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茶日| 小小一杯茶,此中别有乾坤

2025-05-21 06:01:00 发布: 人气:26
图片



2025年5月21日,第六个国际茶日。


“国际茶日”是中国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它的设立,彰显了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可,肯定了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及在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贡献。



图片
图片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堪称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在我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一杯茶的成就并不容易,从采摘到喝茶,中间至少要经历十来道工序。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对茶更注重“品”——什么茶用什么水泡,甚至用什么柴火烧,都非常讲究。柴火不同,烧出来的水味道会不同。这种微妙精细,也是儒家所说的“道心惟微”。


以道心喝茶,方为茶道。所以在中国文化里,喝茶跟礼仪、修养、品性联系在一起,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生活观念和生活艺术。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古丛林,茶汤盛事,天下衲子,参究悟道,吃茶明心。”茶与禅门因缘深厚。


禅门饮茶起源于初唐时期,泰山降魔藏禅师为开创者。唐《封氏闻见记》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此后,百丈禅师制禅寺清规,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煎茶法纳入禅门礼仪,称为禅寺煎茶礼仪。到了中唐,茶风禅风并行,形成了“寺必有茶,僧必饮茶”的禅茶风尚。


有“赵州古佛”之称的从谂禅师,就以一句“吃茶去”接引四方学僧。新来的,让“吃茶去”,来过的,也让“吃茶去”。一句“吃茶去”,就把从天南海北来的人都安顿在道场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到了宋代,煎茶法与点茶法相结合,出现“煎点”二字。煎点,不仅是唐代煎茶法和宋代点茶法的合称,也指禅寺中煎汤和点茶的具体礼仪,是宋代“客至点茶,欲去煎汤”待客俗礼的宗门化。


宋代宗赜禅师辑编《禅苑清规》,对唐宋以来禅门“煎点礼仪”做了详细记录。宋代的禅茶文化也输入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源头之一。



图片

|虚云老和尚茶诗三首 |


图片


图片



采 茶

图片


山中忙碌有生涯,采罢山椒又采茶。

此外别无玄妙事,春风一夜长灵芽。



慧焰禅人索茶

图片

春光富足野人家,不问优昙问苦茶;

劫后幽芳须着眼,四时无谢亦无遮。

无影林中一树花,非红非白遍天涯;

可怜门外旁观者,信手拈来当作家。



山 居

图片

山居意何远,放旷了无涯;

松根聊作枕,睡起自烹茶。

山居道者家,淡薄度岁华;

灶底烧青菜,铛内煮黄牙。

山居无客到,竹径锁烟霞;

门前清浅水,风飘几片花。

山居饶野兴,柱杖任横斜;

闲情消未尽,过岭采藤花。

山居春独早,甚处见梅花;

暗香侵鼻观,窗外一枝斜。

图片



图片

三参法师开示


   茶礼与文明 图片



图片


礼乐是人类文明非常显著的标志。在天地人和的礼乐中,茶礼始于远古的伏羲大帝,兴盛于大唐,精细于宋明。同时,茶礼是佛教参修的一个法门,也是中国文化向四方传播的一个温馨的载体。 


上到江山社稷、皇亲国戚,下到贫民百姓、贩夫走卒,无不吃饭饮汤。茶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学习的一部分、修养的一部分、社交的一部分。


在款款的茶香中,中国的礼仪大化于人间,中国的道充满在天地。所以小小一杯茶,此中别有乾坤,我们轻轻品茗的时候,唇齿间自有一番天地。



   茶禅相融 图片



图片



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的祖祖辈辈在茶汤的温香之中代代传递。甚至在盛唐时代,茶、禅已经相融合,茶的境界升华成为参禅悟道的一种助缘。“巧把尘劳为佛事”,茶汤在唇齿之间会唤醒我们的正觉,上供诸佛也能表达我们的恭敬,把神圣的佛法融于平凡的生活、化在举止之间。这也是佛教度生的一种方便。


茶是我生活的必需品,山里头每天都有禅茶。为什么非要加个“禅”字呢?因为我们都会以茶作为聊天的一个工具,大家都知道,茶以载道。对于茶的选择,因为喜欢禅文化,比较喜欢白茶。可能白茶更接近于禅,因为白茶的工艺几乎很少,是最天然最自然的,所以它的茶气既平淡,不烈,又不是无味,它不触发你的情绪,让你不会那么地动心,所以它很中道,禅性心性,很平和的这样一个状态。




   吃茶的正觉 图片


图片



吃茶的正觉老幼不欺、妇孺平等,此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老者相。吃茶的正觉是远离是非人我的,是灵明不昧的,亦是如如不动的。所以近代这一脉传延不绝,佛门禅堂每天下午都要喝茶,每一位禅子喝茶的同时都不忘提起正念——喝茶是谁? 


这一句“喝茶是谁”的回光返照,既打破了假我的情境,也扫去了心灵的雾霾,佛性朗现,心光无碍;这一句“喝茶是谁”,降伏了我慢,摧伏了贡高。这世间最大的烦恼,贪、嗔、痴、慢、疑,在茶汤中得以消融,世界也在此而变得清明。




图片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月明天心






相关文章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参:参解脱长者
· 古寺视频图集|盛夏文冠,嘉实将盈
· 佛说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 恭敬、意念善知识,于善知识教无厌而获依止力
· 佛陀的经典,不可思议的加持
· 【六斋日】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
· 越是艰难困苦,越要紧紧地跟三宝拥抱在一起
· 悟公上人:佛是活的,菩萨也是活的
· 悟公上人:眼要观佛,耳要听佛,鼻要嗅佛
· 念佛的大秘密:般若即净土,不动才无量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四参:参弥伽大士
·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这个
· 佛说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 依善知识力,一切诸义皆现前
· 超越生死险峡——「慧」看电影之《与神同行》
· 在“共业”中创造自己的“别业”
· 曾经的繁华落尽,怎样才没有虚度此生
· 极乐世界的门,原来这样开
· 为什么我们可以得到戒体?
· 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功德变成骄傲的本钱
· 佛光是超时空的
· 一个契合大道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