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悔法 || 《天台宗纲要》第五十一集

2022-02-09 01:36:00 发布: 人气:3

👆点击观看视频










图片



“对于妙法,随顺欢喜。”圆教观行即里的随喜品,是应于妙法观行、起随喜心。这是特指圆教的。


《地藏经》里说,“闻名见形,瞻礼供养。”不是听到地藏菩萨名号,就是闻到地藏菩萨名了,如果不知道地藏是什么,听也就像没听一样。也不是说,见到地藏菩萨画像,你就见到地藏菩萨了。地藏菩萨坐在谛听上,这谛听,是要谛听真实理地的法。听真实理地的法,开圆解了,才能见到地藏菩萨。


“用十心开发妙心,五悔助成理解,这正是初随喜品。”这个随喜实际上是不容易的。随喜什么?随喜妙法。那什么是妙法?不知道就谈不上随喜。



图片



大家如果都安住在圆教的见里,

圆教的见是“大方广”的,

但我们有没有“华严”呢?

所以五悔法——忏悔、劝请、随喜、

回向、发愿,实际上很重要。



第一个忏悔,请问忏悔要不要有见地?要有见地的,不能一边生气一边忏悔。要不要有对境?也要有对境的。


比如金刚萨埵忏悔法里,皈依的时候说:“我从今天一直到成佛之间,依着如海诸部坛城的金刚体性,生起信解,生甚深的解而皈依。”这就是忏悔的对境,这叫所依力。


有所依力,这个力才能够断一切恶,清净一切,才能有对治力。然后回想自己过去所造的罪业,所有贪嗔痴轮回的业,一边回想,一边观想以金光明的光的体性照着它,把它化掉,这就是破恶力。最后得到恢复,恢复到金刚萨埵洁白的体性,透彻得如吠琉璃一样,内外洁白,复本心源。


金刚萨埵忏悔法实际上就是实相忏。不但忏了无明、见思惑业,也忏了过去所造的恶所带来的今天的果报,又忏了今天所做的恶将带来的未来的果报,一竿子到底,这是不得了的,所以叫忏悔之王。



图片



第二,劝请。劝请里实际上又包括两个:劝转法轮、请佛住世。


请问劝转法轮容易吗?要劝一个有智慧的人转智慧法轮,这是很稀有的,要找一个劝请的对境不容易的。


那请佛住世呢?首先你要遇得到这样的善知识,这是前提。有的人就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你知道谁是善知识吗?要想知道,还真得有点福报的。


就是遇到了这样的善知识,还要有这个福德资粮请他住世。自己干干净净的,读经、念佛、持戒……所以每次去见长老们,我都各种各样地准备着。老人家功德巍巍一辈子,年纪那么大了,我们以一个虔诚的、请佛住世的心去见他们,这个心是很美的。


劝转法轮、请佛住世,都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接下来的随喜也是,随喜大乘知见,就要有大乘见地;回向也是,不离法界回向。


图片


最后发愿。为什么每天上早课很重要?因为一上来就是发愿:“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这多震撼啊!大乘佛教的精华都在两堂功课里。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假的再动,真的是不动的。这一句上来,首楞严三昧就现前了,会修的人就依文起观。


“舜若多性可消亡,烁迦罗心无动转”,首楞严三昧马上就起观了,明镜就起来了,然后对着这样的明镜、这个圣境来发殊胜的大愿,上为佛的事业,下为利益众生,刀山火海,不辞辛劳。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哪一个法门成佛最快? || 《天台宗纲要》第五十集
· 以心印心 ||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九集
· 修行中最重要的三点 ||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七集
· 我们不知道的这个就是佛性 ||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六集
· 一行一切行,一修—切修,一成一切成 ||《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五集
· 学佛的快乐在哪里?||《天台宗纲要》第四十四集
· 学了这个之后再念佛就不一样了||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三集
· 如何才能做到无住?||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二集
· 用这个“放大器”把功德变成一亿倍 ||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一集
· 原来我们占了这么多“大便宜” ||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集
· 处处都是圆教的理 ||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九集
· 助人出家的功德有多大 ||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八集
· 吃的是饭,还是法?||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七集
· 怎么出三界?||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六集
· 这就是圆教的见 ||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五集
· 珍惜当下,进一步超越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四集
· 凡夫怎样相应于殊胜的教法? ||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三集
· 明白这个之后,念佛句句相应 ||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二集
· 三界的门在哪儿?该如何出去?||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一集
· 哪一个法对我们最殊胜?||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