被晒干!
· 寺院拾趣:南瓜在住山……
· 佛陀一生的事业,完全展现在《普门品》里
· 法语图|佛菩萨能不能帮到你,也是今天的你决定的
· 【佛典故事】船筏譬喻
· 梦参长老与忏云长老回忆能海上师
· 修行就是不要挑,也不要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