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一位哲学大师
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宇宙是有因果法则的,
那这因果法则背后的体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厉害。因果法则的背后,是什么确保了这个法则不会紊乱?这已经推到不可推处了。哲学到这里已经止步了,再往前就是宗教范畴,它已经超逻辑了,已经是非二元的、一真法界的境界了。
有一位哲学教授听到这个问题,他说“一个学期吃饭都不香”,他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不要说一个学期,就是十年、二十年,思考这个问题都不为过。
世间法和外道法,没有办法与佛陀的声闻缘觉法相提并论。但声闻缘觉的小乘法,又无法与大乘法相比较。小乘法是大乘法的基础。一个小乘法修得很娴熟的人,才具备行大乘菩萨道的基础。
就像文殊菩萨的心咒“嗡 阿惹巴匝纳德”,每一个字都是总持。这要有很深厚的佛学功底,有小乘的空性智慧、大乘甚深的空性智慧才能懂得。我们到唐密里去了解文殊菩萨的功德,然后到显宗广大的文殊菩萨的经典里去看,看了之后再去修,去依教奉行,用这个法庄严自己,去拥有这个福德、资粮、智慧。虽然没有达到文殊菩萨果位,但至少带有一点这样的感觉。
这时候给你一个代表文殊菩萨的符号,你一看,这个符号所包含的关于文殊菩萨的信息,你就解读得出来。如果不是深厚地行持文殊菩萨修法的人,那个符号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因为他不知道文殊菩萨的法是什么。
所以我们学文殊菩萨十大愿前,先要把《华严经》的第一卷学习一遍。因为“愿”只是用,祂的本体、祂的见地是什么?就是第一卷讲的“嗡 阿惹巴匝纳德”。
这个见地已经在“毗卢顶上行”了,是以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的体性,化现出五方五部,然后以祂们总集的功德为体用,以这样强大的威德力才能有十大无尽愿,最强大的力用才会产生。
所以我们要加快学佛的步伐,能够做到一闻十悟、一闻百悟乃至千悟,在一天里就可以践行出许多的功德来。佛菩萨的功德在这一天里,我们的生命就能够去理解它、解释它、践行它。有这样的速度,我们这一辈子才有可能成为法门龙象,还能在度众生上发挥一点作用。
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是无量的业力。《华严经》说,“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如果没有总持的功德,就无法去面对总持的业力。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