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的行列,怎么入?

2025-06-11 00:17:00 发布: 人气:32
图片


图片



初番白竟之时,观想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繇心业力,悉皆震动;

二番白竟之时,观想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如云如盖,覆于顶上;

三番白竟之时,观想十方世界妙善戒法,从顶门流入身心,充满正报,尽未来际永为佛种。






受菩萨戒,最关键的就是三番羯磨。那作为铺垫,前面要发菩提心,发大乘心,然后愿菩提心,行菩提心,积累菩提心的资粮,从世俗菩提心到胜义菩提心。





图片


当一个人发菩提心时,身心震动,所有过去生生世世所造的善妙业力也随之震动。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还”,就像曾经撒下的种子一样,这时因为菩提心力,所有的善业力回过头来汇聚于头顶,成云成盖。



所以好事不会白做。

图片


在这个宇宙里,你给予什么,就会回报给你什么。尤其对境是三宝,尤其发菩提心,哪怕微小的一点点,都会得到庞大不可思议的果报。








图片



虽然我们还是凡夫,还是因地上的一个普通人,但也可以入诸佛菩萨的行列,也可以发菩提心。虽然发的是世俗谛的菩提心,但是诸佛菩萨胜义谛的菩提心不舍弃我们。


诸佛有大智慧,有清净见,祂当下就可以成体,就可以结界,做一切法,摄受众生。那我们凡夫,只要愿意发菩提心,愿意学习菩萨学处,也跟着仪轨,在戒和尚、诸位阿阇梨的加持下,这种业也能构成我们的戒体,这叫“因业成体”。


为什么说戒是依善知识而得?因为善知识就能因心成法,他的心就可以出无漏真净,他的心就是诸法实相。以这样见地的功德,他就可以方便行羯磨法。众生只要在这个仪轨里,就会因业成体。这是诸佛度化一切众生的事业。所以千手千眼也好,无量百千方便也好,救度众生都是可以实现的。








菩提心有三种:如国王之发心,如舟子之发心,如牧童之发心。这其中,如牧羊人的发心最为殊胜。

图片

牧羊人就是形影不离地陪伴着众生。众生的心行是很细的,纵使是他的父母,想要让他开智慧,也要设身处地,很善巧地诱导。


身心灵的成长、智慧的成熟,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不是说下一个命令,大家就都觉悟了;不是说开一个航船,众生就全部到彼岸了。因为所谓的“彼岸”是没有岸的。


什么是大道?大道是无形无相的。这个“彼岸”也是方便说,没有一个岸叫“彼岸”。你到了无漏真净,到了就到了,摆脱轮回了就摆脱轮回了,这是很细腻的事。






图片



所以佛教才说“建刹安僧”,有一个平台,大家慢慢在其中,天天听法,好好研究。虽然常常生着烦恼,但只要对于学佛的大目标不离不弃,不退道心,这就可以。


一个人能随处调化自己,随处地适应,随处地能够安立,到哪里都把自己学到的佛法呈现出来,这就是修行。


所以自己也要忍耐自己。不要说别人包容你、成就你,你就自己不变心,不退心,这就不容易的。大家慢慢地,总会看到自己的进步。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好大一碗佛法的甘露饭,你能吃到嘴里吗?
· 古寺重兴八周年|苦修,是生命的庄严
· 寺院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信仰的力量
· 今生不离苦,更待何时?
· “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
· 前程似锦,未来可期|送给毕业生的肺腑之言--关于学习、工作和人生规划
· 在生命里,留好佛的痕迹
· 越是大智慧的人,他表现的就越微细
· 让声声佛号为自己充电,让佛光照亮曾经迷茫的自己
· 这是学子求学应该树立的目标
· 听经闻法是人生顶配
· 这些“讲究”,是修行的大助缘
· 心净下来,就能打开多维世界的大门
· 芒种 |如此耕种好了的田地,定会结出不死之果
· 你的五月,是“五毒月”,还是“五熟月”?
· 人总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的
· 佛弟子啊,要办功夫
· 你的善恶,正在无限放大
· 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好走?
· 登上三宝的解脱舟