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因为怕而不学戒律吗?
我们大家现在学习戒律,如果有见闻疑,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忏悔。一忏悔,自己的心马上就干净了,而且让其他人听到,又能起到示范作用。这既是给自己消业障,也加持了别人。僧团就是这么奥妙。
一个人来到庙里了,实际上作为常住特别想护念他,也特别想关照他不要犯规矩。他自己也怕犯规矩,但是他不知道什么叫规矩。所以我们既要告诉他一些,但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能人一来,你就讲很多规矩,这容易把他吓跑。
有的人就是因为怕,所以不学戒律。这个心态也不对,学了戒律,我们知道标准了,能做多少做多少。就像走路一样,如果这条路坑坑洼洼的,甚至有天坑、有下水道,路上再有点水,你根本看不见,那就需要很谨慎、很小心地走,因为任何一个都有可能让我们跌倒。如果还有很好的仪器,能让你看到地面的高低凸凹,那你就可以避开这些陷阱。
佛的智慧就像这台仪器一样,可以提前把修行的漏洞告诉我们,让我们能够规避掉。并且这台仪器越高清就越高级,就像佛弟子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戒,我们往往用受戒的多少、受戒的先后来区别佛子的身份。
所以首先我们不能抵触,也不用害怕,另外戒律里面还包含了很多的智慧,我们要在以后的修行中,慢慢去更加细致地领会。
这个一定不要犯
我们学了戒,既不要拿着这个标准去量别人,不要因为懂得了一些戒学的知识,让自己的我执更壮大。也不能因为我们持多少戒了,道德方面自我要求高了,就要求社会上的人来尊重。
有时候优点就是缺点,你有向道的心,你对祖师恭敬,你对有道心的人恭敬;但同时就可能会有另外一个缺点——你或许会轻慢那些没有德的人,讨厌那些有业障的人。
这叫缺点,一定不要犯,否则前面的优点都不足以填补这个缺点的漏洞。
为什么?你主观上很有道心,也未必有多大的功德,因为这是我们一个凡夫的主观诉求。你有道心的人跟他没道心的人,你两个的差距未必有多大。更何况人还有前生后世,这一世别人表面看没道心,但是有可能他前世就不知道超过你多少倍,他骨头缝里的功德、汗毛孔里的功德都比你多。
功德是一个客观现象,有道心只是你的主观愿望,你以为你有道心,一定功德很大,别人没道心,功德就比你小吗?不一定的。两个人都念《弥陀经》,放出的光还不一定呢。为什么?因为别人也没有装模作样,他倒坦荡荡的。你觉得自己很有道心嘛,然后上又不就,下又不愿,吊在半当中。
所以我们不要自我感觉很好,你就真正学佛的,你也是一个真正学佛的凡夫,也没有多大功德的。但是佛法很神奇啊,即便他也不信,他以这种直心的状态念,有可能还是有很大力量呢。
当你真能利益众生了
慢慢地就不一样了
现在你们的爱好就是把戒学好,教给你们的要学会、学熟,学得会变通。每一条戒律都有开遮持犯,什么情况下开,什么情况下遮,什么情况是犯,什么时候应该持,所以作持、止持,这个要学好。
然后,渐渐地我们就靠近佛陀了,就远离了混沌的世界。当我们的行为有明晰的准则,身心有安止处,内心有豁达无边际的天空,你们修到那一天,无论走到哪里,一观想水,那一方众生全部都喝得满满的,并且这个甘露水还是从你的心里面流淌出来的;
一观想饭,“三跋啰 三跋啰 吽”,像天女散花一样的,固体的食物、流体的食物都香喷喷的,色香味具足的饭就出来了。
这就是我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殷实的质感,像充电器一样充得满满的。
对于不同的众生,我们有不同的解脱方法。先熄灭他的饥苦,然后给他说法,解脱他的心灵。
当你真能利益众生了,那慢慢地就不一样了。佛法的解脱方法在我们身心世界中都得到了验证,我们成为佛法的受用者,这个解脱药四生六道都需要的,那你就是五浊恶世的救星啊。
茫茫苦海,你就是出苦海之梯航,众生扒着你这个梯子就登彼岸了,坐上你这条船,就得到歇息了。
真到有那个本事的时候,你还是得默默地随缘度众生,还得保持低调。那更何况没有这本事呢,要特别精进审慎地、特别小心地行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