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
80后
90后
00后 10后
追求快乐,这是生命的本能。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寻求快乐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我们说80后是在电视机前长大的,90后是在电脑前长大的,00后、10后是在手机和平板前长大的,现代传媒提供的五花八门的信息为我们的感官带来了快乐。除此之外,传统的快乐模式也依然在进行:搓麻将的快乐,逛街的快乐,旅游和恋爱的快乐……
人们一味追寻着快乐,至于这快乐真不真实、长不长久并不愿意过多思考。不思考不代表不发生——我们本来是为了追求快乐,但追着追着,结出的却往往是痛苦的果实。
世间的一些快乐,容易让生命迷失。它就像钓鱼时撒下的鱼饵,等哪一天你上钩了,就会知道乐是假的乐,苦是真的苦。
一部《无量寿经》,里面最关键的八个字就是“苦多乐少,喜短忧长”。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真相。就好比再好吃的饭,二十分钟也吃完了,但做出这顿饭却需要两个钟头。
那么,“快乐”到底在哪里?其实真正的快乐不用外求,它是生命天然自有的大自在与大安乐。之所以我们现在很少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快乐,是因为我们的生命基本处在自我浪费的状态。从脑细胞的开发上讲,我们95%以上的脑细胞一辈子都没有被使用过。
在生命没有得到完全的开发之前,世间所有追求快乐的方法,最后的结果都只会是痛苦,这叫“求升反堕”。在这个时代,五蕴昌盛,“眼耳鼻舌身意”对着“色声香味触法”,正知正见的建立变得很困难,邪知邪见的传播却变得很容易。
追求快乐是生命的本能,但获得快乐需要智慧的加入,本能是不能获得快乐的。以智慧了知因果,这是人之所以尊贵的地方。世间人不信因果,迷惑颠倒,在自以为的乐境前沉溺执着,这就是无明。无明就是众生苦的根源。
佛教是生命的教育,研究的是生命的规律,给出的是生命获得快乐的方法。这快乐不是苟且偷生的快乐,是从修行中得来的终极快乐,叫“法喜禅悦”。这种快乐没有副作用,一劳而永逸。
阿罗汉证得无漏的时候,灭尽定现前,所有的能量不再流失,这时他的快乐就不是世间感官刺激的快乐可以比拟,甚至连玉皇大帝、大梵天王的天堂之乐都望尘莫及。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世间法上的快乐与享受都是生灭的,是靠不住的,你超越了它,生命才能真正发挥到极致。极致的生命是最快乐的,这种乐叫“无苦之乐”。它的光明没有一丝一毫的阴影。
世间的乐,表面是乐,实际是苦,一日造的业,百千万亿年会受到苦的果报;修行的苦,是了苦之苦,表面很苦,实质却是通往涅槃极乐的途径。所以世间的乐,佛比喻说就像饮海水而欲解渴,是越喝越渴,是苦上加苦。
以修行来觉悟生命、开发生命,这是快乐正确的打开方式。然后,在自己离苦得乐的同时,积极地利益他人,令其得乐,这就是更大的快乐。
凡人和圣人的区别在于:凡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所以到了今天还轮回在苦海;佛菩萨成佛前在因地修行时,是只愿众生得安乐,甘心自己舍身命,所以早已成佛。
“利他等于快乐”,这是佛经早就告诉我们的答案。以他人为中心,就决定你是一个有道德和操守的人,你的一切修行就能真实地利益他人,同时在利他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资粮,成熟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