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些智慧法语叩响心扉,涤荡坛场

2020-10-16 01:47: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盛世·法筵



图片
图片

智慧引领时代

风尚

图片
图片


盛世法筵,僧才璀璨,2020年10月10日至11日,五台县首届佛教讲经学习交流会已于五台山文殊寺圆满落下帷幕。


法音宣流,俨然未散。回眸法会,尽在眼前。法师们妙语连珠,一时法音嘹亮,悉在耳旁。


今天我们将荣获优秀奖的诸位法师的精彩开示恭摘整理,以飨大众,祈愿世尊究竟一代时教传播人间,同蒙慧露,普种莲因。



图片



图片

优秀奖

图片


01

图片

释义信(女)


法师1967年生,1995年剃度,2004年受戒,现任寺院当家,宣讲的题目是“如何安顿身心”,法师讲到安顿身心的重要性和意义,凡夫众生被业力牵引,迷惑颠倒,烦恼重重、被六根触动身心,不得平静,在轮回的苦海里头出头没、痛不欲生。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安顿身心之法,就是要带着我们从烦恼的此岸到达寂静、涅槃的彼岸。


图片


法师称,佛在经典中讲到戒律的重要性,严持戒律、守身如玉,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有罪则忏悔,忏悔则安乐。


心,魔王之居所,心若随相转,分别即轮回,取舍乃无明,迷梦无始终,生死无出期。修行者要用临终前的心去衡量我们平时的起心动念,因为一切贪婪或者恐惧在死亡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在死神面前都会展现出我执,牢记死亡、面对死亡、接纳死亡 ,此为修行者安顿身心的最好法器。


02

图片

释照慧(女)


来自天宁庵的照慧法师,1972年生人,1991年出家,1993年受戒,现任寺院副寺,宣讲的题目是“如何安顿身心”。


法师引用六祖惠能大师的《无相颂》来逐步阐述如何通过修行了脱生死。法师称“无相”顾名思义就是不着一切相,六祖传的是见性法门,直指人心。


法上没有钝和渐的区别,但迷和悟有先后快慢。这个直指人心、见性的法门,冥顽不化的众生是不会了解的。佛陀说法虽有八万四千法门,最后的理上都是回归我们的自性。


生死轮回是我们自己造作的,我们举心动念所造作的一切都决定着我们生命的未来走向,我们曾经做过的一切善业会让我们轮转善道,所做的一切恶业会驱使我们堕落到恶趣。所以如何解决我们的生死、轮回的路如何止息,要看我们的当下如何修行。若能认识本心、识之本性,就如同太阳照在虚空,内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事物欢欢喜喜、自自在在,便可安顿身心。


03

图片

释净柱


释净柱法师1965年生人,2000年出家,2004年受戒,现任翰林寺住持,法师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佛经历,援引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来阐述“如何安顿身心”。


法师称如何安心,要先找到心,认识心,佛陀四十九年讲法,每一个法门都是讲心。生、住、异、灭是事物的特性,人都经过生老病死,我们都在生生灭灭中活着。如果能从生灭中超越,识得不生不灭就离觉悟不远了。


我们现在六根所用都是心的作用、心的妙用。用错了心,就有六道、有轮回,有轮回就有苦难。


04

图片

释心悟(女)


来自五台寺的心悟法师,1972年生人,2014年出家,2016年受戒,曾任五台寺当家师,宣讲的主题是“如何依教修学”。


法师援引的经典是《八大人觉经》,法师称依教修学就是依教奉行。佛告诉我们觉悟的思想、觉悟的方法,如果能如是修学,必能成就无上佛道。


佛首先讲的就是世间的本来面目和我们生命的处境,我们生存的外在世界、自然环境和我们自身的生命都是无常的,因为世间在不断地生灭变异之中,现在的地震、海啸、疫情都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不恒长性,变异性,再看我们的身体就身苦、老苦、病苦、死苦,从生到死一刻不停地在变化,因此我们生存的世间、我们的生命是有缺陷的,因为有缺陷,不满足、遗憾、悲观,种种的负面情绪,自然就产生苦,这就是佛让我们觉悟的世界和生命的真实面目,佛告诉我们一个真相,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所有的存在都是短暂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图片


佛让我们看到真相,就是在破除我们对这个世界和生命实有的执着,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就像河流一样,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起伏不断,没觉悟前每一个念头是贪念、是嗔念、是痴念,都是轮回的因,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机器,不断地在造作生死轮回的苦果。


如果我们觉悟到这世间和生灭的无常性、非实有性、毁灭性、不真实性,不再起种种的贪念、嗔念、痴念,身体不再造作种种的业,就会从生死轮回当中解脱出离,这样就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05

图片

释妙灯


释妙灯法师,1961年生人,1983年出家,1983年受戒,现任福川寺住持,宣讲的主题是“如何利益众生”,法师从五个方面向大家讲解了利益众生的要点。


第一、面对普通人要多宣传佛法的好处;

第二、以身作则,勤修戒定慧,力求在度众生的现实生活中以利佛法之助,以求自己践行开悟,而为众生做榜样、做楷模;

第三、要破邪,催伏外道邪说,使如来真实义如日中天,禅明心道,从而使更多的众生真正能够破迷开悟,见性成佛;

第四、具有菩萨行的大乘出家人和在家人皆应以弘扬佛法来饶益众生,就是以佛法来帮助他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第五、弘扬佛法更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智不依世间思维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修菩萨行。


法师总结说,做人做事都要以佛法为上,对众生、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坚决不要去做,对自己没有利益但对大众有利益的事必须要做。


06

图片

圣平


释圣平法师,1966年生人,2009年出家,2012年受戒,现担任五台县慈雲禅寺首座、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监院,法师宣讲的题目是“如何安顿身心”。法师认为一个人的快乐和烦恼是由心而起的,如何换取自在、安顿身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是体,“而生其心”是用,既不着有而生其心、亦不落无;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实相境界,即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么我执烦恼、生死、无明可存在的呢?


法师称,学佛人想悟实相真心,要放下一切、一切不住。道从心生,心由道见。言语道断,心行路绝;领悟实相无相,离念即是真心。在红尘中修行要经得起考验,一念不生,如如不动,皆是实相的无住真心,如一念为动即是有所住。故云“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法师最后引用经典两句话与大家共勉,第一句:“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身心的安顿是于纷繁琐碎的生活中去修行;第二句:“一切唯心造”,你把心修成什么样,你就得到什么样的境界。


07


图片

合极


释合极法师,1986年生人,2019年出家,宣讲的题目是“如何安顿身心”。法师称此处所讨论的身体,对于修行的意义主要是指修行的思维准备,而非修行中的对治。身体是我们修行的载体,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将会直接影响我们修行的路径和结果。修行人要时时思惟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唯有修行善法才能离苦得乐。我们应珍惜今生所感得的身体精进修行,切不可生起后世修、下世修之想。一旦光阴虚度、无常现前,后悔就来不及了。


法师称,对于大乘佛教修行人而言,修行成就皆由心定,初机乃以发心为上。首先,我们应该做到在一切众生前平等而住,无有亲疏之别,否则因地不正,果位难成;其次,应该对一切众生修慈悲心,悲能拔苦,慈能予乐,发愿令一切众生都能得到究竟的解脱;最后是在此基础上,发起令一切众生成就佛道的殊胜菩提心;并以此系念,时时摄受自己,善加护念,随时观照,不令忘失,发心之后理应行愿。


08


图片

昌镇(女)


法师1955年生人,2007年剃度,2008年受戒,现任下庄文殊寺住持,宣讲的题目是“如何依教修学”。


法师认为要认识佛法,不能迷信。佛法是教育,是正知正见的指南,是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都能了解宇宙万物的实相,从而达到身心自在的境界。


法师称,我们要想不受轮回之苦,就要学佛,要冲破自我的牢笼,通过闻思修开发和觉悟我们的自性;不要执着我、我所有,一分别执着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四相既是凡夫,离一切诸相就是诸佛。佛说般若波罗蜜,就是令诸学人用智慧除去愚心生灭,生灭除尽即到彼岸。


法师认为,我们要学习佛的慈悲喜舍,学习文殊菩萨的大智大用,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学习地藏王菩萨的大愿,学习普贤菩萨的大行,真正把修学落实在生活当中。平时要多亲近善知识,解行并重,透过实修来体证自我的觉悟,圆满自己。在修学过程中,应做到念念与觉相应,常生忏悔心,以戒为师,看破无明,不执不着,放开假象,心如虚空,发真诚心,让身口意三门常得清净,并能发自利利他之菩提心,让众生同沾法喜,共证菩提。


09


图片

宝源


释宝源法师,1987年生人,2016年出家,2018年受戒,现任寺院知客,宣讲的题目是“如何认识因果”。法师认为,因果指的是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因就是业,果就是报,我们做任何事或起心动念,都会得到相应的果。


法师称,因果是佛教基础之一,也是佛法的核心所在。善教儿女是因,得忠孝贤良是果;孝养父母是因,老而无忧是果;和善诚心是因,广结善缘是果;救人危难是因,远离灾祸是果;常顺善念是因,心地无愧是果;心地无愧是因,临终感召善境是果。


法师称,善恶有报不是不报,而是时间未到。《药师经》让人明白因果的规律,从而趋善避恶,让人的内心从容自在。深信因果是进入佛法乃至维持世道人心的根本所在,善恶有报如影随形,因果报应循环不止,此生空过后悔莫及。世人应当正视因果,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利益众生,不忘初心。


10


图片

慈芳


法师1946生人,1988年出家,1990年受戒,现担任五台县佛恩寺香灯师,援引《佛说阿弥陀经》里的“周匝围绕”来展开阐述“如何安顿身心”。法师认为“周匝围绕”这四个字表达的都是同样的意思。法师称十法界、万法界都讲阿弥陀佛,因为《佛说阿弥陀经》是《华严经》的小本,所以万法都概括在其中,包含在其中。佛在《楞严经》里讲十法界、太虚空,实际上就是无量法。所以佛要我们放下,让我们看破,让我们不去妄想,让我们看本相。




图片


END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原创记录短片合集

【精彩回顾】讲经盛会广开法筵,收藏版视频图集震撼来袭

盛世法筵精彩回顾,看这些青年僧人如何辩才无碍、直击人心

圆音未散,法宴重现,重温那些疏解心灵的法语妙言

图片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图片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  



相关文章
· 圆音未散,法宴重现,重温那些疏解心灵的法语妙言
· 跳出你的三界
· 三辈往生,我们属于哪一种?——《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课
· 法语图|佛性就是最完美的优昙花
· 【佛典故事】最胜妙药――七觉支法
· 佛教动画巨献:佛说轮转五道罪福
· 一切境界的显现都离不开你的这颗“心”
· 圆音未散,法宴重现,重温那些疏解心灵的法语妙言
· 圆瑛法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四)
· 盛世法筵精彩回顾,看这些青年僧人如何辩才无碍、直击人心
· 朴实、谦恭、厚重的风范从哪里来?
· 法语图|对于一个出家人来说……
· 【佛典故事】悲心利他报佛恩
· 这个宇宙超级软件,你相信祂就可以安装
· 你知道什么是家族真正的“香火”么?
· 盛世法筵精彩回顾,看这些青年僧人如何辩才无碍、直击人心
· 开了悟什么境界,这个答案你想不到
· 【精彩回顾】讲经盛会广开法筵,收藏版视频图集震撼来袭
· 哈!曾经的修行是否被打回原形
· 法语图|诸佛菩萨和众生是同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